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足阳明胃经治疗肩周炎常用穴位辨析

足阳明胃经治疗肩周炎常用穴位辨析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费某,女,47岁,家庭妇女。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效而来诊。注意:在第二个疗程,条口穴常规针刺,合谷穴针入0.2寸,行小幅度提插捻转,患肢有轻微的酸麻胀感及蚁性感传即可,务求“气至病所”。按此法,第二个疗程毕,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已恢复八成左右。体会:1.条口穴属足阳明胃经,其临证与承山穴相配治疗肩周炎之肩关节功能障碍历来为业针者所重视。二则需密切关注其针刺后的反应。

费某,女,47岁,家庭妇女。2010年10月23日来诊。自诉:右肩患肩周炎二年余。自言如今右肩有抬举障碍,兼伴整个右肩疼痛不适,夜间尤甚。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效而来诊。余无不适。无继往病史。查体:该患右肩有明显之“抬肩畸形”,患者肩前、三角肌下缘、肩髎穴附近、肩后有广泛性压痛点,按之痛甚。其肩关节外展、上举、内旋、外旋、后伸均有功能障碍(不能外展100°以上)。肩周炎诊断明确:为肩部多经脉受损型肩周炎(辨经属手太阴经、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所过肩部经脉闭阻,气血不通)。拟行针刺治疗。选穴:条口(双),合谷、中渚、腕骨(均取患侧),三阴交(健侧),照海穴(双)。

方法:患者取端坐位。

(1)条口(双):常规消毒。针入得气后,针尖斜向承山穴,行透刺法,大幅度提插捻转1分钟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行针期间嘱患者频做患肩的多方向的运动,以带动局部气血运行,促进经脉畅通。

(2)合谷、中渚、腕骨(患侧):常规消毒。常规针刺。针入得气后,行平补平泻之手法。亦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期间,亦嘱患者频做患肩多方向运动,带动气血运行,促进经脉畅通。

(3)三阴交穴:常规消毒。常规针刺。针入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亦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亦行运动针法(患者多做患肩之运动)。

(4)诸针毕,留针期间,按揉患者照海穴(双),每侧 3~5分钟,以治其夜间痛。

上法,每天1次,10天1个疗程。该患者按上法治疗4天后即感肩前、三角肌下缘、肩髎穴附近、肩后疼痛点消失,夜间亦不痛。然肩关节功能活动之改善收效甚微。遂继针之。1个疗程毕,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明显,肩关节外展达到130°左右,但仍有后伸障碍。故休息1天后,开始第2个疗程,此疗程亦为10天。在此疗程中,中渚、腕骨、三阴交已不针,照海穴亦停止按揉,仅针条口(双)、合谷(右)。注意:在第二个疗程,条口穴常规针刺,合谷穴针入0.2寸,行小幅度提插捻转,患肢有轻微的酸麻胀感及蚁性感传即可,务求“气至病所”。按此法,第二个疗程毕,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已恢复八成左右。

体会:1.条口穴属足阳明胃经,其临证与承山穴相配治疗肩周炎之肩关节功能障碍历来为业针者所重视。用针界前辈贺普仁总结的话说,针刺条口穴“能鼓舞脾胃中焦之气令其透达四肢,濡筋骨,利关节、通经脉,祛除留着之风寒湿邪,促使凝滞之经脉畅通”。

条口穴是人体著名之”泻穴”,针刺特别是透刺法刺激量极大,体虚者用之极易造成晕针反应。故临证时用之,一则要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晕针史。二则需密切关注其针刺后的反应。若见晕针反应,务须及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体质虚弱者最好采取仰卧位针刺,较为安全)。

2.患者肩前痛,属病在手太阴经,取对侧三阴交穴治之;痛在三角肌之下缘,属病在手阳明经,取患侧合谷穴治之;痛在肩髎穴附近,属病在手少阳经,取患侧中渚穴治之;痛在肩后,属病在手太阳经,取患侧腕骨穴治之;夜间痛,按经验取双侧照海穴治之;肩关节功能障碍,取双侧条口穴治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