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又名失枕、失颈,是指睡眠醒来时觉颈项疼痛、颈肌僵硬、活动受限的一类病证。多因颈部睡眠时姿势不当或外感风寒之邪及外伤所引起,从而导致局部经脉痹阻,气血不通而为病。临床表现为:颈项部疼痛、压痛,特殊的颈强姿势及活动受限等。治当以舒经活络,疏通气血为原则。
隋某,女,28岁,教师。2010年9月10日来诊。自诉:早晨醒来时,觉颈项部疼痛僵硬、不敢活动,头左右转动时严重受限。查体:颈部僵直,左侧颈椎C6~7椎旁有压痛及左侧颈项部侧面手少阳经循行分布区有多个散在之压痛点,足少阳经之肩井穴处亦有压痛。患者头前俯后仰尚可,但左右转动时幅度均在10°范围,再大活动即受限。诊断:落枕。治当舒经活络,理筋整复,疏通气血。拟行针刺治疗。辨证选穴:后溪(右)、悬钟(双)。
方法:患者取端坐位,穴位常规消毒。
第一步:先用巨刺法,针刺后溪穴(右)。
操作:先用 28-30号1.5寸毫针,快速直刺入穴位0.8~1寸,得气后,用捻转泻法行针1~3分钟。同时,嘱患者多做左右摇头的动作,以带动局部气血运行,促进痹阻之经脉畅通。第一次行针毕,该患者即感颈项部轻松很多,左右转头幅度大幅改观。遂留针15分钟,期间行针2次。
第二步:再用“赤凤迎源”法,通经接气。针刺悬钟穴(双)。
操作:选用28-30号1.5寸毫针,快速直刺入穴位皮下,然后行“赤凤迎源”针法。即先进针至穴位深层,得气后,再上提针至穴位浅层,候针自摇,再进针插入穴位中层。然后,用拇、食指边提插、边捻转,要求每提1次,离针柄1次,结合一捻一放,两指展开,形如赤凤展翅飞翔之状,并要求针感向上传导。按上述针法,行针1~3分钟后,再按压患者手足少阳经之压痛点时,患者已觉不痛。亦留针15分钟,中间亦行针2次。
按第一步、第二步的治法,留针15分钟毕,患者只言颈项部微酸,余无不适。遂按常规推拿按摩之手法,行手法治疗15分钟后,患者颈项部已恢复如常。属1次而愈。
体会:1.第一步选后溪穴针刺,是因为《灵枢·杂病》有“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C6~7椎旁有压痛,为病在足太阳经。手足太阳经脉气相通。后溪穴属手太阳经,乃小肠经经气所注,为俞(木)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与阳跷脉之申脉穴相沟通。故后溪穴有宣通阳气,宁心安神,清利湿热,通经止痛之功。《诸病源候论·失枕》亦云:“头项有风,在于筋脉间,……循风发动,故失枕。”而该患者落枕之症有头左右摇动受限,是为“不可以顾”,故选后溪穴治之。临证用巨刺法,是因为健侧取穴更能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促使其气血流通。并能同时调摄全身气血,达到阴阳平衡的整体治疗目的,促进患处康复。
2.第二步用“赤凤迎源”法,见于明代徐凤《金针赋》。其中有“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元,上下左右,四周飞旋”的记载。实践证明,此等通经接气之法,能更好更快的使“气至病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临证选悬钟穴是因为此患者手足少阳经循行分布区均有压痛点存在。手足少阳经脉气相通。而悬钟穴属足少阳经,具有强筋壮骨、柔筋止痛、通经活络之功,是临证治疗落枕之常用穴。此次,针选悬钟穴治疗落枕,应用“赤凤迎源”之法可通经接气,使针感向颈项部手足少阳经循行区域传导,大大加强了其“柔筋止痛”之功。
3.落枕临证选穴体会
(1)若痛在颈椎正中,棘上或棘间韧带有压痛,头俯仰较难,为病在督脉,穴选人中治之。
(2)若痛在颈椎旁侧与肩胛骨内侧缘间(斜方肌,骶棘肌),为病在太阳经,穴选后溪或昆仑或临证辨经取后溪、昆仑或后溪、束骨穴治之。
(3)若痛在颈项部太阳经外侧,牵及肩胛冈上缘,为病在少阳经,穴选外关或悬钟或液门透中渚或独取中渚穴治之。
(4)若痛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则多有颈部旋转受限,为病在阳明经,穴选合谷或列缺或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5分)或犊鼻穴(患侧)或三间穴治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