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静脉血栓形成的下肢肿痛怎么办

静脉血栓形成的下肢肿痛怎么办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情严重者,患肢高度肿胀,疼痛,并可出现股青肿,即广泛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动脉强烈痉挛,临床上表现为在肢体肿胀的基础上出现患肢剧烈疼痛,皮温下降,皮肤呈暗紫色,患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2.手术治疗 原发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而病期不超过48h者,可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辅用抗凝血、祛聚疗法2个月,防止复发。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好发于下肢。

一、疾病特点

1.本病可有诱因,尤其是长期卧床病人、肢体创伤、大手术后病人(常见的有腹盆部手术、关节置换术、脊椎手术)、血液高凝状态(长期口服避孕药、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妊娠期)、患肢有静脉穿刺、静脉置管或输刺激性药物者。

2.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突然疼痛、肿胀、浅静脉扩张,尤以左侧多见,有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脉率增快、白细胞升高。病情严重者,患肢高度肿胀,疼痛,并可出现股青肿,即广泛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动脉强烈痉挛,临床上表现为在肢体肿胀的基础上出现患肢剧烈疼痛,皮温下降,皮肤呈暗紫色,患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全身反应明显,甚至可出现休克及肢体静脉性坏疽而需截肢。

3.如血栓脱落,可形成肺栓塞,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严重时发生发绀、休克、甚至猝死。此为本病的严重并发症,需高度重视积极预防。

4.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5.DVT包括下肢和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主要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个部位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基本相同。

6.临床表现和分型:一侧下肢突然肿胀分三型。

(1)周围型:血栓始发于小腿肌静脉丛,临床症状不明显,只有小腿部疼痛,压痛以及轻度肿胀,Homans征可呈阳性。

(2)中央型:血栓发生于髂股静脉,患肢肿胀比较严重,有疼痛和压痛,可有浅静脉曲张,全身反应较轻,体温多不超过38.5℃。

(3)混合型:临床最常见的类型。股青肿为血栓滋长,繁衍,使患肢整个静脉系统包括潜在的侧支在内,几乎全部处于阻塞状态,同时引起动脉强烈痉挛者。起病急骤,剧痛,下肢明显肿胀,皮肤发绀,足部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剧烈,体温多超过39℃,常出现静脉性坏疽。

7.主要鉴别诊断:下肢水肿为临床常见症状,须和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鉴别。

二、治疗方式

预防—抗凝血、祛聚,鼓励下肢活动和早期离床活动。

1.非手术疗法 一般处理,卧床(10d),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溶栓疗法;抗凝血疗法;祛聚疗法。

2.手术治疗 原发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而病期不超过48h者,可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辅用抗凝血、祛聚疗法2个月,防止复发。

并发症和后遗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所引起的深静脉功能不全是最主要而常见的后遗症。

3.导管溶栓 20世纪90年代的重要进展是腔内导管溶栓治疗急性DVT,特别是那些髂骨静脉血栓。成功率在80%~90%,与只用抗凝血治疗和全身溶栓失败的患者相比,成功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导管溶栓加抗凝血与单纯抗凝血相比,导管直接溶栓能更好地保护瓣膜功能。对于没有溶栓禁忌的患者,导管直接溶栓治愈率高,PTS(血栓后综合征)率低,并降低PTS严重程度。在有溶栓禁忌的髂骨静脉DVT的患者中,手术取栓是更好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