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味破格救心汤

加味破格救心汤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脑病证,多病势垂危,非破格重用附子之雷霆万钧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挽救垂绝之生命。李可老中医对张氏上述精辟的论述体会颇深,说道:“余师其意,于破格人参四逆汤中重加山萸肉、生龙牡,更加活磁石、麝香,遂成破格救心汤方。方中山萸肉一味,‘大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用之可助附子固守已复之阳,挽五脏气血之脱失。”

【组成】炮附子,用量根据病(证)情酌定(先煎),炙甘草30~45g,干姜30~90g,人参(另煎浓汁兑服)或党参15~30g,山茱萸60~12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灵磁石30~60g,炒酸枣仁、茯神各18~30g。

【煎服方法】水煎服。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炮附子煎煮方法:可按前面方法煎煮。

也可参照李可老中医经验:病势缓者,加冷水2 000ml,文火煮取1 000ml,分服5次,2小时1次,日夜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功能】回阳益阴,扶正固脱,活血化瘀,开窍醒神。

【主治】瘀凝脉络证,瘀痰壅痹证。心脾肾阳气俱衰或虚微,动能衰微,血瘀痰浊互结,壅痹经络脉道所致之心脑病症(证)的严重危急阶段,症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闷气短,心悸怔忡,或胸闷、心痛、心悸、怔忡,或喘逆不能平卧,或气虚不足以息,或颜面四肢水肿,或头痛眩晕,或昏迷,舌质淡、暗红或紫黯,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腻,脉沉、细、微、涩、迟、弱。

李可老中医所指出的适应证:“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气暴脱,心力衰竭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志昏糊,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下,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各种心脏疾病所导致的心力衰竭,特别是心功能Ⅲ、Ⅳ级的心力衰竭(NYHA分级),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肺心病、高血压危象、高血压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血管并发症、心肌炎、脑梗死、脑出血等见上述证候者。

【方义】破格救心汤出自《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是当代临床家李可老中医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师法经典,借鉴诸医家经验,勇于创新,以经方和时方相结合而创制的一首用于心血管病急危重难症的效方,其配伍合理,独具匠心,疗效卓著,有较强的可重复性,如果能够按照李老要求:“严格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法则,胆大心细,谨守病机,准确判断病势。脉证合参,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的确效如桴鼓。

通过临证应用该方,笔者对李老的“破格救心汤”有几点应用体会。

(1)李老所创制的“破格救心汤”,从形成到定型,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而终得完善,其中每味药的加入,都是师法经典,借鉴诸医家经验,有依有据,绝非凭空想当然而来。方中主药是四逆汤,从经典中来,又从实践验证中去,所以,经得起临床重复验证。

(2)方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破格重用附子。在辨清阴证的前提下,大剂量运用附子,对于救治心力衰竭等心系急危重症,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神农本草经》谓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为百药之长。”的确,附子辛热燥烈,走而不守,具纯阳之性,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外固卫阳以祛寒,为温里、扶阳、祛寒之要药,实可谓“开辟群阴,迎阳归舍”“果有真寒,无所不治”的强势之药。

心脑病证,多病势垂危,非破格重用附子之雷霆万钧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挽救垂绝之生命。附子当用则必须要用,但应用附子,必须辨证准确,用量适宜,尽可能做到既能达到中病回阳之效,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李老曾说:“应用本方,要严格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法则,胆大心细,谨守病机,准确判断病势。”

笔者在临床上对于上述阴证需用附子者,一般轻证(症)以18g起手,先煎30~40分钟;较重证(症)以30g起手,先煎1小时以上,如果有效且无异常反应,再逐渐递增其剂量,基本上在45g左右就有显著疗效。笔者一般用量在18~90g,只要辨证准确,都能控制住病情。

如果病情危重,则在45~60g的基础上,每4~6小时服药1次,连续服用至症情缓解。炙甘草用量在60g以上时,与附子同步,最大量不超过90g。

(3)此方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合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之“来复汤”[来复汤方:萸肉(去净核)2两,生龙骨(捣细)1两,生牡蛎(捣细)1两,生杭芍6钱,野台参4钱,甘草(蜜炙)2钱],其妙在大剂量运用山茱萸以固将散之阴阳。山茱萸“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久服轻身”(《神农本草经》),“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本草纲目》引《别录》),“补肾气……添精髓”(《本草纲目》引《药性本草》),张氏谓:“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更胜。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又肝与胆脏腑相根据,胆为少阳,有病主寒热往来;肝为厥阴,虚极亦为寒热往来,为有寒热,故多出汗。萸肉既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最善救脱敛汗。则山茱萸功用之妙,真令人不可思议矣”“大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

李可老中医对张氏上述精辟的论述体会颇深,说道:“余师其意,于破格人参四逆汤中重加山萸肉、生龙牡,更加活磁石、麝香,遂成破格救心汤方。方中山萸肉一味,‘大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此点极为重要,为古今诸家本草未曾发现之特殊功效,可适应一切心力衰竭虚中夹瘀的特征,对冠心病尤为重要),用之可助附子固守已复之阳,挽五脏气血之脱失。”(《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并创新应用于临证实践,重用山茱萸,加强了此方扶正固脱、活血化瘀的力量,使此方在救治一切心系重症病人,特别是虚中夹瘀者,臻于完美。

(4)方中佐使药的配伍也大有深意:龙骨、牡蛎二药,固肾摄精,收敛元气;活磁石吸纳上下,维系阴阳。

(5)方中人参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神农本草经》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清代名医陈士铎所著《本草秘录·人参》中更是全面阐释了人参的功效:人参“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中有阴,无毒。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人参入肝肾能补血、添精,亦必得归、芍、熟地、山萸同群共济……至火衰而阴虚者,人参宜重用……夫凡气绝者,必皆用人参以救之……人参是阳分之药,而又兼阴分之药,所以阳生而阴亦生,救元阳正所以救真阴也……人参能通上下,回元阳之绝,返丹田之阴……伤寒传经,入于少阴,手足四逆,恶寒呕吐而身又蜷卧,脉涩不至,是阴阳两绝,本不可救。然用人参于附子之中,往往有生者”。

笔者认为,人参在“破格救心汤”中的作用是既可救阳,又能益阴;既能补血,又可生精。回阳救逆,救治心衰,用人参与附子、干姜、山茱萸同用,使阳中有阴,阴中寓阳,阳生而阴亦生,用阳救阴,用阳化阴。正如清代医家陈士铎在《本草秘录》中所谓:“人参同补肾之药兼施,则人参亦能入肾,使阳气通于肾内而火尤易生也。盖阴无阳不长,肾水得阳气而变化,肾火即随阳气而升腾。”

(6)笔者用“破格救心汤”治疗心力衰竭时,如心悸怔忡症状明显,常加酸枣仁、茯神,疗效特别好,这是效法近代医家祝味菊的附子配伍经验。

祝氏在《伤寒质难》第六篇中说:“心脏为血液运输之枢纽,其疲劳而又衰惫之象者,枣、附以强之。”“枣、附强心优于西药”。这是他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得来的独到经验,实践证明,此言不虚。

《神农本草经》曾对这两味药的功用作了全面的阐释:“酸枣,味酸平。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茯神,茯苓也”“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

奭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久服安魂养神”。宋代寇宗所撰的《本草衍义》中说:“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云:“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于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上述论述皆说明了这两味药在心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按语】本方为瘀凝脉络证,瘀痰壅痹证,病机为心脾肾阳气俱衰,动能衰微,血瘀痰浊互结,壅痹经络脉道所致之心脑血管急危重症或慢性难治阶段的基本方,临床可根据病情变化而随证加减应用。

应用本方,要按照李老要求:“严格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法则,胆大心细,谨守病机,准确判断病势。脉证合参,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凡亡阳竭阴之端倪初露,隐性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出现(如动则喘急、胸闷、常于睡中憋醒、畏寒肢冷、时时思睡、夜尿频多、及无痛性心肌梗死之倦怠乏力,胸憋自汗等),急投本方平剂;亡阳竭阴之格局已成,急投本方中剂;垂死状态,急投本方大剂。服药方法,急症急治,不分昼夜,按时连服,以保证血液浓度,有效挽救病人生命。重症要24小时连服3剂。”(《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