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胆囊位置咕噜噜响胀痛肋骨也痛

胆囊位置咕噜噜响胀痛肋骨也痛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虫体进入胆道内而导致肝气逆乱、胆管拘挛、胆汁淤滞、感染而产生种种病理性变化。先在腹部和背部压痛点、日月、章门等穴位上行单纯拔罐法;同时用毫针针刺胆囊穴和太冲穴,每5分钟强捻针1次,每次1~2分钟,留罐、留针均为20~30分钟。在施术前数分钟,宜饮酸醋100~150ml;或施术有效后加服驱虫药。

胆道蛔虫病属中医“蛔厥”范畴,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病因】 多因消化道功能紊乱,肠管蠕动失常,激惹虫体异常活动,或肠道口括约肌松弛,致使肠道蛔虫钻入胆道所致。虫体进入胆道内而导致肝气逆乱、胆管拘挛、胆汁淤滞、感染而产生种种病理性变化。

【症状】 剑突下突然发生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疼痛或绞痛,抱腹屈膝,伏卧床上,或辗转不安、恶心呕吐,或大汗淋漓、呻吟不止。其痛有时向肩背或腰部放射。或伴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寒战高热、黄疸等。

【疗法】

配穴方一 腹部压痛点(常出现在剑突右侧旁开二横指处),背部压痛点(常出现在第11胸椎棘突右侧旁开约2.5个横指处),日月(右侧)、章门(右侧)、胆囊穴(右侧)、太冲穴(右侧)。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和针刺留针拔罐法。先在腹部和背部压痛点、日月、章门等穴位上行单纯拔罐法;同时用毫针针刺胆囊穴和太冲穴,每5分钟强捻针1次,每次1~2分钟,留罐、留针均为20~30分钟。若疼痛再发可再施术。主治:胆道蛔虫病。效果:屡用特效,多1次痛止。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在施术前数分钟,宜饮酸醋100~150ml(小儿50~100ml);或施术有效后加服驱虫药。

配穴方二 日月、章门、阳陵泉、胆囊穴(均取右侧)。方法:前三穴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20~30分钟;后一穴(胆囊穴)用毫针刺入,每5分钟强捻针1次,每次1~2分钟,留针20~30分钟。主治:胆道蛔虫病。效果:屡用屡验,多1次痛止。附记:必要时,应配合对症药物治疗,可提高和巩固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