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足癣的并发症

手足癣的并发症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手足癣而言,看起来本身不是什么大病,但其并发症却很多,有些并发症还相当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足癣,并发症更多,更为严重。1.丹毒 丹毒俗称流火,是足癣最常见的并发症。此型丹毒的常见部位是小腿,尤其多见于足癣患者,其次是面部和外生殖器等处。3.癣菌疹 这是手足癣引起的全身反应。反复发作者称为复发性蜂窝织炎,症状相对较轻。

就手足癣而言,看起来本身不是什么大病,但其并发症却很多,有些并发症还相当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足癣,并发症更多,更为严重。常见并发症如下所述。

1.丹毒 丹毒俗称流火,是足癣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当真菌侵入足部后,往往引起足趾间瘙痒,加上趾间积汗潮湿,而且趾间又经常活动摩擦,痒时患者搔抓,致使足趾间的皮肤常发生腐烂破损,如患者又同时患其他全身性疾病或有营养不良,妇女的妊娠期、月经期全身的抵抗力下降,就可能使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乘机从足趾间破损处侵入,从而引起小腿部位皮肤网状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本病全年可发,但常见于春、秋两季。潜伏期一般为2~5天。在发病前数小时内病人常有全身不适、畏寒头痛、口渴、关节酸痛,在发作时体温可突然升高,高达39~41℃。皮疹开始为红肿发硬的有灼热感的斑片,迅速向周围蔓延,而成为大片猩红色的损害,按之褪色,并有压痛。皮疹边缘稍高起,与正常皮肤界限清楚,向外蔓延时皮疹中央的红色逐渐消退,变成棕黄色并有脱屑。患部皮肤有肿胀发热的感觉,表面紧张光亮和触痛,有些患者受累的皮肤可出现含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的水疱和大疱,被称为水疱性或大疱性丹毒。症状严重时,患部可迅速发生坏疽,称为坏疽性丹毒。

丹毒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小腿、面部、头皮等处,临床上发生于小腿占多数,而且多见于足癣患者,面部次之,常见于挖鼻者。

游走性丹毒红肿的皮疹一面消退一面发展,先出现于某处,不久消退,又在另一处出现,如此连续不断,病程可迁延达数周之久。

复发性丹毒慢性病程,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较普通丹毒轻,只局部稍微红肿,病人没有或有轻度的发热及周身不适,往往在数天后自然痊愈,几周或几年后再复发。此型丹毒的常见部位是小腿,尤其多见于足癣患者,其次是面部和外生殖器等处。反复发作后,受累组织往往肥厚,发生于小腿时可形成象皮肿。发生于头面和外生殖器者可形成慢性淋巴水肿。

2.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发病机制与丹毒相似,但无皮肤的成片红、肿、热、痛,而呈条形红斑,自远端向近端延伸,同时出现附近或患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与疼痛,即淋巴结炎。

3.癣菌疹 这是手足癣引起的全身反应。虽然癣病皮疹发生在体表,但由于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病变也会殃及全身,例如足癣的瘙痒,是局部症状,是由体表感受器接受刺激,经传入神经反射到中枢,再经传出神经返回体表受器,才能觉得痒;再如体癣中央的暂时性好转,是局部免疫反应所引起,这种局部免疫与全身免疫不无相关,而是息息相关。由于全身反应不重,常被忽略。若真菌毒素及其产物,一旦进入血液循环,会招致远隔部位的严重变态反应,称为癣菌疹。

4.蜂窝织炎 是一种软组织炎症,通常由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等引起,多在严重脚癣病灶附近。初起局部呈弥漫性浸润性红肿,境界不清,并有显著的凹陷性水肿,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以后组织逐渐溶解软化而出现波动,破溃而成溃疡,可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反复发作者称为复发性蜂窝织炎,症状相对较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