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中医称肺痨、痨瘵等。
【病因】 中医认为,此病多因肺津不足,气阴两亏,或阴虚火旺所致。
【症状】 咳嗽少痰,或咯血,或痰中带血,咽喉干痒,潮热或五心烦热,盗汗,疲乏消瘦,面白唇红,掌心发热,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脉细数。一般分气阴两亏和阴虚火旺两种类型。
【疗法】
配穴方一 肺俞、肾俞、膏肓俞、足三里、神阙。方法:采用药罐法。气阴两亏型用月华丸加减;阴虚火旺型用秦艽扶羸汤加减。取药煎水煮罐,或取汁贮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歇3~5日再行第2个疗程。主治:肺结核。效果:治疗35例,随证选用上方,头2煎内服,第3煎煮罐拔之。总有效率为85.7%。附记:本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治当缓图。应以内治为主,并辅以药罐疗法,疗效尚属满意。
配穴方二 肺俞、膏肓、大椎、身柱。咯血者配中府、膈俞;潮热盗汗者配复溜、神阙、太溪;食欲不振者配脾俞、中脘、足三里;腰膝酸软者配关元、志室。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留罐15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肺结核。效果:有一定疗效。附记:高渌纹经验。
配穴方三 风门、肺俞、心俞、膏肓。方法:采用涂药拔罐法。先用白芥子糊(白芥子适量,炒黄,研成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涂于应拔部位,然后拔火罐15分钟。以皮肤发红、发痒,继而出现水疱为佳。7日治疗1次。主治:肺结核。效果:屡用有效。附记:高渌纹经验。笔者曾用此法治疗数例空洞型肺结核,开始单用此法,确有一定效果,继而以内治为主,辅以此法,缓缓图治,终收全功。
配穴方四 肺俞、大椎、阴郄、尺泽、膏肓、肾俞。咳嗽配督俞、太渊;痰多配脾俞、中脘;发热配身柱、复溜、曲池、间使;盗汗配后溪、三阴交;咯血配膈俞、列缺;大便泄泻配大肠俞、天枢、气海;食欲不振配脾俞、中脘、足三里。方法:采用针罐法(针刺后拔罐)或药罐法(方药同上)。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肺结核。效果:屡用有效。附记:引自《外治汇要》。每次选用4~5个穴位,轮换使用。如系阴虚火旺者,亦可用刺络拔罐法;如气虚偏甚者,亦可拔罐后,加温灸肺俞、肾俞、脾俞、中脘穴(各灸1~3壮)。
配穴方五 肺俞、膏肓、大椎、身柱,与病灶相对应的胸和背部、足三里(交替)、三阴交(交替)。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毫针罐法;若肢体欠温、遇寒易感冒者,可选择其中2~4个穴位,施行艾灸罐法或敷姜罐法,其他穴位行单纯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若是小儿患者,在胸背部穴位行单纯拔罐法,留罐5~10分钟(四肢穴位行针刺即可,不拔罐)。病证表现显著者,每1~2日施术1次,症状缓解后,改3~4日施术1次。主治:肺结核。效果:屡用有效。并附验案2例(从略)。附记:引自《外治汇要》。随证加穴,痰多甚者,加丰隆穴(交替);咯血者,加孔最穴(交替);潮热者,加劳宫或涌泉穴;盗汗者,加阴郄或神阙穴;遗精频、腰酸软者,加关元俞;闭经者,加血海穴;食欲不振者,加脾俞。以上配穴可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出、留针罐法,但神阙穴忌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