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来抗肿瘤。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组织之间失衡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直接针对肿瘤组织的三大传统疗法(手术、放疗、化疗)的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生物治疗”(biotherapeutics)的概念。与传统的疗法不同,生物治疗主要通过生物制剂的直接作用或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效应因子对肿瘤细胞的识别、杀伤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已经成为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完全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肿瘤患者,配合放、化疗,可以获得一定的疗效。广义的生物治疗主要包括免疫刺激剂的应用、肿瘤疫苗、过继性免疫治疗、细胞因子治疗、以抗体为基础的靶向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1.免疫调节药治疗 又称免疫增强药治疗,是通过调动机体内在的防御机制,提高体内免疫活性分子的浓度和(或)增强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加对肿瘤的非特异免疫能力。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肿瘤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9世纪欧美的一些医生就观察到某些细菌的提取物可以使肿瘤消退。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化疗药物本身不仅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且有免疫增强效应。如环磷酰胺大剂量时作为免疫抑制药和细胞毒性药物使用,而小剂量时可解除异质性T细胞的功能,起到免疫增强作用。这类药物还包括多柔比星、顺铂等。对免疫功能抑制程度较轻,一般状态较好者有一定疗效。能够非特异性提高胃癌患者单核-巨噬细胞活性与细胞因子产生,调动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残存癌细胞的清除,减少复发与转移,支持进一步的放疗和化疗。
2.肿瘤疫苗 是应用处理过的自体肿瘤细胞、培养的肿瘤细胞或异体肿瘤细胞活基因工程疫苗在体外经致死剂量照射后,重新接种于患者体内,可以激发或增强患者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抑制或减少肿瘤的生长、转移及复发,因此又称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可应用于常规治疗仅达到部分缓解的患者,通过免疫抑制消除尚存肿瘤;治疗后肿瘤完全消退,但存在复发转移风险的患者;或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包括细胞疫苗和分子疫苗。
3.以抗体为基础的靶向治疗 该疗法将单克隆抗体与化疗药物、毒素或放射性核素相耦联,利用抗体对癌细胞的特殊亲和力,定向杀伤癌细胞,适用于清除亚临床病灶或术后微小残存病灶,减少胃癌复发和转移。用于胃癌治疗研究的抗体主要针对胃癌相关抗原或与细胞生物学行为相关的抗原,如癌胚抗原(CEA)、细胞膜转铁蛋白受体(TFR)、细胞膜表面Fas蛋白、与细胞恶性转化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以及与癌组织血管形成密切相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等。但胃癌特异性抗体尚未发现。目前,该疗法临床应用并不令人满意,只作为常规疗法的辅助手段。
4.细胞因子治疗 细胞因子是指由免疫效应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和相关细胞(如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一类蛋白或多肽。细胞因子治疗主要包括外源性细胞因子治疗、细胞因子靶向治疗及细胞因子基因治疗。外源性细胞因子治疗是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因子直接注入体内。细胞因子靶向治疗是将细胞因子与毒素、药物耦联,定向聚集于表达相应受体的肿瘤细胞,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由于正常组织也表达细胞因子受体,因此该疗法的特异性差,已逐渐被基于抗体的靶向治疗取代。适用于免疫功能损害较严重,外源性免疫调节剂已很难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患者。用于胃癌治疗的基因重组细胞因子主要有白细胞介素-2(IL-2)、α-干扰素(IFN-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12作为具有应用前景的抗癌因子也在考虑之列。临床上多将细胞因子与放、化疗及其他生物疗法联用,也可在瘤内或区域内给药,以减轻不良反应。细胞因子治疗研究目前多集中在:①现有临床方案的改进;②细胞因子结构的改良(分子修饰、提高生物活性、降低毒性);③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构造出癌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融合蛋白或细胞因子基因转移等。
5.过继免疫治疗(adoptive immunotherapy) 肿瘤患者一般伴有免疫功能低下,以细胞免疫低下为主,其中LAK细胞、NK细胞等抗肿瘤效应细胞存在质和量的不足,同时抑制性T细胞、抑制性巨噬细胞的增加和抑制因子的产生增多,进而也影响B细胞的抗体产生,其结果往往造成不能抑制及杀伤肿瘤细胞。随着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不断发现,以及基因工程生产大量细胞因子,由细胞因子激活淋巴细胞进行免疫治疗,从而产生过继性免疫治疗,通过向荷瘤宿主被动的传输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或其产物,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用于胃癌治疗的过继免疫效应细胞主要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CD3活化杀伤细胞(CD3AK)、肿瘤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以上细胞多需经IL-2激活并维持其活性。该疗法与手术、放疗、化疗配合使用,可以提高疗效,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6.基因治疗 胃癌基因治疗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目的基因、载体、靶细胞是其3个关键构件,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案,是现在和将来研究的重点。基因转移载体有以脂质体、DNA结合体为代表的非病毒载体和病毒载体,以它们为介导的基因治疗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杀”基因治疗:将单纯疱疹病毒脱氧胸苷激酶(HSV-TK)基因等药敏基因导入癌细胞,使低毒或无毒的药物前体在癌变局部转化为细胞毒作用较强的抗癌药物。进而选择性杀伤癌细胞,根据细胞因子基因治疗依细胞因子基因导入细胞的不同,可分为:①将基因导入癌细胞制成转基因疫苗。以主动免疫方式获得抗癌效果;②将基因导入LAK、TIL、CTL等免疫效应细胞,增强其对癌细胞的识别、结合和杀伤效应;③将基因导入某些易于在体内移植和长期存活的载体细胞,维持体液细胞因子的有效杀伤浓度。
(2)促癌、抑凋亡基因反义物及抑癌、促凋亡基因治疗是将抑癌、促凋亡基因p53、nm23、p16、Rb、Fas等导入癌细胞。可显著抑制其生长;而将促癌、抑凋亡的Ras、bc1-2或端粒酶基因73的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癌细胞,可与靶序列结合,封闭其活化位点,特异性抑制癌细胞增殖。
(3)增强癌细胞免疫原性基因治疗:将MHC或B7等细胞表面辅助分子基因转入癌细胞,增强其免疫原性,激活机体的特异性免疫杀伤。
(4)辅助基因治疗:将CSF(集落刺激因子)等促造血功能细胞因子基因以及耐药基因导入造血干细胞,以增强胃癌患者对放疗和化疗的耐受,并加速造血功能重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