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早在《内经》中就有吼病、喘急、呷咳等描述,至金元时期才以哮喘命名。是小儿常见多发病,成年人亦有发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寒冬季节及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居多。
【病因】 多因身体素虚或肺有伏痰,一遇外感风寒,精神刺激,环境骤变,吸入粉尘、煤烟,以及饮食不节等因素,皆可触动肺内伏痰而诱发本病。发作时,痰随气动,气因痰阻,相互搏击,阻塞气道,而影响肺气之升降,肺失肃降遂发哮喘。
【症状】 突然发作,呼吸急促、胸闷气粗,喉间有哮鸣声,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且多呈阵发性发作,或伴有烦躁神萎,面色苍白青紫,甚则神志不清,唇指发绀,冷汗淋漓等。每次发作可历时数小时,甚至数日才能缓解。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或迁延期)。前者病变在肺,证分寒热;后者累及脾肾,三脏皆虚。
【疗法】
配穴方一 大椎穴及其上下左右各1寸处,共5个点。方法:采用针刺后拔罐法。用毫针刺入,有外感后,出针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外盖以消毒纱布。再取两耳后(静脉3条),以三棱针点刺放血3~5滴。再用松针(即松树叶)30g,水煎数沸,过滤取汁,加红糖10g,顿服。5日治疗1次。主治:小儿急、慢性哮喘。效果:临床应用30余年,屡用屡验,一般2~3次即可见效。附记:引自《四川中医》。病情控制后,应继续治疗,每7日1次,连治1~2个月,以巩固疗效。
配穴方二 肺俞、大椎、定喘。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留罐5~10分钟,或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隔日或3~4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待控制后,改为7日治疗1次。主治: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效果:多年使用,颇有效验。一般2~3次即可见效。附记:注意节饮食,避风寒。
配穴方三 神阙。发作期加大椎、定喘。方法:采用药垫拔罐法。白矾60g研末,加面粉15g,用米醋(适量)调和,做成药饼3块。其中1饼中心留一孔(约2cm),烘热后贴敷于肚脐(神阙穴),饼孔对准脐中心,然后拔火罐15~25分钟,每日1次。另2块药饼(不留孔)分别贴敷于两足心涌泉穴上(不拔罐),外用纱布包扎并固定,每日换药1次。对病情较重的发作期,加大椎、定喘穴,用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主治:各型哮喘、气喘。效果: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甚佳。坚持调治,可获痊愈。
配穴方四 天突、膻中、肺俞。喘甚配定喘;发热配大椎;痰多配丰隆;痰喘配脾俞、肾俞、气海、关元。方法:按虚实施术。实喘用刺络拔罐法,或药罐法,每日治疗1次,虚喘用针刺后拔罐法,或拔罐后加用贴敷疗法。2~7日治疗1次。均为5~10日为1个疗程。每次留罐10~15分钟。主治:支气管哮喘。效果:屡用效佳。附记:高渌纹经验。
配穴方五 肺俞、隔俞、大肠俞(均取双侧穴)。方法:采用贮药罐法。方用麻黄6g,苏子15g,肉桂3~5g,水煎至40%溶液,20~40ml,依法在上述穴位上各拔罐30~40分钟。每日1次。主治:支气管哮喘。效果:疗效显著。附记:引自《中级医刊》。亦可用药水煮罐法,同样有效。
配穴方六 肺俞、肾俞、天突、膻中、肩井、中脘、气海、列缺、足三里、三阴交。方法: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取肺俞、膻中、天突,针后拔罐15~20分钟,每日1次,连治数日,待发作停止1周之后,再取肺俞、督俞、身柱、灵台、气海、足三里,每日用艾条熏灸5~10分钟(或用小艾炷灸5~7壮),灸后间日拔罐10~15分钟,连治2~3个月。主治:支气管喘息(哮喘、急喘、喘急、喘促)。效果:坚持治疗,均有良效。附记:引自《外治汇要》。要避免过劳,注意背胸部保暖、饮食清淡、忌烟酒和刺激性食物,以巩固疗效,促进康复。
配穴方七 膻中、肺俞、大椎。虚喘配肾俞、气海。方法:实喘、虚喘均用灸罐加敷药法。实喘,用艾灸膻中、肺俞、大椎10~15分钟,然后拔罐10~15分钟。起罐后再用敷药法(麻黄30g,白芥子15g,共研细末并与白糖30g拌匀,用热白酒调和药末制成药饼,分别贴敷于各穴位上),贴敷30分钟后,将药饼取下,每日1次。虚喘,除按实喘治疗外,再加肾虚、气海。主治:支气管哮喘(寒喘、虚喘尤佳)。效果:多年使用,治愈者不少。一般10次左右即可见效。久治必愈。
配穴方八 胸椎1~10两侧膀胱经内侧循行线。方法:采用走罐法。先在应拔部位和罐口涂以液状石蜡或生姜汁,然后施以走罐法(实喘可先用梅花针叩刺后再走罐),至皮肤充血发红为度,然后再将火罐扣拔于肺俞、大杼、风门、定喘穴上各10~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支气管哮喘。效果:屡用屡验,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效。附记:笔者师传经验。
配穴方九 大椎、孔最(双)。方法:用针刺后拔罐法。患者取正坐、抬头、目向前方,屈肘仰掌。取1寸或1.5寸的毫针,先取大椎穴向上斜刺2~3cm,使之得气(要求有沉麻感觉,并向颈、胸、腰椎方向传导)后,不留针,以闪火法拔罐。再取孔最穴进针1~2cm,得气后针感要求呈双向传导(向下传至拇、示指端,向上传至胸部,即气至病所)。提插捻转角度在90°~180°,刺激频率为每分钟100~160次。多数患者在40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然后起针,不拔罐。主治:哮喘。效果:治疗38例,完全缓解者13例,基本缓解者22例,疗效较差者3例。总有效率为92.1%。附记:引自《山西中医》。
配穴方十 分4组:①后颈中段、大椎、肺俞、气海俞、神阙;②身柱、定喘、膈俞、肾俞、气海;③灵台、中府、膏肓俞、命门、关元俞;④膻中、至阳、心俞、承筋、涌泉、尺泽。方法:①采用单纯拔罐法,或敷姜(蒜)和伤湿止痛膏罐法、涂风油精药罐法等。每次取1组穴,留罐15~20分钟(小儿5~10分钟)。如果属虚寒、寒实类型者,宜采用灸罐法。②在各组穴位中,选出大椎、肺俞;身柱、定喘、膈俞;灵台、中府、膏肓俞;膻中、至阳、尺泽等穴施行毫针罐法或排罐法,其余穴位采用单纯拔罐法或药罐法。上述各法均留罐10~20分钟(小儿酌减),每日施术1~2次(挑罐法隔2日施术1次)。主治:支气管哮喘、小儿哮喘。效果:屡用有效。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加减,如果胸腹胀满甚者,于内关(交替)、足三里(交替)、中脘等穴位中,选1~2穴行毫针罐法,或敷、涂姜汁罐法;若大便秘而不解者,在大肠俞、小肠俞、天枢或丰隆穴位上行留针罐法。一般轻症可单纯以此法治疗即可获效;若重症,或哮喘持续状态者,必须配合平喘药物治疗方可奏效。
配穴方十一 定喘、肺俞、膏肓。方法:采用抽气药罐法。每罐贮药液0.5ml(药液制备方法是:白芥子、细辛、延胡索各30g,甘遂9g,共研细末,置于95%乙醇500ml内浸泡1周),留罐20~30分钟,每次取1个穴,交替使用,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主治:支气管哮喘。效果:屡用皆效。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效。附记:高渌纹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