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冠心病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冠心病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状态、敏感程度、病情进展程度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差异,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还有的冠心病患者无胸痛,仅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除非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明冠状动脉狭窄的存在,否则冠心病的诊断是臆测性的。此外,猝死也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3.猝死 从发病到死亡不足6小时者统称为猝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55岁到65岁为其发病年龄的高峰期。

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状态、敏感程度、病情进展程度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差异,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初患者可无任何不适,偶尔在查体时心电图有缺血型改变,提示患有“隐匿型冠心病”或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此时应提高警惕,定期复查并给予积极的防治。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发展,管腔狭窄程度大于3/4时,便可严重影响心肌供血而发生心绞痛。心绞痛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饱餐是诱发心绞痛的另一常见因素,该因素可单独诱发,类似的情况还可见于便后。多数患者每次发作的诱因、症状相似,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有进行性加重趋势。还有的患者,心绞痛发作与心肌耗氧量无关,常常发生于安静平卧状态,如在夜间睡眠中突然发作,被迫坐起以取得缓解,也可发生于午休或白天平卧时,此即卧位型心绞痛,预示患者有严重多支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易发生心肌梗死。有些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还伴有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出汗、眩晕、面色苍白,甚至意识丧失等。如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所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含硝酸甘油片无效。还有的冠心病患者无胸痛,仅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除非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明冠状动脉狭窄的存在,否则冠心病的诊断是臆测性的。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出现上述情况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此外,在越来越多的心脏性猝死患者中,50%以上的患者是因冠心病引起的,这些患者较年轻,患者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病史,发病前也常无任何症状或不适,因而很少能引起患者或医师的注意。

1.心绞痛 在很大程度上,心绞痛是最常见的早期冠心病症状,其表现具有以下特征:①疼痛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少数可在心窝部,常常向左臂前面内侧放散至无名指及小指,也可向咽喉、下腭、颈项、肩胛部位放散,故部分患者可仅以咽喉有堵塞感、牙痛、颈项酸痛、肩胛疼痛为其首发症状,而在临床上容易造成漏诊、误诊;②疼痛呈紧迫压榨性,剧痛多伴有频死感或恐惧感,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一般很少超过15分钟。部分老人因痛觉迟钝,劳动时可不出现典型的心绞痛发作,而代之以呼吸急促、憋闷感或疲倦感,严重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而没有任何疼痛的主诉。

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心绞痛发展恶化的结果。以剧烈而持续的胸痛伴出汗为典型起病表现,其疼痛部位、性质和放散性与心绞痛相似,但心肌梗死的疼痛,多无明显诱因,常常发生在休息时。疼痛程度剧烈而持久,多在1~2小时,或持续数小时以上;含化硝酸甘油片不能缓解。常常伴有焦虑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胸闷气喘,脉跳不规则。但老年人脏器老化,储备功能减退,对疼痛的感受性不灵敏,故老年人心肌梗死常常不具备上述典型表现,多以下列症状为其一开始的表现。

(1)呼吸困难:凡老年人突然出现频繁或持续的胸闷憋气,气喘不能平卧,伴剧烈咳嗽、吐泡沫痰、口唇发绀、烦躁、大汗,就应怀疑急性心肌梗死。随着年龄增加,以单一的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就诊者更为常见。特别是80岁以上老人,既往无慢性气管炎史者,突然出现不明诱因的哮喘要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2)胃肠症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以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或上腹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呃逆等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发表现。从无消化道疾病的老年人,突然出现上腹痛或下腹痛伴有腹胀、腹泻等症,应考虑是否发生了心肌梗死。

(3)脑循环障碍:突然出现意识模糊、语言障碍、头晕、头痛、晕厥,偏瘫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并不少见。此外,猝死也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3.猝死 从发病到死亡不足6小时者统称为猝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55岁到65岁为其发病年龄的高峰期。猝死在每年以10、11、12月和1月份最多,患者表现为突然意识丧识,面色青灰,全身弛缓,口唇、指端渐至周身出现发绀,抽搐,脉搏消失,呼吸断续,瞳孔散大固定。猝死前常有极度疲乏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