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某,男,36岁,职业经理人。2010年5月25来诊。自诉:自小体质虚弱,患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十余年。患病以来,时觉双膝关节酸胀、冷痛、屈伸不利,每于梅雨季节或冬季寒冷天气觉症状加重。外面天气变化时即感症状要复发或加重,曾自我调侃云:“比天气预报还准”。近日,因业务关系往来奔波辛苦异常,又兼南方频降大雨,遂感双膝关节酸痛异常,右膝犹重,患者怕症状加重影响工作而来寻求针灸治疗。无继往病史。查体:双膝关节外形正常,无红肿,无明显压痛,无明显之浮络,皮温略低。针刺按风湿性关节炎处理。以靳三针之膝三针加灸和“拔河针法”共用分阶段治之。疗程定为14天。
方法:第一阶段(前7天)用靳三针之膝三针加灸法治之。选穴:主穴:血海(双)、梁丘(双)、内外膝眼(双)。配穴:阴陵泉(双)、阳陵泉(双)。
针灸过程如下:用透刺法:血海透梁丘、内膝眼透外膝眼、阴陵泉透阳陵泉。各互透之穴两针针尖相对,成一直线。针刺得气后,三对儿两针针尖相对之穴施平补平泻手法1分钟,补泻手法毕每针上加12×15毫米艾炷灸之,每针每次各灸5壮,共留针30分钟。5壮灸毕,30分钟时间后,各对刺之穴分别施平补平泻手法1分钟后出针。上述针灸手法,每天一次,7次1个疗程。按上述针灸方法,7次后患者已觉症状大为好转。遂治疗转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后7天)用“拔河针法”治之。选穴:主穴:鹤顶穴正上方1寸处、足三里正下方1寸处。配穴:犊鼻,视情况用之。如果针感强烈,一般用主穴即可。
针刺过程如下:定准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1.5~2寸长毫针,在鹤顶正上方1寸处进一针,向鹤顶方向与皮肤成45°角斜刺入关节腔内。再在足三里正下方1寸处进一针,向足三里方向与皮肤成45°角斜刺入约1.2寸深,两针尖相对,左右两手各持一针,同时捻转运针,做拔河运动。因此患者两膝关节以酸胀、冷痛为主,所以在运针时,“拔河针法”针尖着力点向内。此患者在针鹤顶穴正上方1寸穴位时只觉局部酸、麻、胀,但是在针足三里正下方1寸处的穴位针刺得气后,马上告知:其自觉似有一股热流直涌入关节腔当中,舒服极了。当时因其右膝症状较重,在其右犊鼻穴又加刺一针,没想到待针得气后稍加捻转,患者大叫,称“热感太强”不能忍受,请求拔出此针。余审视其双膝针刺后已达到要求的针感强度,遂拔出犊鼻穴处一针。双膝各只留两针,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一次,行针期间针尖着力点仍向内。此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15分钟,共针7次,7次针毕后,症状已愈,膝关节恢复如常。
体会:1.针灸临床中,单用靳三针之膝三针加灸或单用“拔河针法”治疗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效果亦佳。此次在1个患者身上同时分阶段施用上述二法,就是为了更加明确二法之异同优劣,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如果在二个患者身上分别施用靳三针和“拔河针法”则其疗效对比不突出。
2.透针刺法的提出,首见于元代王国瑞所著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在注解玉龙歌时对透刺法有较多发挥。清末周树东《金针梅花诗钞》中对透刺法论述之详细之完备是前所未有的,对我们有诸多有益的启示,不能不读。从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出,透刺法具有协调阴阳、疏通经络、免伤卫气、扩大针感之功。而且,局部透穴多在病变外围透,可集中针力,逐渐缩小病灶。此外,透针法可使针感直接扩散到患处,以达益气助阳、迫邪外出、祛腐生肌、舒筋活络、活血止痛之功。
3.此患者在第一阶段应用靳三针加灸疗法的过程中,言针灸过程中膝关节温热感较温和适中,温热感持久,有如春天暖阳高照的感觉。而在第二阶段施用“拔河针法”的过程中,膝关节在运针时,特别是针尖着力点向内运针时,患者觉双膝像冬天突然靠近燃烧正旺的火炉之前,针感甚为强烈,双膝冷痛之关节立即舒展,舒服无比,甚为畅快。
4.对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每次针刺治毕后,最好在其双膝委中穴行刺络拔罐法,每次吸拔出瘀血2~3毫升,可进一步加强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之功。
5.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亦见报道有独取大杼穴治之以膏肓腧灸之治之者。
6.针灸临证,余每见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者,必让患者先裸露双膝。一是看其是否有局部之红肿热痛,二是观其局部是否有明显之浮络。有浮络必用三棱针点刺放血,视其血变而止。有浮络者,临床单用此法效亦宏。
7.“拔河针法”非吾之发明,不敢据为己有,今把其法详述如下:
治疗方法:鹤顶、足三里。酌配犊鼻。患者平卧,下肢放松,微曲。定准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1.5~2寸不锈钢毫针,在鹤顶正上方1寸处进针,向鹤顶方向与皮肤成45°角斜刺入关节腔内,再在足三里穴正下方1寸处进一针,向足三里方向与皮肤成45°角斜刺入约1.2寸深。两针尖相对,左右两手各持一针,同时捻转运针,作拔河运动,务使针感上下联成一线。关节以酸胀、冷痛为主者,两针以顶针为主,针尖着力点向内,用热补手法。关节以疼痛为主者,两针以拉为主,针尖着力点向外,用泻法。使用手法后,患者会感觉两针针感会连成一线,膝关节处有一种舒服的感觉。如果针感不能连成一线,则在犊鼻穴处加刺一针,捻转数下,再做拔河针法,这样针感便可连成一线,运针15分钟后出针。出针时,上针用力轻,下针用力重,待上针针感消失后出针,下针采用提针似拔非拔以消除针感后再出针。每天一次,15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行下1个疗程。[冯淑兰.“拔河针法”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224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6(7):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