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因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属中医“血虚”、“虚黄”、“黄肿”等范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病因】 多因脾肾不足,气血俱虚所致,与缺铁元素有关。
【症状】 头晕眼花,疲乏耳鸣,心悸气短,且伴有指甲扁平不光整,脆薄而易裂,反甲,皮肤干燥,发皱和萎缩;毛发干燥,脱落等。
【疗法】
配穴方一 大椎、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气海、膈俞、脾俞、肾俞。方法:采用闪罐、留罐和走罐法。取大椎、关元两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10余次;取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气海4穴用坐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取膈俞、脾俞、肾俞3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红色瘀斑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主治:缺铁性贫血。效果:坚持施治,均有一定疗效。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王启才经验,对早产儿,孪生儿、孕妇、胃切除者及反复献血者应预防性口服铁剂。
配穴方二 ①足三里、风门、膏肓;②大椎、肾俞、复溜;③合谷、命门、曲池;④膈俞、悬钟、肝俞;⑤脾俞、阴陵泉、血海。方法:采用针后拔罐法。上列5组穴方,交替使用,每取一组穴,针刺20分钟,起针后拔罐、留罐15分钟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7日。主治:缺铁性贫血。效果:屡用有效。附记:引自《外治心悟》(二)。张莉经验。
配穴方三 胸椎1~12、华佗夹脊穴、脾俞、肾俞、心俞、肝俞、膈俞、膏肓俞、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方法:采用灸后拔罐法和走罐法。华佗夹脊穴用走罐法,至局部皮肤发红为止;余下穴位,每穴先灸5壮,然后闪罐5~10次,并留罐3~5分钟。隔日1次,1个月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隔5日。主治:缺铁性贫血及一切贫血。效果:多年使用,均有一定效果。附记:治疗贫血,应以药物内治为主,本疗法为辅,并结合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其效始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