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体感染 手足癣的病原菌在我国主要是红色手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少见的有断发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另外,念珠菌及其他酵母菌感染也逐渐增多。
2.年龄 男女老少都能得患癣病。一般来说,青壮年男女更易患病,爱运动,好活动者也易患病。儿童虽与患病的家长接触,但却很少发病,老年人发生足癣者也很少。
3.气候与季节 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温度等,均对手足癣的发病和传染起着重要作用。真菌在温暖与潮湿条件下繁殖生长活跃,因此我国南方发病率高,夏季炎热,气温较高,适合真菌生长,容易发病。
4.职业 煤矿工人、军人由于穿雨衣、胶鞋和皮鞋的机会多,患病率高。长期接触水的工作,如洗衣工、缫丝工等,手足皮肤长期浸渍于水中,从而变软、糜烂、甚至破裂,真菌易于侵入皮肤而生癣。从事高温作业,如炉前工等,由于手足经常出汗、皮肤湿润,可促进皮肤真菌的生长,易发生手足癣。
5.个人卫生 不注意手足部皮肤的清洁,特别是手足多汗的人,鞋袜湿润,洗换不勤,这为浅表真菌提供了温暖潮湿的环境,加速其生长繁殖,导致发病。
6.营养与体质 癣病和营养有一定的关系。手足皮肤具有独特的免疫功能,皮肤表面的皮脂腺分泌皮脂,送至皮肤表面,润泽皮肤,滋养毛发。皮脂成分的一半为三酰甘油,还有极微量的游离脂肪酸。毛囊皮脂腺内有细菌,主要是粉刺棒状杆菌,能分泌脂肪酸,该酶作用于皮脂,使三酰甘油转变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皮肤表面呈弱酸性。当游离脂肪酸增多时,酸性加强,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包括粉刺棒状杆菌在内的微生物减少,皮肤表面酸性相对变弱,又有利于细菌繁殖,在正常情况下这种相互作用维持动态平衡。营养缺乏,可破坏这种动态平衡,从而导致体表抵抗力下降,影响皮肤对外来刺激的抵御能力,使皮肤真菌容易入侵。
7.健康 健康情况欠佳或因病长期应用皮质激素、抗生素或免疫抑制药等,使全身免疫功能发生障碍,易发生足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