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中医无此病名,多属中医“风痨”、“怔忡”、“喘证”、“水肿”、“心痛”等病范畴。根治颇难。
【病因】 多因风寒湿邪内浸、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致心脉痹阻,血脉失畅,或阳虚无以温照气化,阳虚不布,或水湿不化,内袭肺舍,外溢肌肤四肢或下走肠间而致病。
【症状】 心悸、怔忡、呼吸困难、咳嗽气短、咯血、心绞痛,或四肢逆冷,面色白,或胸闷脘腹痛胀,不能平卧,或浮肿,或恶风发热、下午热甚;或颧面暗红,唇舌青紫等。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风湿热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病两种。
【疗法】
配穴方一 心俞、肺俞、膻中、水分、中极、曲泽、间使、通里、神门、阳陵泉、飞扬。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先在所选穴位进行局部消毒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主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效果:屡用有效。附记:引自《外治心悟》(二)。本病应以药物内治为主,本疗法为辅,内外合治,则可提高治疗效果。
配穴方二 大椎、肺俞、心俞、膻中、中极、曲泽、间使、神门、阳陵泉、足三里。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和药罐法。先在所选穴位进行局部消毒后,用单纯拔罐法拔罐,或针刺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或用药罐法,药用土牛膝30g,豨莶草30g,臭梧桐根30g,万年青根30g,徐长卿15g,茶树根15g,灯芯草6g。上药加清水1 500ml,煎沸10分钟。再投入竹罐煮10分钟后,取出竹罐甩干水后立即扣在穴位上,留罐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主治:风湿性心脏病。效果:坚持治疗,确有较好疗效。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若能配用二参膏,外敷涌泉穴(双),可提高疗效。同时注意休息,戒烟酒,多活动,饮食宜清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