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原则上凡超声显像发现的病变需要明确病理诊断者,均为适应证。尤其在以下几方面:①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不能明确良恶性者;②需要明确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指导临床治疗者;③不能确定肿瘤是囊性还是实性者。
【禁忌证】 ①有严重凝血机制障碍,有明显出血倾向者;②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穿刺时需慎重;③大量腹水;④动脉瘤、嗜铬细胞瘤、位于肝脏表面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等;⑤胰腺炎发作期应避免穿刺。
【穿刺途径的选择】 穿刺途径的选择至关重要,将决定穿刺的成功与否,因此在手术前要仔细认真合理设计穿刺途径。“瞄不准则不进针”是一个重要原则。
1.选择最短途径 选择自表皮至病变的最短途径做穿刺,操作较为容易,穿刺成功率高,并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腹部肿块因其来源和大小不同,位置差异很大。有的近前腹壁,有的位于侧腹部。一般都能够从不同方向获得其断层图像。虽然自腹前壁做穿刺是常规入路,但是,如发现肿块位置较深时,则应当在侧卧位以及俯卧位再做扫查,有可能发现更佳入路。例如:仰卧位自腹前壁进针深达7cm,改侧卧位进针仅3cm可达肿块。
2.上腹部穿刺与胸腹腔 上腹部及肋间穿刺时要注意避免损伤肺或胸膜腔。超声仪可准确显示肺底运动,但是难以显示胸膜腔的下缘及胸膜窦。据统计在深吸气时,肺底至胸膜腔下缘的距离为2~3cm。
对于近膈面的脓肿,最好在肋缘下进针向上(头方向)穿刺;或是在肺底强回声带以下3cm处进针,一般可避免污染胸膜腔。位于膈顶部的脓肿,经皮穿刺时则难以避免穿过胸膜腔。故在脓肿穿刺前,须抽胸水并注入抗生素以防胸膜腔感染。
3.胆囊穿刺 通常情况下,禁忌胆囊穿刺,因为有可能引起胆汁瘘、胆汁性腹膜炎。因病情需要对胆囊做穿刺时,宜选择经过肝脏胆囊床的入路,减少胆汁瘘的发生。
4.腹部穿刺与消化道 消化道含有污染物,尤其是大肠含菌量较多。另外,消化道充满整个腹腔,由于肠腔含气,干扰较重,超声显示其轮廓多不清楚。因此,腹部穿刺时是否会损伤胃肠道而污染腹膜腔要认真考虑。
腹部穿刺时尽量选择使穿刺脏器紧邻腹前壁的入路,一般不致误伤消化道。胃肠道本身病变时,有经验表明细针穿刺是安全的。胰腺疾病的穿刺不可避免通过胃或肠,临床实践证明若胃肠无梗阻与淤血、肿胀状态仍然是安全的;对肾、肾上腺或腹膜后穿刺,原则上采用侧卧位或俯卧位,避免通过腹膜腔,以防消化道损伤。
5.腹膜后肿块穿刺途径的选择 经腹腔途径:临床实践证明,使用细针贯穿肝脏、胃肠道等对腹膜后病变穿刺是安全的。原则上避免损伤胆囊、肾脏、腹腔大血管等;尽可能排除腹前壁与腹膜后肿块之间的消化道。
非腹膜腔途径:侧卧位从腰部进针;俯卧位从背部进针。
【术前准备】
1.穿刺活检针和活检枪 目前国内外均倾向于用细针,目前常用的是Tru-cut型活检针,有14~23G不同粗细类型,在针芯的前段有一凹槽与针管配合构成活检腔,利用活检腔的启闭进行组织活检,根据病变组织深度选择不同长度的活检针。自动活检枪为弹射活检枪,是利用内置弹簧的机械弹射作用,在短时间内完成自动切割过程,效率高,安全性好。
2.术前准备 ①查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查心电图,测量血压;②穿刺包的准备和消毒灭菌,穿刺探头、活检枪的消毒等;③患者签署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手术同意书。
3.仪器调整,穿刺探头调试 ①穿刺针显示。一般情况下,在新设备用于病人之前应采用水槽进行仪器调整,穿刺探头调试。重点观察穿刺针尖及穿刺途径显示情况。②分辨力和声束厚度效应。
【操作方法】 以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为例。病人一般取仰卧位,也可适当垫高患侧,选择最佳进针路线,使荧光屏上的穿刺引导线正好通过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单。在无菌条件下,将活检针装入自动活检枪上,相继2次拉紧弹簧,检查射程后置于保险状态。探头在腹壁扫查,使荧屏上穿刺引导线瞄准活检病灶,确认腹壁进针点以及病灶距皮肤距离。局部利多卡因麻醉后用11号尖刀片于进针点处皮肤戳2~3mm小口,将穿刺针尖经引导器置入戳口内。再次探头扫查使引导线瞄准“靶区”,嘱病人屏气不动,迅速将活检针刺入肝脏并向病灶推进,在荧屏上见针尖到达病灶前缘即停针,打开保险,按动扳机,听见击发声后迅速退针,即取材完毕(图3-1)。推出针芯将细条标本小心放置于滤纸片上,然后放入4%福尔马林固定液中,送病理科处理。
图3-1 超声引导下肝活检声像图
【注意事项】
1.穿刺时要嘱咐患者屏气不动,要避免急促的呼吸和咳嗽,可在术前训练患者。
2.穿刺过程中,针尖显示不清时,可适当稍调整探头角度,以便针尖显示清晰。
3.肝脏肿块穿刺时,宜先通过正常肝组织;胰腺、肾脏肿块穿刺时则要求直接进入肿块,不损伤周围组织。
4.肿瘤较大,中央有坏死组织者,应在其周边取材。
【并发症】 细针组织活检引起的创伤轻微,一般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这已为近10年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实。18G针组织活检的安全性已获得公认。解放军总医院总结1992年5月—1999年2月进行的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脏、胰腺、后腹膜、胸膜及肺等病变组织活检1302例,其中18G粗针活检455例(进针2.2次/例),21G细针847例(进针3.8次/例),粗、细针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及1.2%,其中2/3为出血。同一针型不同部位比较及不同针型同一部位间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了18G针穿刺活检的安全性。严格掌握适应证并选好取材部位及进针入路,以减少进针次数及降低并发症发生。对于16G以上的粗针活检仍须谨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