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1)了解和观察切口内出血情况,及时引流切口内的积液、积气。
(2)观察病情变化及切口的生长、修复情况。
【用物】
治疗车上层放治疗盘,治疗盘内放:无菌持物钳、无菌纱布罐、碘伏、一次性引流(瓶)袋或者负压吸引器、卵圆钳、治疗巾、手套、棉签、弯盘、胶布、记录笔。治疗车下层放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必要时备屏风。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评估患者,由两人核对医嘱无误后,操作者带治疗卡到病房,核对病人的床(头)尾卡及腕带,并向其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有关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根据需要拉床间隔帘或使用屏风,以保护病人隐私。从上至下缓慢挤压引流管是否通畅,检查切口敷料有无渗出。
(3)回治疗室。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核对引流袋名称、有效期,检查是否潮湿、破损、漏气。
(4)携用物至床边,再次核对病人的床(头)尾卡及腕带,并核对管道标识。做好解释工作。
(5)戴手套,取合适体位,暴露引流管,再次检查是否通畅,冬季注意病人保暖。
(6)铺治疗巾于接头下,用卵圆钳在管口上方约5cm处夹紧引流管,使管口朝上。
(7)取无菌纱布1块,包裹接头处,分离引流管、引流(瓶)袋。
(8)竖直抬高引流管,使引流液全部流入袋内,反折接头塞放于床垫下。
(9)取3根碘伏棉签分别消毒引流管的内径、引流管横断面、引流管外径。
(10)取无菌纱布1块包盖已消毒的引流管外径。
(11)核对引流袋名称、有效期,检查是否潮湿、破损、漏气。
(12)取出引流袋(瓶),关紧下端活塞,连接引流袋(瓶)(在无菌纱布内)于引流管上。
(13)固定引流袋(瓶)通常将胃肠减压管的负压吸引器放置于一无色透明塑料袋里,将袋子系于枕头口的绳子上,或者系于上衣纽扣上。一般的切口用负压吸引球,理顺引流管,将引流球放置于切口旁;对于腹腔引流管所接引流袋,通常用小别针将引流袋别于床单边沿或用绳子系于床边的小孔上,接负压吸引器的可直接将其放于引流口旁。
(14)松开卵圆钳,再次挤压引流管,检查是否通畅。堵塞者可由上至下挤压引流管,如仍不通畅,应视病情并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冲洗。观察引流量、色、性质。
(15)撤治疗巾,放于弯盘内。
(16)平视观察引流量、色、性质,告之病人。脱手套。
(17)再次核对病人的床(头)尾卡及腕带等信息。
(18)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有关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方法。整理病人衣裤,整理床单位。询问所需,谢谢合作。
(19)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用物。
(20)洗手,取口罩。记录引流量于护理单上。
(21)拔管指针:引流管一般放置24~48h,引流液逐渐减少或无引流液引出,即可拔出引流管。
【注意事项】
(1)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瓶(袋)并将其妥善固定。
(2)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活动及翻身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如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为出血;引流出浑浊伴脓栓为感染;引流液逐日减少为好转,逐日增多应查明原因,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4)每日更换引流瓶(袋)或负压吸引器,行走时引流瓶(袋)应低于引流管口出口,防止引流液逆流引起逆行感染。
(5)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认真做好常规检查,必要时做细菌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