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FE的归属于与分类问题
EFE是小儿时期最常见,诊断最容易明确,治疗效果最好的心肌病,因此是最重要的心肌病。但在国际心肌病分类中的地位很不明确。1995年WHO/ISFC的心肌病分类中将其列入未分类心肌病之一。2006年AHA心肌病分类中将其列入小儿时期的OCM。2008年ESC心肌病分类中未直接列出EFE,但在RCM一节中提出EFE主要见于婴幼儿,其特点是心内膜增厚(以左心室为主)。这样一个小儿时期最重要的心肌病,上述分类中都未足够重视,是严重的缺陷。因此本分类方案将其列于原发性心肌病中的重要位置,以引起广大医师的重视。
EFE多年来对单独存在者称为原发性(PEFE),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CHD)同时存在者称为继发性(SEFE)。EFE与合并存在的CHD之间的关系很难确定,1965年,熊治权报道92例EFE中有4例合并VSD,显著高于正常儿童VSD的发病率。2005年,钟家蓉报道CHD 3 166例并发EFE 21例,远高于正常儿童EFE的发生率。因此,不能认为CHD发生EFE是巧合,但也无证据证明EFE是CHD所继发的。CHD和EFE都可能与胎儿时期病毒感染有关,因此,可能由于胎儿时期的病毒感染同时影响了心脏发育和心内膜。但是CHD发生在妊娠3个月以内的胎儿,而EFE发生在孕妇后期胎儿的心脏,所以上述解释也有疑问。总之CHD与EFE之前的关系不明,不同于其他继发性心肌病,不是说心内膜增厚是继发于CHD。由于多年来对EFE并发CHD称为继发性EFE,因此本分类方案中把EFE合并CHD列入继发性EFE。
(二)继发性ARVC
ARVC多数是遗传性的,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右心室为主(有时左心室也可受累)的进行性心肌细胞缺失和心肌细胞由脂肪组织或纤维脂肪所代替,但在有些病例心肌间质有炎症细胞浸润,在有些病例可分离出肠道病毒或腺病毒。因此,病毒性心肌炎也可能是有些ARVC的病因。2008年ESC心肌病分类中,心肌炎症(inflammatory)作为非家族性ARVC。根据上述原因,本分类中把心肌炎列入继发性ARVC。
(三)克山病与缺硒
由于克山病主要发生在中国,因此,1995年WHO/ISFC,2006年AHA,2008年ESC心肌病分类中均未提到。2007年Miller介绍地方性低硒引起克山病。2007年Colan在心肌病分类中提到克山病,但两者均错误地把克山病等同于缺硒所致心脏病。虽然缺硒是克山病诱发因素之一,但近年来研究发现更多的证据证明克山病并非直接由缺硒所引起,主要证据有3个:①克山病流行地区普遍低硒,但克山病患者的血硒并不都降低,未患病者血硒并不都较高;②在克山病流行地区补硒只有预防效果,但无治疗效果;③低硒所引起的心肌病变是轻微的,有的只有超微结构改变,而克山病心肌病变是严重的,常有大片坏死、出血、变性和瘢痕,并且我国所有克山病研究机构都把克山病与缺硒的心肌病变列为2个不同疾病。因此本分类方案把克山病与缺硒所致心肌病分别列出。
(四)结缔组织病与风湿性心肌病
结缔组织病(也称为风湿性疾病)较为常见,结缔组织所引起的心肌病较多。1995年WHO/ISFC,2006年AHA,2008年ESC心肌病分类中都把结缔组织心肌病列为继发性心肌病。但结缔组织病中较常见的风湿性心肌病都未列入。这可能由于过去风湿性心肌病较为严重,常影响心内膜、心瓣膜、心肌和心包。由于过去以心瓣膜病变最为严重并且常形成后遗症,因而多年来将其列入心瓣膜病而不列入心肌病。近年来风湿病已显著减少,并且病情减轻,心脏病变只影响到心肌,心瓣膜、心内膜、心包很少受累,后遗心瓣膜病变的更少见。风湿性心肌病虽显著减少,但仍远多于类风湿和红斑狼疮等病所引起的心肌病变,本分类方案把风湿性心肌病列为结缔组织病所致心肌病首位。2006年,于维汉主编的《心肌病学》也把风湿性心肌病列入结缔组织病的首位。
(五)有些心肌病分类中有重复
有很多继发性心肌病分类中有重复,这是由于有些继发性心肌病可有2种不同的解剖改变,如黏多糖贮积症Ⅰ型、Barth综合征、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型)、Refsum病、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原发性肉碱缺陷、长链3羟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陷等既可能发生DCM,也可能发生HCM。还有些心肌病如草酸盐沉积症、Gaucher病、可引起HCM,也可引起RCM。因此,上述继发性心肌病分类中有重复。
(六)心肌蛋白的分子改变与遗传
以目前心肌病的病因来看,今后以分子水平来研究心肌病的病因将是发展方向。2004年,Thiene提出现在已经到了从心肌分子改变作为分类的依据。2008年,ESC心肌病分类中引入了心肌蛋白分子异常。2010年,杜军保提出分子遗传学已经成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由于目前心肌蛋白分子改变的检测还未普遍开展,在国内基层医院近期内不可能普遍开展和应用,目前如果把分子改变引入心肌病分类将很烦琐且不实用。因此,将其笼统归属于原发性遗传性的心肌病。如果有些从事小儿心血管专业的医师,对此有兴趣,可参阅本书第2章第一节现代心肌病分类的简介中2008年ESC心肌病分类方案。
(七)左心室轻微扩大型心肌病
国外心肌病分类中把上述情况列入未分类心肌病中,国内对这一问题尚未充分注意。至今国内文献和全国儿科心血管学术会议也从未有过报道。因此,这次也未单独列出。这种病例笔者常遇到,对左心室轻微扩大但心功能正常者可定期复查,不用药物治疗,如有心功能降低,应按DCM治疗。
(马沛然)
参考文献
[1]Richardson P,McKenna W,Bristow M,et al.Report of the 1995WHO/ISFC Task Force on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ardiomyopathies.Circulation,1996,93:841-842.
[2]Maron BJ,Towbin JA,Thiene G,et al.Contemporary Definitions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ardiomyopathies A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Council on Clinical Cardiology,Heart Failure and Transplantation Committee;Quality of Care and Outcomes Research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and Translational Biology Interdisciplinary Working Groups;and Council on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Circulation,2006,113:1807-1816.
[3]Elliott P,Andersson B,Arbustini E,et al.Classification of the cardiomyopathies:aposition statement from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working group on myocardial and pericardial diseas.European Heart J,2008,29:270-276.
[4]于维汉.心肌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3.
[5]钟家蓉,王 燕,李 岚,等.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452-453.
[6]Miller TL,Neri D,Extein J,et al.Nutrition in pediatric cardiomyopathy.Prog Ped Cardiol,2007,24:59-71.
[7]Colan SD.Classification of the cardiomyopathies.Prog Pedial Cardiol,2007,23:5-15.
[8]Thiene G,Corrado D,Basso C.Cardiomyopathies:is it time for a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European Heart J,2004,25:1772-1775.
[9]杜军保,张清友.心肌病分类的演变与分子遗传学发展趋势.中华儿科杂志,2010:881-8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