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最新动向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最新动向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由于动脉痉挛、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原因使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或分支阻塞,血流中断,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坏死、变性,视力严重下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延长,并可见荧光素充盈的前锋及阻塞的血管无荧光素灌注。②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显示动脉无荧光、充盈迟缓,动静脉血管内荧光素流变细或呈串珠状移动,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由于动脉痉挛、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原因使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或分支阻塞,血流中断,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坏死、变性,视力严重下降。

【诊断提示】

1.诊断要点

(1)视力瞬间锐减:仅存光感或无光感。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2)眼底表现:视网膜呈青灰色水肿,动脉变细或呈银丝状,黄斑成樱桃红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延长,并可见荧光素充盈的前锋及阻塞的血管无荧光素灌注。

(3)辅助检查

①视网膜电图检查:视网膜电图呈典型的负相波。b波降低,a波呈现负波型。

②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显示动脉无荧光、充盈迟缓,动静脉血管内荧光素流变细或呈串珠状移动,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

2.鉴别诊断

(1)眼动脉阻塞:视力常降至无光感,视网膜乳白色浑浊水肿更严重。

(2)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视盘病变区水肿,晚期色淡,视野可为象限缺损,但常于生理盲点相连。荧光造影视乳头充盈不均匀,低荧光与高荧光对比较明显。

【治疗提示】

如果动脉阻塞持续而没有及时治疗,视功能将完全丧失,各种治疗措施将不再有效。

1.治疗原则 尽快局部及全身给予血管扩张药,降低眼内压。

2.常规治疗

(1)血管扩张药:亚硝酸异戊酯0.2ml吸入;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或球后注射妥拉苏林25mg或罂粟碱30~60mg,1/d。

(2)降低眼压

①诊断一经明确,应立即嘱病人自行按摩眼球,闭眼后用手指压迫眼球数秒钟,然后立即松开数秒钟。重复多次。

②手术降低眼压,立即局麻下行前房穿刺放房水。

③醋氮酰胺500mg静脉注射后,以250mg,口服,每6h1次,同服等量碳酸氢钠,连服数日。

④高压氧治疗,3/d,每次2h。

⑤吸入95%氧和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每小时1次。

(3)其他疗法

①介入溶栓治疗:对非感染性血栓栓塞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行局部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效果较理想。

②抗凝治疗:抗凝血药物,如肝素钠1.0万U立即静脉用药。

③能量合剂:ATP、辅酶A及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

【首诊处置医嘱】

(1)按眼科护理常规护理。

(2)二级护理。

(3)半流质饮食。

(4)抽血查血常规,血糖,血沉,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测定。

(5)尿、粪常规。

(6)视力、视野、瞳孔、眼压、眼底检查。

(7)头颅CT检查(必要时)。

(8)视网膜电图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9)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立即。

(10)阿司匹林肠溶片50mg,3/d。

(11)地巴唑20mg,3/d。

(12)醋氮酰胺250mg,每6h1次。

(13)碳酸氢钠0.5g,每6h1次。

(14)妥拉苏林25mg,球后注射,1/d。

(15)高压氧治疗,3/d。

(16)心理护理。

(17)10%葡萄糖溶液250ml+罂粟碱30~60mg,静脉滴注,1/d。

(18)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山莨菪碱注射液20mg,静脉滴注,1/d。

(19)10%葡萄糖溶液250ml+ATP40mg+辅酶A100U+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250μg,静脉滴注,1/d。

【用药注意】

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液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也可由人肾细胞培养制取,无抗原性。它可以直接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因而可溶解血栓,对新鲜血栓效果更好。主要的副作用为出血。为了防止并发症,应掌握以下禁忌证:①急性脑梗死或3个月前患脑梗死;②急性发作或已有颅内出血、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瘤、颅内肿瘤;③动脉内有脓性栓子,或近期有过感染性心内膜炎;④2周内有手术史或3周内有脑挫伤史;⑤有严重全身性疾病、妊娠、颞动脉炎;⑥有出血性疾病和接受抗凝治疗者;⑦病人或其监护人不接受治疗者。

(李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