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梗死区含血量多少或颜色分为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两类。
(一)贫血性梗死
1.梗死条件 ①动脉阻断;②组织结构致密;③侧支循环不丰富,如心、脾、肾、脑等。
2.病理变化 当动脉血流中断后,该供血区及邻近动脉发生反射性痉挛,将血液从断流的区域挤出去。缺血区组织细胞坏死,蛋白分解,吸收水分,致体积增大,坏死区域呈灰白色,因此又称白色梗死。梗死灶之形状与动脉分支的支配区域相一致(图4-5)。梗死早期表面轻度隆起,质地较软,梗死区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因明显充血、出血而使周围出现暗红色出血带。几天后梗死区渐干燥,收缩,质地变硬,凹陷,出血带呈黄褐色。镜下观察,梗死12~18h后,组织才呈凝固性坏死改变,细胞核浓缩、碎裂、溶解,细胞质呈无结构颗粒状,病灶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形成,久之形成纤维性瘢痕。
(二)出血性梗死
1.梗死条件 ①高度淤血,动脉血液供应中断;②组织疏松;③侧支循环丰富或有双重血液供应的器官,如肺、肠等。
2.病理变化 病灶广泛性出血、坏死,呈暗红色,形成出血性梗死,又称红色梗死。
肺出血性梗死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多位于肺下叶边缘,呈暗红色锥体形,尖端指向肺门,底部位于肺膜面,边界清楚。镜下观察,肺组织广泛性坏死、出血。肺因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液供应,其间有丰富的吻合支,当肺淤血同时肺动脉阻塞时,由于支气管动脉不能冲破淤血而发生梗死,梗死区血管坏死,淤积的血液溢出血管外,致梗死区广泛出血。
肠出血性梗死,如肠套叠、肠扭转、肠嵌顿性疝等,由于局部受压,静脉淤血,当肠系膜动脉亦受压时则供血中断,发生肠缺血性坏死,淤积的血液流出血管外致广泛性出血。梗死灶呈节段性,肠壁肿胀、肥厚、质脆,肠腔内充满暗红色液体。镜下可见肠壁广泛性出血坏死。
图4-5 肾贫血性梗死
重点提示
梗死是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梗死灶的部位、大小和形态,与受阻动脉的走行和供血范围一致。如肺、肾、脾梗死,梗死区尖端位于该器官门部,底部位于器官的表面,呈锥体形,切面呈三角形、扇形或楔形。心、脑梗死,因动脉分支互相交错,故其病灶边界不规则呈地图状。肠梗死灶呈节段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