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为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原发性较少见。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和肺炎球菌。高热、寒战,患者体温可达40℃以上。急性期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以后尿淀粉酶升高。腮腺导管口正常,无黏稠及脓性分泌物溢出。体温升高,有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全身中毒症状,白细胞计数增高,核左移。1.抗生素治疗 针对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尽早使用抗生素。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为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原发性较少见。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和肺炎球菌。

【诊断提示】

1.诊断要点

(1)症状与体征:以耳垂为中心局部皮肤红肿,下颌后凹消失,触痛明显,进食时加剧,开口轻度或中度受限。自觉口臭、偶有咸味。腮腺导管口红肿,按摩腺体可见导管口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口腔卫生差伴严重口臭。高热、寒战,患者体温可达40℃以上。炎症扩散到腮腺周围组织,形成蜂窝织炎,皮肤发红、水肿,水肿区域可以扩散至同侧眼睑、颊部、颈部、咽部或会厌等处,出现张口受限。

(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显著上升,核左移。

2.鉴别诊断

(1)流行性腮腺炎:有传染病接触史,5~15岁儿童多见,常累及两侧腮腺,腮腺呈弥散性肿大,质软、充血及压痛均不明显。导管口充血,但挤压腮腺时无脓液溢出。白细胞总数不高,但分类淋巴细胞可增高。急性期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以后尿淀粉酶升高。

(2)假性腮腺炎(腮腺内淋巴结炎):多为邻近组织感染灶继发而致,常累及病灶侧淋巴结,局部有红、肿、痛、热的炎症表现。腮腺导管口正常,无黏稠及脓性分泌物溢出。体温升高,有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全身中毒症状,白细胞计数增高,核左移。

(3)嚼肌间隙蜂窝织炎:常有牙痛史。肿胀部位以嚼肌区为主,严重的张口受限,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溢出。白细胞计数增高,核左移。

【治疗提示】

1.抗生素治疗 针对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尽早使用抗生素。然后从腮腺导管口取脓性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2.非手术治疗

(1)静脉补液:增加营养、保持体液平衡。必要时可少量输氨基酸或人血白蛋白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增进唾液分泌:热敷、超短波理疗,口服1%毛果芸香碱3~5滴,2~3/d;柠檬汁等酸性饮料以刺激唾液分泌。

(3)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应用1∶5000高锰酸钾液、1‰雷佛奴尔或4%硼酸水温热漱口或含漱,并用3%过氧化氢棉球擦拭牙面,2~3/d。

3.封闭治疗 用0.25%普鲁卡因20~30ml加入青霉素80万~160万U做腮腺周围封闭,1/d。

4.切开引流 经上述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不见好转,局部出现跳痛,局部肿胀发展迅速,出现凹陷性水肿,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穿刺抽出脓液时,应立即切开引流。在局麻或全麻下,做耳屏前至下颌角后下部切口。因腮腺区脓肿常形成多数脓腔,故手术时应彻底打开腮腺筋膜,用小血管钳沿面神经分支走行插入脓肿区分离排脓,置入橡皮条或高渗盐水纱布开放引流,保持引流通畅。

【首诊处置医嘱】

(1)按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常规护理。

(2)二级或一级护理。

(3)高热护理。

(4)物理降温,立即。

(5)半卧位,头偏向健侧。

(6)抽血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HBsAg,血清淀粉酶。

(7)尿、粪便常规,尿淀粉酶。

(8)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

(9)胸部X线透视,心电图检查。

(10)半流质饮食。

(11)青霉素皮试,立即。

(12)口腔护理,2/d。

(13)地西泮5mg,1次/晚。

(14)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2/d(与静脉滴注组错开用药)。

(15)复方氨基酸250ml,静脉滴注,1/d。

(16)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青霉素320万U,静脉滴注,2/d。

(17)甲硝唑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d。

(18)10%葡萄糖溶液500ml+维生素C 2.0g+维生素B650mg,静脉滴注,1/d。

(19)局部理疗,1/d。

(20)脓肿切开引流(必要时)。

(周剑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