随着年龄增长,椎体终板常常发生反应性退行性改变。1988年Modic及其同事将终板和软骨下骨的退行性改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提出了以下3种类型的MRI表现。
Ⅰ型:椎体上下缘在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提示急性或亚急性炎症造成骨髓水肿。在组织病理学上,可见终板破裂/撕裂和伴有骨髓水肿的血管纤维化。
Ⅱ型:椎体上下缘在T1WI信号增高,在T2WI呈等信号或信号增高,提示局部脂肪沉积替代正常的骨髓组织。
Ⅲ型:椎体上下缘在T1WI和T2WI信号均降低,提示反应性骨质硬化形成。
椎体终板下骨髓的MR信号改变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并与体重相关,男性更多见。在下腰椎,终板前部受损常见。Modic分型的优点是具有好的可重复性和实用性。ModicⅠ型信号改变表示椎体处于急性炎症期,患者可出现腰部疼痛症状。ModicⅠ型的大多数病例会自然转化为ModicⅡ型,这种转变通常需要1~2年,患者的症状也会相应变化。ModicⅡ型和Ⅲ型信号表现为慢性期改变,可在数年内保持不变(图4-2-5,图4-2-6)。
图4-2-5 腰椎终板退变Ⅰ型
A.腰椎矢状面T1WI,B.矢状面T2WI,C.脂肪抑制T2WI。L3~4椎体的间盘面可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改变,在T2压脂像高信号范围扩大,信号强度不均匀。在T1WI见低信号区部分信号转变为短T1信号,提示局部病变向Ⅱ型转变
图4-2-6 腰椎终板退变Ⅰ型~Ⅲ型过渡表现
A.腰椎矢状面T1WI,L1~S1见多个椎体的终板和骨质信号异常,多数病灶呈长T1低信号,少数呈短T1高信号,L1~2椎体的间盘面呈明显短T1信号;B.腰椎矢状面T2WI,多数病灶呈不同程度长T2信号,少数呈短T2信号;C.矢状面脂肪抑制T2WI,大部分病灶呈低信号,少数呈高T2信号(松质骨水肿)。同一病例三种MR信号特征并存,提示腰椎终板退变由Ⅰ型向Ⅲ型过渡
(徐建民 陈振波)
参考文献
[1]耿道颖.脊柱与脊髓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85-97
[2]吴恩惠,戴建平,张云亭.中华影像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0-87
[3]隋邦森.神经系统磁共振诊断学.北京:宇航出版社,1990:230-2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