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号转导途径及其生物学效应

信号转导途径及其生物学效应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属Ig超家族,它和TCR、BCR具有一些相同的结构与功能特征,被统称为多链免疫识别受体家族,细胞表面该家族成员间的交联可启动信号转导途径而致细胞活化。因为细胞类型不同,参与信号转导的激酶各不相同。目前这条途径只见于B细胞,被认为是体细胞高突变过程中维持外周B细胞耐受的方式之一。β链和γ链均含ITAM,其中的酪氨酸磷酸化后,可激活有关激酶,引发FcεRⅠ介导的活化信号途径。

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FcR)属Ig超家族,它和TCR、BCR具有一些相同的结构与功能特征,被统称为多链免疫识别受体家族(MIRR),细胞表面该家族成员间的交联可启动信号转导途径而致细胞活化。

(一)Fcγ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FcγR可分为FcγRⅠ(CD64)、FcγRⅡ(CD32)、FcγRⅢ(CD16)、FcγRⅣ。FcγR按其功能可分为激活性受体与抑制性受体,两者在功能上相互联系,共同调节免疫应答。

1.激活性受体 这类受体胞内段含ITAM。

(1)配体和FcγR结合,导致FcγR胞内段ITAM的酪氨酸被Src家族激酶磷酸化,随后募集SH2结构域的信号分子(多为Syk激酶家族成员)。因为细胞类型不同,参与信号转导的激酶各不相同。比如:NK细胞的FcγRⅢa激活Lck;单核细胞、肥大细胞的FcγRⅡa或FcγRⅢa可激活Lyn与Hck。同样,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的Syk被活化;NK细胞则被相关的激酶ZAP-70活化。

(2)FcγR活化的下游信号途径和其他含ITAM的受体相似,其过程如下:早期事件是PI-3K激活,从而产生PIP2,并通过PIP2-PH相互作用而募集含PH结构域的分子(如PLCγ和Tec激酶)。髓系细胞含多种Tec激酶(如Btk、Itk和Bmt等),都能由FcγR激活。在FcR依赖的巨噬细胞活化中,接头分子SLP-76与BLNK将Syk活化和Btk、PLCγ相联系。活化的PLCγ催化PIP2分解,产生IP3与DAG,从而引起钙离子动员。FcγR活化可介导脱颗粒、ADCC、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炎症介质释放。

2.抑制性受体 FcγRⅡb是唯一的抑制性FcγR,它主要表达于B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但是T细胞与NK细胞未见表达。FcγRⅡb可对众多含ITAM的受体如BCR、FcγRⅠ、FcγRⅡ、FcγRⅣ及FcεR发挥负性调节作用,继而调节B细胞活化、B细胞/DC介导的抗原提呈、DC成熟和介质释放等。

(1)ITIM依赖性途径:FcγRⅡb和配体结合导致ITIM的酪氨酸磷酸化,使SH2结构域识别位点得以和SHIP结合;SHIP通过水解PIP2而削弱ITAM信号途径。尽管抑制钙离子动员与阻碍细胞增殖均依赖于ITIM,但是下游的信号途径各不相同:①如果缺乏PIP2,导致一些含pH结构域的分子如Btk与PLCγ等从细胞膜脱落,使得电容偶联的钙离子通道所介导的胞外钙内流受阻;②FcγRⅡb激活可干扰MAPK活化并阻碍抗凋亡的蛋白激酶Akt募集,进而阻碍BCR信号引发的细胞增殖。

此外,SHIP也可抑制细胞增殖,机制是:①SHIP具有磷酸酶活性,可阻止含pH结构域的生存因子Akt的募集;②SHIP含PTB结构域,可将dok募集到细胞膜上并和激酶Lyn靠近,后者介导SHIP活化。

(2)ITIM非依赖性途径:FcγRⅡb和配体结合导致同源聚集,通过跨膜序列产生致凋亡信号。但如果FcγRⅡb和BCR结合,就导致凋亡信号因SHIP募集而被中断,因为这条凋亡途径有赖于Btk的募集。目前这条途径只见于B细胞,被认为是体细胞高突变过程中维持外周B细胞耐受的方式之一。以免疫复合物形式存在于滤泡配表面的抗原,可通过FcγRⅡb而介导不同效应:①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单独和B细胞表面FcγRⅡb作用,导致B细胞凋亡;②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及抗原分别连接FcγRⅡb与BCR,使细胞继续存活。

(二)FcαRⅠ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IgA相关的受体包括Fcα/μR、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转铁蛋白受体(TfR)、分泌成分受体、M细胞受体、多聚Ig受体等,它们能分别和IgA Fc段、碳链或分泌成分结合。其中对髓系细胞表面IgAFc受体(FcαRⅠ,即CD89)的研究最为深入。

FcαRⅠ广泛分布于髓系细胞,其与IgA单体的亲和力很低,两者结合后很快解聚,但可和多聚IgA(polymeric IgA,pIgA)与IgA复合物牢固结合FcαRⅠ胞内段缺乏信号基序,它通过和FcRγ链相互作用而传递信号并引发效应(除胞吞作用外)。它的机制是:FcαRⅠ和配体结合介导FcαRⅠ交联,使其在脂筏内再定位,同时FcRγ链(含ITAM)的酪氨酸被Src家族激酶p56Lyn磷酸化,使和ITAM结合的激酶分子p72Syk被磷酸化,形成多聚接头分子复合物(包括Cb1、Shc、SHIP、Grb2、SOS、SLP-72及CrkL等)。同时,某些酶分子如磷酸肌醇激酶PI-3K、PLCγ2与丝/苏氨酸激酶PKC、PKB等也被募集。

除此之外,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表达某些不和FcRγ链结合的FcαRⅠ,称作γ-less FcαRⅠ,其介导所结合IgA的内吞与再循环,继而延长IgA半衰期。机制为:①IgA和FcαRⅠ结合为pH依赖性,当复合物被运输到晚期溶酶体,此处pH约5.0,使IgA和γ-less FcαRⅠ的亲和力下降60~70倍,两者分开,IgA被降解;②γ-less FcαRⅠ则将IgA运输到早期溶酶体,此处pH约6.0,IgA与γ-less FcαRⅠ的亲和力仅降低4~5倍,所以大量IgA可持续和受体结合,通过再循环而表达于细胞表面。

单核细胞表面FcαRⅠ交联可导致FcαRⅠ脱落为可溶性分子sFcαRⅠ。目前已发现两种sFcαRⅠ:一种通过FcRγ链依赖的蛋白酶水解而产生;另一种见于IgA肾病患者。sFcαRⅠ可和pIgA结合,在血液循环中形成IgA-sFcαRⅠ复合物。

(三)FcεRⅠ介导信号转导通路

FcεRⅠ为IgE的高亲和力受体。典型的FcεRⅠ是由αβγ2组成的异源四聚体,表达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亦见于嗜酸粒细胞和APC(为αγ2三聚体)。FcεRⅠ复合物中,α链提供IgE结合位点,β链4次跨膜,其N端、C端均位于胞内,可放大信号传递过程;2条γ链由二硫键相连,为信号传递亚基。β链和γ链均含ITAM,其中的酪氨酸磷酸化后,可激活有关激酶,引发FcεRⅠ介导的活化信号途径。

1.转导机制 IgE和抗原或其他含多共价键的化合物交联,能够介导FcεRⅠ在细胞膜表面聚集而激活。

(1)静息时Lyn与β链胞内段相连,FcεRⅠ一旦发生交联,Lyn即被激活,从而β、γ链ITAM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使β、γ链可结合更多含SH2结构域的激酶Lyn与Syk。

(2)和γ链结合的Syk通过自身构象改变、Lyn或活化的Syk磷酸化作用而激活,进一步磷酸化接头蛋白Lay、SLP-76及Vav,继而启动下游信号途径,分别激活NFAT、NF-κB、c-Fos、c-Myc和c-Jun等,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2.主要作用

(1)介导肥大细胞及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介质。

(2)促进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合成与分泌。

(3)促进脂类介质合成和释放。

(4)单聚IgE和FcεRⅠ结合,可促进肥大细胞生长发育,并上调FcεRⅠ表达。

(5)APC表面的FcεRⅠ活化,可以IgE依赖性方式促进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并参与APC分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