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可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两大类。吸入性肺炎因吸入胎粪、羊水等引起继发感染。感染性肺炎包括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不洁断脐及出生后感染所致的肺炎,可由细菌、病毒、衣原体等引起。
【诊断提示】
1.诊断要点
(1)症状:少哭或不哭,拒奶、精神委靡、烦躁不安、咳嗽、发绀、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少数可有发热等。
(2)体征:病毒感染时肺部可无啰音或有呼吸音粗糙及少量湿啰音。细菌感染或重症病毒感染时两肺可出现较多湿啰音,口唇发绀、鼻翼扇动、三凹征明显;常伴有心率快,心音低钝,心脏扩大,肢凉,肝脾大,肌张力改变,前囟紧张,皮肤瘀斑、黄疸,腹胀等各系统器官功能受累的表现。
(3)辅助检查
①周围血象:细菌感染时多数白细胞计数增多,亦可正常或减低。中性粒细胞增加,核左移。
②免疫学检查:脐血或出生后3d内血清IgM≥300mg/L,提示有宫内感染。确定病原应进一步检测血清特异性IgM。
③多聚酶链反应(PCR):PCR方法进行抗原检测,有助于不同病毒或原虫的诊断。
④血培养:有助于细菌性感染原的诊断,但阳性率不高。
⑤血气分析:呼吸困难明显者测定。
⑥X线胸部摄片:为诊断肺炎的重要依据,重者可见片状或絮状阴影。
2.鉴别诊断
(1)吸入综合征:多有宫内窘迫或出生后窒息病史,气道内可吸出羊水或胎粪污染的羊水,生后较早出现呼吸困难和青紫,两肺有粗湿啰音或细湿啰音。胎粪吸入综合征,X线胸片有特异性病变,显示为广泛的粗颗粒阴影或斑片状云絮影及透亮的泡型气肿。
(2)湿肺:出生后出现症状早,呼吸困难明显,但一般状况好,无感染中毒症状,病程8~24h缓解,X线胸片肺血管影增加,叶间或肋膈角积液等。
(3)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两肺有细湿啰音,病理以肺泡壁及支气管壁附有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点。X线胸片有特异性改变可助鉴别。
【治疗提示】
1.一般治疗 注意保暖,使皮肤温度保持在36.5℃左右,早产儿和体温不升者应放置在暖箱内,经常翻身、拍背、吸痰。喂奶宜少量多次,以免发生呕吐误吸。根据病情给氧气吸入,呼吸衰竭尽早气管插管。
2.抗感染治疗 根据肺炎性质选用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新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
3.超声雾化吸入 地塞米松2mg、糜蛋白酶5mg、庆大霉素2万U加生理盐水10ml雾化吸入。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影响通气者,可行支气管内冲洗,吸出气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物。
4.纠正心力衰竭及肺水肿 去乙酰毛花苷0.02~0.03mg/kg,首次用饱和量的1/3~1/2,用10%葡萄糖溶液10~20ml稀释后静脉注射,余量分2~3次,间隔6~8h;呋塞米1mg/kg加入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5.氧疗或机械通气 气急、青紫者应给氧气吸入,自主呼吸有力者给予持续气道正压给氧。经多次吸痰、氧疗等治疗症状仍未能改善者,需考虑机械通气。
6.其他 要注意警惕气胸、脓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首诊处置医嘱】
(1)按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2)一级护理。
(3)病重通知。
(4)保暖。
(5)母乳或配方乳喂养。
(6)吸氧。
(7)抽血查血常规,CO2结合力,血气分析,血培养+药敏,C反应蛋白。
(8)咽拭子细菌培养+药敏。
(9)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
(10)青霉素皮试。
(11)记录24h出入量。
(12)心率、呼吸、血压监测。
(13)10%葡萄糖溶液100ml+维生素C 0.5g+10%氯化钾2ml,静脉滴注,1/d。
(14)氨苄西林0.25g,静脉注射,2/d。
(15)生理盐水10ml+α-糜蛋白酶5mg+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mg,雾化吸入,2/d。
(黄书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