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胎方
胎元饮 治妇人冲任失守,胎元不固。宜随证加减用之。或间日,或二三日,服1剂。
人参随宜,当归、杜仲(盐水炒断丝)、白芍各6g,熟地黄6~9g,白术(炙)4.5g,炙甘草3g,陈皮2.1g(无滞不用)。
水煎,食远服。如下元不固,而多遗浊者,加山药、补骨脂、五味子各3g。气分虚甚者,倍白术,加蜜炙黄芪3g(芪、术气浮,能滞胃口,倘胸膈闷不快者,须慎用之)。虚而兼寒多呕者,加炮姜2.1~3g。虚而兼热者,加黄芩4.5g,或加生地黄6g,去杜仲。阴虚小腹痛,加枸杞子6g。多怒气逆者,加香附2.1g,或加砂仁2.1g。若有所触而动血者,加炒川续断、阿胶(炒珠)各3~6g,生姜三五片。
芎归补中汤 治妊娠气血两虚半产。
川芎、当归、黄芪(蜜炙)、白术(蜜炙)、人参、白芍(炒)、杜仲(盐水炒)、五味子(炒)、阿胶(蛤粉炒珠)、艾叶各3g,甘草(炙)1.5g。
泰山磐石散 治妇人气血两虚,或肥而不实,或瘦而血热,屡有坠胎之患。
人参、黄芪(蜜炙)、当归、川续断(炒)、黄芩各3g,川芎、白芍、熟地黄各2.4g,白术(蜜炙)6g,甘草(炙)、砂仁各1.5g,糯米3g。
如有热者,倍黄芩,少用砂仁;胃弱者,倍砂仁,少用黄芩。
千金保孕丸 治妊妇腰背痛,善于小产。
杜仲120g(同糯米炒,去丝),川续断60g(酒洗)。
上药为末,山药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米饮下,忌酒、醋、恼怒。
保胎无忧丸
党参(饭上蒸三次)、白术(蜜炙)、当归(酒炒)各120g,熟地黄(酒蒸)180g,茯苓(乳蒸三次)、山药(乳蒸三次)、杜仲(姜汁炒断丝)、白芍(酒炒)各90g,川芎(炒黑)60g,续断(酒洗晒干)150g,子芩(酒炒)、砂仁(炒另研细末)、甘草(蜜炙)各30g,糯米(炒)150g。
为末,蜜丸。每服9g,白滚汤下,早晚各1服。
安胎饮 治妊娠血虚气滞,以致胎气不安,或腹微痛,或腰痛,或饮食不美。凡妊娠五六个月,宜服数帖,可保全产。
人参1.5g,白术(炒)3g,陈皮1.5g,甘草0.9g,当归3g,川芎2.4g,白芍(炒)2.1g,砂仁(炒)1.8g,香附(炒)1.8g,条芩(炒)3g,紫苏3g。
大造丸 妊娠服此,可免半产。
紫河车(一具泔水洗净炙酥),枸杞子30g,人参45g,当归60g(酒拌),天冬30g,益智仁(炒)30g,茯苓60g,五味子15g,熟地黄(姜炒)60g,川膝(酒蒸)15g,山药(炒)24g,菟丝子(盐水炒)120g,川柏(盐水炒)30g。
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白汤下50丸。或以猪肚洗净煮烂,代替紫河车,以杜仲代牛膝。
(二)恶阻方
半夏茯苓汤(良方) 治妊娠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呕吐不止。
半夏(泡,炒黄)、陈皮、砂仁(炒)各3g,白茯苓6g,甘草(炒)1.5g。
加姜、枣、乌梅,水煎服。或加白术3g更佳。
茯苓丸 治妊娠烦闷头晕,闻食吐逆,或胸膈痞闷。
赤茯苓、人参、桂心、炮姜、半夏(泡、洗,炒黄)、橘红各30g,白术(炒)、甘草(炒)、枳壳(麸炒)各60g。
上药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50丸,米汤饮下。
四味白术汤(良方) 治妊娠胃虚,恶阻吐水,甚至十余日水浆不入。
白术(炒)3g,人参1.5g,甘草(炒)、丁香各6g。
姜水煎服。
竹茹汤 治孕妇呕吐不止,恶心少食,服此止呕清痰。
竹茹(弹子大一丸),陈皮、半夏、茯苓各1.5g,生姜6g。
乌附汤 治孕妇恶心阻食,养胃调和元气。
乌药、制香附、白术(土炒)、陈皮各3g,人参、炙甘草各2.4g。
顺肝益气汤(傅) 治恶阻气逆血燥。
人参、当归(酒洗)、紫苏子(炒研)、白术(土炒)各3g,茯苓4.5g,熟地黄9g,白芍(酒炒)4.5g,麦冬6g,陈皮1.5g,神曲3g。
(三)胎气方
芩[1]术汤 治胎气上逼。
子芩9g,白术(蜜炙)4.5g,加阿胶(炒珠)3g更佳。
如有风邪,加干姜、豆豉各3g;寒加葱白9g;热加天花粉3g;寒热往来加柴胡3g。若项强加葱白9g;温热腹痛加白芍3g;腹胀加厚朴3g;下血加熟艾、地榆各3g;腰痛加杜仲(盐水炒)3g;惊悸加黄连3g;烦渴加麦冬3g,乌梅1个;思虑太过加茯神3g;痰呕加旋覆花、川贝母各3g,或酌用半夏曲3g;劳役加黄芪3g;气喘去白术加香附3g;便燥加麻仁3g;素惯难产加枳壳、紫苏叶各3g;素惯坠胎加杜仲3g;若素血虚,加川芎、当归各6g。
胜红丸 治胎气攻心。
红花子(研去油)10粒,百草霜3g。
为末,粳米糊丸,葱汤下。
紫苏安胎饮 治胎气喘急。
紫苏、枳实(麸炒)、大腹皮、桔梗、贝母、知母、桑白皮、当归各2.4g,甘草、五味子、石膏(煅)各0.9g。
(四)胎动方
金匮当归散
黄芩、白术(蜜炙)、当归[2]、川芎、白芍各30g。
为末,每服9g,米饮调下。
四圣散 治脾虚血热而胎动者,并治漏胎下血。
条芩、白术(蜜炙)、砂仁(炒)、阿胶(炒珠)。
上各等份,研极细末,每服6g,蕲艾煎汤调服。若改散为汤,砂仁用当减半。
凉胎饮 治胎热不安。
生地黄、白芍各6g,黄芩、当归各4.5g,甘草2.1g,枳壳(炒)、石斛各3g,茯苓4.5g,如热甚着加黄柏。
固阴煎 (方见血崩)
芩术汤 (方见血崩)。
决津煎(景岳) 治孕妇腹痛血多,腰酸下坠,势有难留者,用此下之。
当归9~30g,泽泻4.5g,牛膝6g,肉桂3~9g,熟地黄6~9g或15~21g,乌药3g(如气虚者不用亦可)。
若下死胎,加朴硝。
(五)胎漏方
阿胶汤 治胎漏下血。
阿胶(炒)、黑山栀、侧柏叶、黄芩、熟地黄(或用生地黄)、白芍、川芎、当归各等份。
煎服。
黄芪汤 治漏下黄汁,或如豆汁甚多者。
黄芪60g,糯米0.3g。
煎服。
银苎酒
苎麻根、纹银各等份。
酒煎服。
加味四物汤 治尿血。
熟地黄、白芍、川芎、当归、血余、白茅根各等份。
煎服。
二黄散 治漏下血虚。
生地黄、熟地黄各等份。
上药为末,每服9g,煎白术枳壳汤下。
续断汤(良方) 治妊娠下血尿血。
当归、生地黄各60g,川续断、赤芍各15g。
上药为末,每服6g,空心用葱白煎汤调下。
枳壳汤 治胎漏下血,并治恶阻。
枳壳(炒)、黄芩(炙)各15g,白术(炒)30g。
上药为末,每服3g,白汤下。
加味枳壳汤 治胎漏劳役下虚。
枳壳(炒)、黄芩(炒)、生地黄各1.5g,熟地黄、白术各3g。
水煎服。未效,加当归3g。
芎归补血汤 治胎漏气虚下坠。
黄芪(蜜炙)、当归、白芍、白术(蜜炙)各4.5g,阿胶(炒珠)、五味子(杵)、干姜(炮)各3g,人参、杜仲(盐水炒断丝)、炙甘草各1.5g。
补中益气汤 治脾胃虚弱,下血不止。
人参、黄芪(蜜炙)、白术(蜜炙)、甘草(炙)各4.5g,当归3g,陈皮1.5g,升麻、柴胡各0.9g,姜3片,大枣2枚。
水煎,空心服。气陷倍加柴胡、升麻。
八珍汤(方见经候)
如气血两虚,胎漏不止,宜加阿胶3g,蕲艾1.5g。
桂枝茯苓丸(金匮) 治孕妇有癥病,漏血不止,当用此丸下之。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芍药各等份。
上为末,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1丸。不知[3],加至3丸。
(六)胎前子病各方
赤苓汤 治子气。
厚朴(姜制)、陈皮(去白)各2.4g,苍术(米泔浸炒)3g,炙甘草1.5g,赤茯苓、桑白皮各4.5g,姜3片,水煎服。
天仙藤散 治水气肿满。
天仙藤(即青木香藤,洗略炒)、制香附、陈皮、乌药、甘草各3g,木瓜3片,紫苏叶1.2g,姜3片。
煎服,日服2次。以愈为度。若脾胃虚弱,佐以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2.4g)。
补中益气汤(方见前)
逍遥散(方见治郁)
鲤鱼汤 治子满。
白术(蜜炙)6g,茯苓4.5g,当归、赤芍各3g,橘红1.5g,鲤鱼一尾(不拘大小,去鳞脏,白水煮取汁),生姜5片。
上将鱼汁一盅半入药,煎至一盅,空心服,以水尽肿消为度。如胎死腹中,胀闷未除,须再服一剂。
防己汤 治子肿。
防己、赤茯苓、桑白皮、紫苏叶各3g,木香1.5g,姜3片。
水煎服。
全生白术散 治面目虚浮,四肢作肿。
白术(蜜炙)30g,生姜皮、大腹皮、陈皮、茯苓皮各15g。
为末,每服6g,米饮调下。如未应,佐以四君子汤,即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3g,煎汤调服。
单氏白术散 治脾虚肿满。
白术(蜜炙)、当归各6g,人参3g,川芎2.4g,大腹皮、茯苓各2.1g,陈皮1.2g,甘草0.9g,姜3片。
水煎服。如水泻致肿,加山药、扁豆、泽泻。
五皮散 治胎前浮肿,脾肺皆病。
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陈皮、生姜皮各等份,加木香少许。
浓煎汁半盅,空心服。
栀子散 治湿热肿满。
栀子仁(炒)、萝卜子(炒)各等份。
为末,每服3g,米饮调下。
紫苏饮 治子悬。
大腹皮6g,川芎、陈皮(去白)、白芍(酒炒)、紫苏叶各3g,当归6g,人参、甘草各1.5g,姜4片,葱白3茎。
水煎(一方有香附无人参)。如腹痛加木香、制香附各3g;咳嗽加炒炽壳、桑白皮各3g;热加条芩、淡竹茹各3g;呕加砂仁、姜半夏各3g;泻加茯苓、蜜炙白术各3g。
子悬汤
人参3g,当归身、白芍各6g,黄芩、丹参、紫苏叶、陈皮、砂仁、香附(制)各2.4g,姜3片,葱白3茎。
水煎服。
加味四君汤 治胃热不安。
人参、白术(蜜炙)、茯苓、枳壳(炒)、柴胡、黄芩、炒栀子各3g,甘草1.5g,姜3片,葱白3茎。
水煎服。
加味归脾汤 治脾郁不安。
人参、黄芪、白术(蜜炙)、茯苓、酸枣仁各6g,远志(制)、当归各3g,柴胡、栀子仁、枳壳(炒)各2.4g,木香、炙甘草各1.5g,龙眼肉7枚
水煎服。
葱白汤
葱白27茎(煮汁饮之)。
生胎即安,死胎即下,不效再服,此方神效之极,唯脉浮滑者宜之。《本草》云:通阳气安胎。
竹叶汤 治子烦,心虚有火者宜之。
白茯苓6g,麦冬(去心)、黄芩各4.5g,淡竹叶7片,灯心10茎。
若气虚烦热,加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各3g;若气虚烦躁,加人参、白术、炙甘草各3g。
竹沥汤
赤茯苓30g,以水一盅煎至2.1g,去滓,入竹沥一杯,和匀服。
又竹沥一味,细细饮之,亦妙。
知母饮 治烦热。
知母、麦冬(去心)、生黄芪、甘草各3g,子芩、赤茯苓各4.5g。
水一盅半煎至2.1g,去滓,入竹沥一杯,温服。气虚加人参3g;口渴加石膏3g;热甚者加犀角(代)1.5g。
犀角散 治烦躁火盛。
犀角(镑)(代)1.5g,地骨皮、麦冬(去心)各6g,茯神4.5g,条芩3g,甘草1.5g。
柏子养心汤 治虚烦不寐。
生黄芪、麦冬、酸枣仁、人参、柏子仁各3g,茯神、川芎、远志(制)各2.4g,当归6g,五味子10粒,炙甘草1.5g,姜3片。
水煎服。
安神丸(东垣) 治心神烦乱,发热,怔忡不寐。
黄连(酒炒)4.5g,生地黄、当归身各9g,炙甘草1.5g。
上药为末,蒸饼糊丸,如黍米大,辰砂6g为衣,每服40丸。
宜胎饮 治子嗽,烦躁不安。
干地黄(酒洗)9g,当归身(酒洗)、麦冬(去心)各4.5g,白芍(酒炒)6g,阿胶(蛤粉炒珠)、杜仲(盐水炒断丝)、川续断(盐水炒)、条芩、枳壳(麸炒)各3g,砂仁(炒)0.9g。
桔梗散 治外感风寒,子嗽喘急。
淡天冬(去心)、赤茯苓各3g,桑白皮、桔梗、紫苏叶各1.5g,麻黄(去节)0.9g,川贝母(去心杵)、人参、炙甘草各0.6g,姜3片。
水煎服。(一方有杏仁无贝母)
兜铃散 治火盛乘金,胎气壅塞。
马兜铃、桔梗、人参、川贝母、炙甘草各1.5g,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紫苏叶各3g,五味子1.2g(一方有枳壳,无人参、川贝母)。
百合散 治痰多喘满。
百合、紫菀茸、川贝母、白芍、前胡、赤茯苓、桔梗(炒)各3g,炙甘草1.5g,姜5片。
水煎服。
葛根汤 治子晕。
葛根3.6g,桂枝、麻黄(去节)各2.4g,白芍、甘草各1.8g,姜3片,大枣2枚。
水一盅半。先将麻黄、葛根煎至一盅,去沫入诸药,煎至2.1g温服。
按:眩晕多属肝风痰火,此方切勿轻用。
葛根四物汤 治血虚火炎,痰多眩晕。
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各3g,葛根、秦艽、防风各2.4g,牡丹皮1.8g,天麻1.5g。
水煎,入竹沥一杯,和匀温服。
清痰四物汤 治子痫。
熟地黄6g,白芍(酒炒)、黄芩(酒炒)各7.5g,当归、制半夏、陈皮、白术(蜜炙)各3g,姜3片。
水煎温服。
羚羊角散 治子痫,角弓反张。
羚羊角(镑)3g,独活、酸枣仁(炒)、五加皮、防风、当归(酒洗)、川芎、茯神、杏仁(去皮火炒)、薏苡仁各2.1g,木香、甘草各2.4g,姜3片。
水煎,不拘时服。
息焚安胎汤(傅)。治腰腹疼痛,渴汗躁狂(即子狂)。
生地黄(酒炒)15g,青蒿、白术(土炒)各6g,茯苓、人参各3g,知母、花粉各3g。
醒脾饮 治子疟,热多寒少及但热不寒。
青皮、厚朴(姜汁炒)、白术(蜜炙)、草果、柴胡、黄芩、茯苓、炙甘草各1.5g。
人参养胃汤 治疟来寒多热少及但寒不热。
厚朴(姜制)、橘红各2.4g,苍术(制)3g,藿香叶、草果、茯苓、人参各1.5g,炙甘草0.9g,姜7片,乌梅1个。
水煎服。
加减六君汤 治疟来饮食停滞。
人参、白术(蜜炙)各2.4g,陈皮、苍术(制)、藿香叶各3g,茯苓、桔梗、炙甘草各1.5g,姜3片。
水煎服。
驱邪汤 治疟来邪盛食少。
高良姜、白术(蜜炙)、草果、橘红、藿香叶、砂仁、白茯苓各3g,甘草1.5g,姜5片,大枣2枚。
水煎服(一方有知母无高良姜)。如有表邪,加紫苏叶2.4g,葱白5寸,或柴胡2.4g。
扶气止啼汤(傅) 治子啼。
人参、黄芪(生用)、麦冬(去心)各3g,当归6g,橘红1.5g,甘草、花粉各3g。
滋肾丸 治子淋,血虚小便涩少。
知母(酒炒)、黄柏(酒炒)各30g,肉桂15g。
为末,水丸,梧桐子大;空心白汤下百丸。
五苓散 (方见带下)
知柏四物汤 治肝肾虚热成淋。
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黄芩、知母、黄柏各3g。
清胃散 治胃热成淋。
生地黄4.5g,升麻、当归、牡丹皮各3g,黄连4.5g。
姜连丸 治子痢,腹鸣后重。
川连、白术、砂仁、阿胶、炮姜、川芎各30g,枳壳(炒)15g,乳香9g(另研)。
为末,加盐杨梅3枚,醋少许,打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白痢淡姜汤下,赤痢甘草汤下,赤白痢甘草生姜汤下。
香连化滞丸 治痢下初起,腹痛里急后重。
川连、条芩、白芍各3.6g,厚朴(姜汁炒)、枳壳(炒)、青皮、陈皮、当归身各2.4g,山楂肉3g,生甘草、南木香各1.5g。
当归芍药汤 治腹中疼痛,心下急满。
当归、白芍(炒)、枳壳(炒)、山楂(炒)各3g,厚朴(炒)2.4g,陈皮1.8g,木香0.9g(磨冲),甘草1.2g,黄芩(炒)6g。
归芍汤
当归0.9g,白芍6g(半生半炒),广木香2.4g(切),莱菔子6g(炒研),槟榔3g(切),枳壳2.4g,甘草1.5g,车前子4.5g,山楂4.5g(砂糖炒),白痢加生姜,红痢加白糖。
煎服。若积滞已清,而肠薄不止,加用川连丸,并阿胶、参、芪可也。
芩连红曲汤 通治子痢。
黄芩、黄连(姜汁炒)、白芍、甘草(炙)、橘红、红曲、枳壳(炒)、建莲(去皮心)各3g,升麻(炒)0.6g。
当归黄芪汤 治久痢,腹痛小便涩。
当归(酒炒)、黄芪(蜜炙)各30g,糯米20g。
参术饮 治转胞,水道不行。
人参、白术(蜜炙)、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陈皮、制半夏、炙甘草各6g,姜3片,大枣2枚。
水煎服。服后,随以探吐,候气定又服又吐,以升提其气,上窍通而下窍自利也。
参术二陈汤 治气虚转胞,尿闭腹肿。
人参、白术(蜜炙)、当归、白芍、陈皮、半夏(姜制)、炙甘草各3g。
(七)胎前内伤杂证方
散气消闷散 治妊娠胸膈满闷。
人参3g,白术(蜜炙)6g,川芎0.9g,木香0.9g(磨汁),紫苏叶、条芩(酒浸)、甘草各0.9g,姜3片。
水煎服。
大圣散 治胎惊心悸气促,胀痛不安。
当归(酒洗)、川芎、麦冬、茯苓各6g,绵芪(蜜炙)、人参、木香、炙甘草各1.5g,姜3片。
水煎服。
益荣汤 治血少神虚而心不宁者。
酸枣仁、远志肉、黄芪(蜜炙)、柏子仁、当归、人参、茯神、白芍各3g,紫石英(煅研)、木香各2.4g,甘草0.9g。
安神丸 方见前。
安胎和气饮 治胎冷腹痛欲泻。
诃子(煨)、白术(土炒)各30g,橘红、白芍、木香各9g,良姜(炒)6g,炙甘草9g,姜2片,陈米一撮儿。
分三次服,忌生冷。或加母丁香1.5g,以去瓜果之积。
归凉节命饮 治心烦腹胀,百节酸痛,小便闭涩。
苎根、白芍、当归、川芎、麦冬各3g,白术4.5g,砂仁1.5g,甘草1.8g,糯米一撮儿。
如中酒者加葛根3g;积食者,加山楂、麦芽各3g;小便闭者,加赤苓、大腹皮各3g,以葱白为引。
加味安胎饮 治小腹重坠作痛。
白术(土炒)、熟地黄、当归身(酒洗)各6g,陈皮、紫苏梗、川芎、甘草各1.2g,砂仁1.5g,兼寒者加干姜1.5g。
水煎服。或去干姜,加醋炒良姜2.1g,生锦芪4.5g,母丁香1.2g。
小品苎根汤 治妊娠劳伤腰痛。
生地黄、苎根各60g,当归、白芍、阿胶(炒珠)、甘草各30g。
水三盅煎二盅,去滓,入胶化开,每服一盅。
通气散 治挫闪气滞腰痛。
补骨脂(瓦上炒)30g。
研末,空心先嚼胡桃肉一个,酒调下。
青娥丸 治肾元虚损腰痛。
补骨脂(炒)、杜仲(炒断丝)各120g,胡桃肉13个(研)。
蜜丸,酒下12g。
猪肾丸 治肾亏腰痛。
猪腰子一对(劈开四片,去油膜,纳姜、制杜仲于内,合住线扎)。
隔水蒸熟,焙干,入青盐6g,共研末。蜜丸,空心淡盐汤下。
平安散 治妊娠遍身刺痛胀满。
厚朴(炒)3g,陈皮3g,熟地黄6g,甘草(炙)2.4g,川芎3g,木香3g,煨姜3片,盐一撮儿。
水煎服。
加减安胎饮 治失血类中风证。
人参、白术(土炒)、麦冬、当归身(酒洗)、熟地黄、天麻各6g,防风、荆芥各3g,陈皮、甘草各1.5g,姜3片。
水煎服。或加川贝母3g,天竺黄3g。
消风散 治妊娠头目眩晕;痰壅将危。
雨茶、甘菊、羌活、石膏(煅)、当归(酒洗)、羚羊角、川芎、白芷、荆芥、防风各3g,甘草2.4g,姜3片。
煎服。
天冬饮子 治两目不明,头痛项肿。
天冬、荆芥各4.5g,当归(酒炒)、川芎、熟地黄、白芷(炒)、茯苓、知母各6g,人参1.8g,五味子14粒,防风、茺蔚子各3g。
(八)胎前外感杂证方
加味芎苏饮 治外感风寒,身热眩晕。
紫苏、羌活、陈皮、麦冬各3g,川芎、白芍各2.4g,干姜、甘草各1.5g,生姜2片。
水煎服。唯胎前宜清凉,干姜慎用。
香苏饮 治妊娠伤寒,勿论日数,但觉恶寒头痛,此方治之。
香附、紫苏各6g,陈皮3g,甘草1.5g,生姜3片,葱白5茎。
水煎服。如头痛加川芎、白芷各3g。如得肝脉,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三部脉浮而弦,恶寒里和(谓二便自调也),加羌活、防风各3g。(谓肝生风是胆受病也)如得心脉,外证面赤,口干善笑,其三部脉浮而洪,恶寒里和,加黄芩、石膏各4.5g。(谓心主热是小肠受病也)如得脾脉,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其脉尺寸浮而缓,恶寒里和。加白术、防己各3g。(谓脾主湿是阳明胃受病也)如得肺脉,外证面白,善嚏善悲,不乐欲哭,其脉尺寸浮而,恶寒里和,加黄芪、防风各3g。(谓肺主燥是大肠受病也)如得肾脉,外证面黑善怒,其脉尺寸浮而濡,恶寒里和,加制附子3g。(盖肾主寒是膀胱受病也。按:附子犯胎禁,须酌用之)
黄龙汤 治妊娠伤寒,得之三五日后,外发热恶寒,内烦渴引饮,小便赤,治宜和解。
柴胡6g,黄芩4.5g,人参、甘草各3g,姜3片,大枣2枚。
水煎服。如寒热往来,无汗口干,加葛根6g,去大枣,入葱白3茎。头痛不止,加川芎、白芷各3g,去大枣,入葱白3茎。大热有汗,口渴,加白术、花粉各1.5g。脉浮大有力,大热大渴,本方去姜、大枣,合人参白虎汤(即人参6g 石膏15g 知母6g 生甘草3g 粳米一撮儿)。心烦不卧,加茯苓、麦冬各3g;呕哕加茯苓、姜半夏各3g,去大枣;胸膈胀满,加川芎炒黑、枳壳麸炒、制香附各3g;大便秘结,加大黄1.5g,利则止,不利加至3g,以利为度。
三黄解毒汤 治妊娠伤寒五六日后,发热烦渴,小便赤,大便秘,六脉沉实,宜下之。
大黄、黄连、黄芩、黄柏、黑栀子各等份。
各随五脏脉证加减。如得沉弦有力之肝脉,内证烦满消渴,倍栀子仁,加当归4.5g,甘草1.5g;得沉数有力之心脉,内证烦躁闷热,倍黄连,加麦冬3g;得沉缓有力之脾脉,内证腹痛胀满,谵言妄语,倍大黄,加枳实、制厚朴各3g;得沉滑有力之肺脉,内证喘咳胸满多嚏,倍黄芩,加桔梗1.5g,葶苈子3g;得沉实有力之肾脉,内证下重足肿,寒而厥冷,倍黄柏,加熟地黄3g,干姜1.5g。
散寒救胎汤 治妊娠中寒,心腹痛,手足厥逆。
人参30g,白术(蜜炙)60g,肉桂、干姜(炒)、炙甘草各3g。
全生救难汤(叶氏) 治感少阴风邪危急之证。
人参、白术(蜜炙)各30g,附子(炮)30g,炙甘草1.5g。
待微冷服。不应,加肉桂、炮干姜各3g。
回阳救产汤 治少阴感寒,心腹作痛,手足厥逆。
人参、当归(酒洗)各30g,肉桂、干姜、炙甘草各3g,白术(蜜炙)15g。
排风饮 治妊娠中风痰迷。
麻黄(去节),白术(蜜炙),防风,甘草,杏仁(去皮尖),川芎,白鲜皮,当归,独活,茯苓,姜3片,大枣1枚。
水煎服。
钩藤汤 治中风瘈疭。
钩藤、当归、人参、茯神、桔梗各4.5g,桑寄生1.5g。
如风热加柴胡、黄芩、白术、炒栀子;风痰上涌,加竹沥、胆南星、制半夏;风邪急搐,加全蝎、制僵蚕;烦热加石膏4.5g;临产加桂心1.5g。
当归散 治妊娠中恶,心腹疼痛。
当归、川芎、丁香各90g,青皮60g,吴茱萸15g(桔梗汤炮炒黑)。
共研细末,每服3g,温酒调下。
木香散 治中恶腹痛。
木香、枳壳(麸炒)各23g,生地黄6g。
为末,温酒调服3g。
苦梗散 治中恶。
苦桔梗(微炒)30g,生姜15g。
水煎服。
消恶安胎汤(傅) 治妊娠中恶,痰多吐涎,腹中疼痛,犹如鬼击。
当归(酒洗)、白芍(酒炒)各30g,白术(土炒)、茯苓各15g,人参9g,甘草3g,陈皮1.5g,花粉9g,紫苏叶、沉香(研末)各3g。
香薷饮 治妊娠中暑。
香薷6g,厚朴(姜制)、白扁豆(炒)各3g。
若烦热甚而多饮,加麦冬、黄芩、花粉、五味子、黑栀子各3g。
香苏饮(方见前) 治霍乱吐泻。
如转筋加木瓜3g;胎动加蜜炙白术3g。夏加黄芩3g;冬加人参、白术各3g。
六和汤 治吐泻并作。
扁豆6g,人参、木香各3g,半夏(姜制)2.1g,杏仁(去皮尖)10粒(捣),陈皮、藿香、甘草各1.2g,姜3片,大枣2枚。
水煎服。
丹溪安胎饮 治妊娠霍乱。
人参3g,川芎、条芩各2.4g,白术(蜜炙)、当归、熟地黄各6g,紫苏、陈皮、甘草各1.2g,砂仁0.9g,姜、大枣为引。
水煎服。
【注释】
[1]芩:原文“苓”,疑笔误。
[2]当归:据《金匮玉函经》补。
[3]不知:谓“不效”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