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颌面部急性淋巴结炎

颌面部急性淋巴结炎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组织丰富,根据部位及排列方向,可分为环形组和纵形组两大淋巴结群,口腔、颌面部出现感染时,病原微生物及炎症因子引流到相应的区域淋巴结,引起反应性增生或炎症。进一步发展则淋巴结化脓,如炎症局限于淋巴结内,脓肿形成时间在10d以上。如炎症蔓延至淋巴结外,可并发邻近组织蜂窝织炎、腐败坏死性炎症等严重并发症,婴幼儿较易发生。

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组织丰富,根据部位及排列方向,可分为环形组和纵形组两大淋巴结群,口腔、颌面部出现感染时,病原微生物及炎症因子引流到相应的区域淋巴结,引起反应性增生或炎症。不同部位的感染沿淋巴管侵入相应的区域淋巴结引起炎症,临床常见为颌下、颏下及颈深上淋巴结炎,有时也可见颊部、耳前或耳后淋巴结炎。

【诊断提示】

1.诊断要点

(1)病史:多有前驱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牙齿、口腔黏膜炎症病史。

(2)症状与体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多发生于冬春季。颌下、颏下淋巴结和下颌角后方的颈深上淋巴结突然发生肿胀、局部疼痛,伴全身发热、烦躁或精神委靡。

肿胀初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可活动,压触痛。继而炎症浸润至淋巴结包膜以外,周围蜂窝组织也有炎症反应和水肿,此时肿胀弥漫,周界不清楚,皮肤可有红肿热痛表现。进一步发展则淋巴结化脓,如炎症局限于淋巴结内,脓肿形成时间在10d以上。脓液量少,一般不会自行穿破。如炎症蔓延至淋巴结外,可并发邻近组织蜂窝织炎、腐败坏死性炎症等严重并发症,婴幼儿较易发生。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显著上升,核左移。

2.鉴别诊断 急性化脓性颌下淋巴结炎需与化脓性颌下腺炎相鉴别,后者常因外伤、导管异物或结石阻塞而继发感染。双手触诊肿物位置深且固定,颌下腺导管口乳头红肿,压迫肿大腺体可从导管口溢脓。而颌下淋巴结位于颌下,位置较浅,口底不能触及,无导管口红肿及溢脓。

【治疗提示】

1.全身支持治疗 患者需保持安静、休息,增加营养,保持水、电解质体液平衡,必要时可少量输氨基酸或人血白蛋白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抗生素治疗 针对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应尽早使用足量抗生素。

3.物理治疗 红外线、超短波理疗可达到消炎、消肿、解毒、镇痛的目的。

4.切开引流 肿大淋巴结如中心区变软,有波动感,或经局部穿刺抽出脓液者,应及时切开引流。

【首诊处置医嘱】

(1)按口腔颌面外科或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2)二级护理。

(3)半卧位,头偏向健侧。

(4)普食或半流质饮食。

(5)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必要时)。

(6)抽血查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HB-sAg,血淀粉酶。

(7)尿、粪便常规,尿淀粉酶。

(8)胸部X线透视,心电图检查。

(9)青霉素皮试,立即。

(10)地西泮5mg,1次/晚。

(11)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2/d(与静脉滴注组错开用药)。

(12)复方氨基酸250ml,静脉滴注,1/d(必要时)。

(13)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青霉素320万U静脉滴注,2/d。

(14)甲硝唑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d。

(15)10%葡萄糖溶液500ml+维生素C2.0g,静脉滴注,1/d。

(16)红外线、超短波理疗(必要时)。

(17)切开引流(必要时)。

(周剑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