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又称莫氏Ⅱ型,因心室率慢且有时不规则,患者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又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症状取决于自主心室率的快慢及原发心脏病的严重程度。②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冲动全部不能下传至心室。3.起搏器治疗 有明显缺血症状或经药物治疗病情不见好转者,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晕厥及阿-斯综合征发作者应置入起搏器。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又称莫氏Ⅱ型,因心室率慢且有时不规则,患者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又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症状取决于自主心室率的快慢及原发心脏病的严重程度。若起搏点位于His束及束支分叉以下,则有明显临床症状,有时发生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诊断提示】

1.诊断要点

(1)病史:有心慌、心悸、头晕及晕厥。

(2)表现特征

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冲动的传导突然受阻,出现心音脱漏,心律不齐。

②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冲动全部不能下传至心室。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室率一般<45/min,R-R间期>2P-P间期。

③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出现阿-斯综合征。

(3)心电图检查

①二度Ⅱ型心电图示:QRS波群有周期性脱漏,P-R间期固定,心房率>心室率。心室率40/min左右或<40/min,QRS波群形态大都正常。阻滞程度可经常变化从2∶1到5∶4不等,下传QRS波多呈束支阻滞图形。

②三度心电图示:P-P和R-R间期呈各自规律,互不相关,心房率>心室率,如心室起搏点来自希氏束分叉以上,QRS波群不宽,频率40~60/min。如起搏点在希氏束分叉以下,QRS波群宽畸,频率25~40/min。

(4)希氏束图检查

①二度Ⅱ型希氏束图示:A-H间期恒定,漏搏时H波后无V波。

②三度希氏束图示:A波与H波脱离关系,心室律规则,但如有频发室性早搏,心室自主心律来自二个以上起搏点,心室节律点不稳定,心室发生不规则停搏或偶尔P波下传心室发生夺获心室等情况,也可出现室律不规则。

2.鉴别诊断

(1)迷走神经性晕厥: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体弱患者,常在器械检查时发生窦性心动过缓而晕厥,注射阿托品后迅速恢复。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引起心动过缓:有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有慢-快综合征表现。

【治疗提示】

1.病因治疗 用抗生素治疗急性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非特异性炎症,阿托品等解除迷走神经的作用;停止应用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无心脏起搏条件的应急情况,条件许可时应及早给予临时性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

(1)异丙肾上腺素10mg舌下含服或0.2mg皮下注射;或异丙肾上腺素1mg加入葡萄糖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使心率维持在40~60/min。心肌梗死、心绞痛者慎用。

(2)阿托品0.5mg,每6~8h1次,肌内注射,或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加入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

3.起搏器治疗 有明显缺血症状或经药物治疗病情不见好转者,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晕厥及阿-斯综合征发作者应置入起搏器。

【首诊处置医嘱】

(1)按心脏病护理常规护理(建立急救特别记录单)。

(2)一级护理。

(3)半流质饮食。

(4)病重或病危通知。

(5)卧床休息。

(6)吸氧。

(7)心电监护。

(8)抽血查血常规,血沉、抗“O”,血AST、CPK和CPK-NB、LDH。

(9)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

(10)安装临时性起搏器或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11)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每6h1次。

(12)5%葡萄糖液500ml+异丙肾上腺素1mg,静脉滴注。

【用药注意】

异丙肾上腺素禁忌证: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患者。

(李秀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