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某,女,45岁,就诊日期:1975年7月8日。
主诉:头皮瘙痒起小疙瘩流水结痂已4年。
现病史:4年来头皮经常瘙痒起小疙瘩,抓破流黏水、结黄痂,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屡治少效。
检查:头皮部大片皮损上覆脂溢性鳞屑,抓破处可见溢水、糜烂和血痂、黄痂,沿前额可见境界清晰、略有浸润、潮红、溢水之皮损。
舌脉:舌苔薄黄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脂溢性湿疹。
证属:脾胃湿热上蒸。
治则:利湿清热。
方药:生地黄30g,蒲公英9g,黄芩9g,茯苓9g,泽泻9g,木通9g,车前子9g(包),六一散9g(包),牡丹皮9g,赤芍9g。
外用生地榆90g,分5天水煎凉湿敷,每日湿敷4次,每次湿敷半小时。
二诊:(7月14日)药后溢水已经减少,痒感减轻,舌质红,苔黄腻。
上方加大青叶9g,服用6剂。外用同前。
三诊:(7月21日)经治疗后见效,但头部两侧皮损仍红,觉痒,大便干燥,舌苔薄黄而腻。
上方去牡丹皮、赤芍、大青叶,加生大黄3g(后下)。
四诊:(7月26日)头额部皮损已明显减轻,稍见鳞屑,微痒。舌质淡,苔薄黄腻,脉细滑。上方去生大黄,加当归9g,赤芍9g。外用祛湿膏。
五诊:(8月2日)皮损逐渐趋轻,已不溢水,尚觉轻度瘙痒。舌苔脉象同前。继服上方6剂。
六诊:(8月9日)皮损基本治愈,偶痒。继服上方加苍耳子9g,5剂,以资巩固疗效。
【按】脂溢性湿疹发于头面部的,中医称为面游风。病情经常时轻时重,缠绵难愈。在辨证论治上,须分别湿重和风重两种。湿重则溢水,风重则干燥脱屑,亦有时而风重时而湿重。治疗上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