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Leonhand提出了单相/双相的概念代替了当年的躁郁症的概念,从此为大家所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分类,然而对单相/双相分类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可能是Akiskal。他发现抑郁性神经症的病人有双相的心境变化,同时双相障碍中更可以有心境恶劣、环性心境障碍,因此,他在这方面进行了潜心的研究,从家族性遗传负荷、REM特征、疾病的日间节律、TRH-TSH冲击试验、对睡眠剥夺的治疗性反应、对所选择性心境治疗药物的治疗反应、可能出现的药源性躁狂等多方面的同源性理论,认为抑郁性神经症、恶劣心境、环性心境障碍、双相Ⅱ型障碍的连续性和可演变性的存在,从而认为它们都是心境障碍的连续谱系,并于1983年提出了双相谱系障碍的概念。
国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终身患病率在0.5%~3.9%,年患病率在0.3%~2.6%。但是随着认识的发展和诊断标准的不断修订,双相障碍的概念和范畴也在变化,其中双相谱系概念的提出就是如此。由于60%以上的双相障碍是以抑郁为首发的,但是后来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或不适当的抗抑郁治疗,出现了躁狂或混合状态,因此将这一部分抑郁症也应该纳入双相障碍的范畴,这样,“双相障碍”的概念变大了,内涵扩大了,外延延伸了,但是这样对治疗有好处,对病人的预后估计有好处,因此,各国精神病学家便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之一便是调查双相谱系障碍的患病率,下面便列出国外一些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但是从双相谱系障碍与双相障碍的关系来分析,双相谱系不仅包括真正的双相障碍,还包括软双相等,显然下面的双相谱系障碍的终身患病率可能还是比较保守的。因为一般认为,30%~55%抑郁症会是双相谱系障碍(表4-4)。
表4-4 国外双相谱系障碍的终身患病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