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从人类起源就已经开始,而对于各种急慢性病因导致的急慢性伤口的治疗也是如此。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地域的局限,前人们对于急慢性伤口的治疗方法和经验各异,但深究其机制都是一致的。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习惯变化,老龄化加重,各类慢性疾病不断增多并成为危及健康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随着都市工业、交通的巨大变化导致创伤的概率也越来越大;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慢性伤口,病情更加复杂,成为治疗中的难点。庆幸的是由于科技的高度发展,人类对伤口的研究也从宏观进入到微观,从经验治疗进入到科学规范治疗。通过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人类对伤口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治疗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观念改变在于1962年George Winter发表的里程碑式的文章推翻了干性治疗,开始了湿性疗法时代。在过去的30年中,人们的焦点开始集中在促进慢性伤口愈合的诊疗上。但是人们发现再好的护理也无法让这些慢性伤口有显著的愈合倾向,而同时也发现伤口床的准备可以很好地促进伤口的愈合。2000年Falanga首先在文章中提出了伤口湿性治疗中伤口床的概念,并描述了伤口TIME概念(即慢性伤口处理的4个方面:Tissue、Infection、Moisture、Edge),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形成了一个共识。伤口床的准备也已经在临床诊疗中进行了实践,获得了很大效果的同时,我们也在进一步地认识。如Claudio L等在2007年提出了TIME-H的概念,H表示healing time(愈合时间),强调了伤口床的处理同时要重视在伤口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伤口床准备措施以促进伤口愈合。总之伤口床的准备是我们面对慢性伤口治疗的一个动态的选择治疗手段,对临床的诊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