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坐骨神经痛(痹证)

坐骨神经痛(痹证)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坐骨神经痛,其痛以始于臀部,沿股后侧、小腿后外侧,而放射至足背为特征。属中医“痹证”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西医认为,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附近各组织、髋关节、骶髂关节疾病,脊椎炎,子宫及前列腺癌肿,腰骶脊髓及其神经根的肿瘤等均能引起本病的发生。配穴方四 根据坐骨神经痛阳性反应点,取肾俞、腰俞、腰阳关为主穴;取环跳、委中、承山、条口为配穴。起罐后,再行按摩疗法治之。

坐骨神经痛,其痛以始于臀部,沿股后侧、小腿后外侧,而放射至足背为特征。属中医“痹证”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 中医认为,多因风、寒、湿三气杂至,侵袭经络,客于坐骨神经所致。西医认为,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附近各组织、髋关节、骶髂关节疾病,脊椎炎,子宫及前列腺癌肿,腰骶脊髓及其神经根的肿瘤等均能引起本病的发生。

【症状】 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发生放射性、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行走或伸腰疼痛加剧,也可因咳嗽、喷嚏等而加重。

【疗法】

配穴方一 分4组:一为患侧腰椎旁之夹脊、秩边、委中;二为环跳、阳陵泉、丘墟;三为居髎、风市;四为足三里、内庭。兼见足趾麻木者配八风(只针刺)。方法: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视其痛处取穴。先在疼痛部位经脉明显怒张处或委中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并用火罐拔吸。其余穴位,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坐骨神经痛。第一组穴适用于疼痛从腰部→后股→腘窝→足底者;第二组穴适用于痛在下肢外侧足少阳者;第三组穴适用于痛在胯间向股侧放射者;第四组穴适用于痛在胫处而至足背侧者。效果:屡用有效。附记:高渌纹经验。笔者曾用此法治疗数例,依法连治1个月左右,均获较好的疗效。

配穴方二 腰俞、中膂俞、白环俞、八髎、殷门、环跳、居髎。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每次取2~3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第一次出血量宜大,数穴总出血量50~60ml;第二、三次略少,10~30ml),再进行拔罐15~20分钟。疼痛未缓解者,可隔2~3日再治疗1次。主治:坐骨神经痛(以腰痛为主者)。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2次即效或痊愈。附记:引自《外治汇要》。据笔者验证,一般7日治疗1次,连治4次,其效始著。

配穴方三 次髎、环跳、压痛点、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合阳、三阴交、昆仑。方法:采用针刺后拔罐法。每次取4~5穴。先用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10~15分钟。出针后再进行拔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主治:坐骨神经痛。效果:多年使用,效果甚佳。病始数次即愈,久病多治必效。

配穴方四 根据坐骨神经痛阳性反应点,取肾俞、腰俞、腰阳关为主穴;取环跳、委中、承山、条口为配穴。对干性坐骨神经痛取环跳、委中、殷门、承山为主穴;取足三里、丘墟、合阳为配穴。方法:采用针罐加按摩法。先用毫针刺后进行拔罐(丘墟穴以挤压罐代之),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再行按摩疗法治之。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坐骨神经痛。效果:屡用皆效。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五 疼痛区域。方法:采用走罐法。每次走罐至皮肤紫红色为度。然后在疼痛明显处用密排罐法,拔罐15分钟。3日1次。主治:坐骨神经痛。效果:多年使用,疗效显著。

配穴方六 腰俞、环跳、委中、申脉、坐骨。行痹配昆仑;着痹配阳陵泉;热痹配绝骨。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放血。血止后再行拔罐,留罐15~20分钟。隔2~3日1次。主治:坐骨神经痛。效果:屡用效佳。一般2~3次即效,10次多愈。

配穴方七 环跳、秩边。方法:用留针拔罐法。先用4寸长毫针直刺入环跳穴,行雀啄术,使针感沿足少阳经向下传导;再用同样方法刺秩边穴,使针感迅速传至病变部位。然后在此两穴上,用闪火法将针扣在罐内,留罐20分钟。病重者每日1次,见症状减轻后,改为隔日1次,直至症状消失。主治:坐骨神经痛。效果:治疗200例,痊愈128例,显效41例,好转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8%。附记:引自《陕西中医》。笔者临床验证5例,痊愈3例,显效和有效各1例。若辅以中药热熨疗法,效果尤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