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害心电图改变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害心电图改变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嗜心性病毒感染侵犯心脏,致使心肌及间质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除了临床表现外,还可借助心电图和血生化检查。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准确性不高,因此须同时检测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总之,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过程,不能仅靠哪一项检查或哪一个指标来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嗜心性病毒感染侵犯心脏,致使心肌及间质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国际上认可的对心肌炎的病理定义为:心肌内可见炎性浸润,而其邻近心肌细胞没有典型梗死损伤。

病毒性心肌炎以秋冬季节多见,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40岁以下占75%~80%,年龄越小,病情越重。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率比例为(1.30~1.62)∶1,男多于女。近20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据国外文献统计,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为2.3%~5%,已经成为中青年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心肌炎的症状主要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与部位,轻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可无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猝死和心力衰竭。

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除了临床表现外,还可借助心电图和血生化检查。心电图上新近出现的心律失常的表现,要考虑有心肌炎的存在,但须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来诊断,绝不能单凭心电图上的心律失常来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否则就会将部分单纯性心律失常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血生化检查中最常用的指标是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但要注意,目前许多医院使用的心肌酶谱正常值均为成人标准,而实际上小儿心肌酶谱正常值要比成人正常值稍高,因此对小儿而言,不能一看到心肌酶谱高于正常参考值就随便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准确性不高,因此须同时检测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总之,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过程,不能仅靠哪一项检查或哪一个指标来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