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崩应用各方

血崩应用各方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归6~9g或15g,熟地黄9~21g,枸杞子6g,炙甘草3~6g,杜仲6g,牛膝4.5g,肉桂3~6g。生地黄、川芎、当归(酒洗)、白芍(酒炒)、阿胶、艾叶、条芩(酒炒)各3g,姜5片。人参9g,白术(蜜炙)、当归(酒洗)、熟地黄各6g,黄芪(蜜炙)9g,白芍(酒炒)、条芩(酒炒)、炙甘草各3g,升麻(炒)1.5g。

(一)养血之剂

当归补血汤(宝鉴) 治去血过多,血脱气竭。

黄芪(炙)30g,当归9g。

五阴煎(景岳) 治真阴亏损,脾虚失血等证。

熟地黄15~21g或30g,山药(炒)6g,扁豆(炒)6~9g,炙甘草3~6g,茯苓4.5g,芍药(炒黄)6g,五味子二十粒,人参随意用,白术(炒)3~6g,加莲肉去心二十粒。

煎服。

大营煎(景岳) 治真阴精血亏损,及妇人经血迟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气血虚寒,心腹疼痛等证。

当归6~9g或15g,熟地黄9~21g,枸杞子6g,炙甘草3~6g,杜仲6g,牛膝4.5g,肉桂3~6g。

气虚加人参、白术;带浊腹痛,加补骨脂3g,炒用。

小营煎(景岳) 治血少、阴虚。

当归6g,熟地黄6~9g,芍药(酒炒)6g,山药(炒)6g,枸杞子6g,炙甘草3g。

营虚兼寒,去芍药,加生姜;气滞有痛,加香附3~6g。

四物汤(方见经候)

加味四物汤(方见经候)

(二)温血之剂

理阴煎(景岳) 治妇人经迟、血滞等证。

熟地黄9~21g或30~60g,当归6~9g或15~21g,炙甘草3~6g,干姜(炒黄色)3~9g或加肉桂3~6g。

若腹有胀滞疼痛,加陈皮、木香、砂仁之属。

五君子煎(景岳) 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畏寒者。

人参6~9g,白术6g,茯苓6g,炙甘草3g,干姜(炒黄)3~6g。

四维散(景岳) 治脾胃虚寒,滑脱之甚,或泻痢不能止,或气虚下陷,二阴血脱不能禁者。

人参30g,制附子6g,干姜(炒黄)6g,炙甘草3~6g,乌梅1.5g或3g。

上为末,每服3~6g,温汤调下。

胶艾汤(方见经候)

艾煎丸(方见经候)

(三)凉血之剂

生地黄散(良方) 治血热小便出血。

生地黄6g,黄芩(炒)、阿胶(炒)、柏叶(炒)各3g。

地黄汤 治风热血崩。

生地黄、白芍、当归身、川芎各3g,羌活、防风、柴胡、荆芥穗(炒黑)、升麻(炒)、甘草各2.1g,黄芩(酒炒)、黄连(姜汁炒)、黄柏(酒炒)、藁本、蔓荆子各1.5g,细辛、红花各0.3g。

奇效四物汤 治肝经虚热,血沸腾而崩久不止。

生地黄(一方用熟地黄)、川芎、当归(酒洗)、白芍(酒炒)、阿胶(蛤粉炒珠)、艾叶、条芩(酒炒)各3g,姜5片。

煎服。

保阴煎(景岳) 治血崩血淋,及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等证。

生地黄、熟地黄、芍药各6g,川续断、黄芩、黄柏各4.5g,生甘草3g。

血热甚,加黄连3g;血虚血滞,加当归3~6g;血脱血滑,加地榆3~6g,或乌梅一二个,或百药煎3~6g,文蛤即可;气滞而痛,去熟地黄,加陈皮、青皮、牡丹皮、香附之属。

徒薪饮(景岳) 治热血妄行而无虚证者。

陈皮2.4g,黄芩6g,麦冬、芍药、黄柏、茯苓、牡丹皮各4.5g。

如多郁气逆伤肝,肋胁疼痛,或致动血者,加青皮、栀子。

防风黄芩丸(良方) 治肝经风热,以致血崩、便血、尿血等证。

条芩(炒黑)、防风各等份。

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饮或温酒送下。

清海丸 治血海太热血崩。

大熟地黄(九蒸)500g,山茱萸(蒸)300g,山药(炒)300g,麦冬肉300g,北五味(炒)60g,牡丹皮300g,白术(土炒)500g,白芍(酒炒)500g,地骨皮300g,龙骨60g,元参500g,干桑叶500g,沙参300g,石斛300g。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早晚每服15g,温水送下。

四物凉膈散 治血热妄行,咽燥唇干,脉实有力,血气秽臭者。

当归身、赤芍、川芎、生地黄、黄芩(酒炒)、黄连(姜制)、连翘(去心)、桔梗、甘草、薄荷叶、嫩竹叶。

共为细末,韭菜汁调服。

(四)摄血之剂

固阴煎(景岳) 治阴虚滑泄浊淋遗,及经水因虚不固等证。

人参(随意用),熟地黄6~15g,山药(炒)6g,山茱萸4.5g,远志(炒)2.1g,炙甘草3~6g,五味子14粒,菟丝子(炒香)6~9g。

虚滑遗甚,加金樱子肉6~9g,或醋炒文蛤3g,或乌梅二个;经血不固,加川续断6g;血不归经,加当归6~9g;气陷不固,加升麻3g。

龙骨散 治血崩不止。

龙骨(煅)、当归、香附(炒)各30g,棕毛灰15g。

上为细末,每服12g,空心米汤调下。

如圣散 治血崩。

棕榈子、乌梅肉、干姜。

上3味,俱烧存性,为末,各等份。每服6g,乌梅汤调下。

槐榆散 治血崩及肠风下血。

槐花、地榆(炒焦)各等份。

上2味,用酒煎饮之。

七灰散 治血崩,神效。

莲蓬壳、罂粟壳、腌蟹壳、益母草、墨旱莲、棕毛叶、藕节各等份。

俱烧存性,为末。空心,醋点汤调下9g。

十灰散 治血崩不止。

百草霜、侧柏叶、莲蓬壳、棕榈皮(陈败者)、油头发(皂荚水洗)、黄绢(或新棉亦可)、艾叶、藕节、白茅根、蒲黄、阿胶(蛤粉炒珠,另研细末)。

上各等份,烧灰存性,共研细末,入阿胶末和匀,每服9g,白汤下。

十灰丸 治血崩。

藕节、艾叶、侧柏叶、棕榈皮(败者)、头发(皂角水洗)、大蓟、小蓟、牡丹皮、干姜、白茅根。

各烧灰存性,为末等份。醋煮糯米糊丸,加减四物汤送下,以血止为度。

附加减四物汤方

当归尾、生地黄、川芎、赤芍、白芷、荆芥穗(炒黑)、甘草各3g。

固经丸(方见经候)

(五)祛瘀之剂

独行散(丹溪) 治血晕。

五灵脂(炒令烟尽)30g。

研极细末,每服3g,温酒调下。

荆防五积散 治瘀血积聚凝滞。

苍术(米泔浸透)6g,荆芥、防风、陈皮各3g,厚朴(姜汁炒)、桔梗、枳壳(麸炒)、当归(酒洗)、干姜、白芍(酒炒)、茯苓各2.4g,白芷、川芎、半夏(制)、肉桂各2.1g,甘草1.8g,姜3片,葱3茎。

醋水各半煎服。

备金散 逐瘀行气。

香附(炒黑)120g,当归尾36g,五灵脂(炒令烟尽)30g。

共为末,每服6g,醋调,空心服。

失笑散(方见经候)

(六)开郁之剂

平肝开郁止血汤 治郁结血崩。

白芍(醋炒)3g,白术(土炒)6g,当归(酒洗)9g,牡丹皮9g,生地黄(酒炒)9g,甘草6g,三七根(研末)6g,黑芥穗3g,柴胡3g。

水煎服。

归脾汤(方见治郁)

(七)补气之剂

举元煎(景岳) 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

人参3~9g,黄芪(炙)9~15g,炙甘草3~6g,升麻(炒用)1.5~2.1g,白术(炒)3~6g。

四君子汤(方见治气)

六君子汤(方见治气)

(八)补养气血之剂

举无益血丹 大补气血。

人参9g,白术(蜜炙)、当归(酒洗)、熟地黄各6g,黄芪(蜜炙)9g,白芍(酒炒)、条芩(酒炒)、炙甘草各3g,升麻(炒)1.5g。

五福饮(景岳) 治五脏气血亏损。

人参随宜用,熟地黄随宜用,当归6~9g,白术(炒)3g,炙甘草3g,或加生姜三五片。

七福饮(景岳),治气血俱虚,而心脾为甚者。

即前方加枣仁6g,远志0.9~1.5g。

制用。

加减补中益气汤 崩漏既止,宜补气血以端其本,此汤主之。

人参9g,黄芪(蜜炙)、白术(蜜炙)、白芍(酒炒)、当归身(酒洗)、川芎、陈皮各3g,柴胡、白芷、茯苓、黄柏(酒炒)、知母(酒炒)、生地黄各2.1g,炙甘草1.5g,姜3片,枣2枚。

煎服。如气滞作痛,加木香、香附(酒炒)各3g。或加五灵脂3g,炒令烟尽,研极细末,临服加入。

八珍汤(方见经候)

十全大补汤(方见经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