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类型】 基本型实验。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皮牵引的原理、适应证。
2.掌握皮牵引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知识链接】
持续牵引疗法是利用持续的牵引力与肢体重量的反作用力,缓解患肢的肌肉紧张和强烈收缩,既有复位作用,又有外固定作用,是骨科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持续牵引疗法可分为皮牵引和骨骼牵引。皮牵引是借助宽胶布或乳胶海绵条贴于患肢皮肤上,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使牵引力传递到骨骼,使其复位、固定和休息,皮牵引也称间接牵引。
1.皮牵引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需要进行持续牵引治疗,但不需要强力牵引的患者。①儿童下肢骨折。②部分成年人的肩部、髋部骨折,股骨骨折和骨盆骨折无明显移位者。③关节挛缩者,如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所致的关节屈曲挛缩。④关节需制动或减压者,如髋关节脱位或炎症。
(2)禁忌证:①皮肤损伤或炎症者。②开放性骨折者。③骨折移位重叠严重者。④胶布过敏者。
2.皮牵引的注意事项
(1)牵引前应刮除体毛并用肥皂水洗净,便于胶布粘贴固定。
(2)牵引操作时,骨隆突处(如内、外踝部等)应放置棉垫或纱布加以保护,防止长时间牵引造成局部压迫性溃疡。粘贴胶布时应平整无皱褶。牵引绳在扩张板孔处应打结,防止加重量时牵引绳脱落。
(3)牵引过程中注意观察牵引重量是否合适、胶布和绷带有无脱落或松动、患者自觉症状、患肢血液循环、足趾(指)活动及局部皮肤完整性等情况。
【实施方案】
以一侧下肢胫骨干骨折皮牵引为例。
1.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年龄、既往史、外伤史及辅助检查结果。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骨折或关节挛缩的部位和程度、局部血液循环、患肢功能状态及皮肤完整性。
(3)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及合作程度。
2.护理计划
(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告知患者操作过程及配合方法。
(2)患者准备:了解操作目的,配合操作。
(3)用物准备:复方安息香酊、胶布或别针、扩张板、重锤、绷带、牵引绳和滑轮、牵引支架、海绵垫、棉签及纱布。
(4)环境准备:空气清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3.实施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及床号。
(2)将床脚抬高10~15cm,在要贴胶布的皮肤上涂复方安息香酊以消毒皮肤、减少瘙痒和增加牵引带粘力。
(3)测量胶布长度:按骨折线至肢体远端距离的2倍加10cm,剪下胶布备用。将胶布两端按三等份撕成叉状,其长度为一侧胶布全长的1/3~1/2。
(4)将扩张板粘于胶布中央,于扩张板中央孔处将胶布钻孔,孔中穿入牵引绳并于板内侧打结。
(5)协助患者伸直患肢,在患肢骨突处放置纱布。
(6)使扩张板与足底保持2~3cm,将胶布的一端成叉状贴于小腿外侧,胶布应低于腓骨小头处,防止腓总神经受压而出现麻痹及足下垂。
(7)保证扩张板处于水平位置,再将胶布另外一端成叉状贴于小腿内侧,使两端长度一致。
(8)将绷带由脚踝处向上均匀用力缠绕,后一层绷带重叠前一层2/3,末端用别针或胶布固定。
(9)将患肢放于牵引支架上,通过滑轮将牵引绳和重锤相连,遵医嘱确定牵引重量。将牵引方向调节与肢体力线一致,若有方向偏差,及时通知医师加以纠正。
(10)于患肢小腿下方及外侧垫海绵垫,避免脚跟与床摩擦,防止腿部外旋。
(11)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保持患肢清洁。
(12)整理物品,洗手,记录牵引时间。
4.护理评价
(1)操作时胶布粘贴位置正确,绷带缠绕用力均匀。
(2)牵引方向正确,牵引力度适宜。
(3)患者患肢局部血液循环好,未发生压疮或牵引方向偏离。
表8-3 皮牵引考核评分标准
(续 表)
(续 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