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一种药物对部分患者有效,而对另一部分患者也许并不适宜。此外,患者为自己选用降压药物时,还要根据自己的病情(有无心、脑、肾并发症)、血压的高低、年龄以及既往用药效果、不良反应等诸多因素来考虑最佳治疗方案。
(1)有效:要减轻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最主要的目标是把升高的血压降到正常范围。因此,良好的降压疗效是第一原则。患者在服用药物前通常会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这是一种好习惯,但不要把精力集中到药物的不良反应上去。市售的降压药都经过正规的上市前临床研究,负责的生产厂家会把上市前研究所观察到的所有不良反应都罗列出来,但在实际中发生的可能性极小。所以患者主要应该观察所服用的降压药是否有效,没有降压疗效的药物,即使说明书上写着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也不能用。对别人有效的药物对自己不一定有效,同样,对别人无效的药物对自己不一定无效。
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血压,用药后如能稳定且长时间地将血压控制在140/95毫米汞柱以下,即可称为疗效明显(但由于降压药的普遍特点,评价某药是否适合自己服用,需要观察至少两周才能做出结论)。至于血压最低应降到什么程度,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够耐受的程度为宜。当然对于高龄患者,或者屡犯心绞痛、心电图显示心肌有缺血表现、脑供血不足、常常发生头晕,或有脑梗死史及肾功能不全者,降压不宜过快、过低,否则会加重上述脏器的损伤或带来不适。所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有肯定降压效果的药物,是用药的前提。
(2)长效:降压药可分为长效、中效和短效。长效药每天服1次,短效药每天服3或4次,中效药介于两者之间。高血压的主要危害是影响心、脑、肾的功能,导致心室肥厚、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衰竭。大量研究结果提示,血压每天高低波动的幅度越大,对心脑肾的损伤就越大。药物治疗后,血压保持得越平稳,对心脑肾的保护越明显。与短效降压药比较,长效降压药可以使血压平稳地下降,所以对于同样有效的药物,应该选用作用时间长的一种。但是长效降压药一般较贵,患者通常需要终身服药,经济因素必须考虑。可以采取把短效药片掰开的办法使短效药发挥长效药的效果。例如每天3片,每次1片,分3次服用,可以变为每天3片,每次1/3片,分9次服用,使得每次用药后下降的幅度小但上升幅度也小,接近长效降压药的效应。
(3)一药多效:对于合并有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要尽量选用不仅降压有效而且对并存疾病也有疗效或者至少不会恶化加重的药物。例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就应该尽量选择普利类药,而不要使用利尿降压药或者洛尔类药。利尿降压药和洛尔类药则有诱发或加重糖尿病的可能性,特别是用量较大用药时间较长时。对于曾经有过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只要心率不慢,就应该应用洛尔类药,减少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可能性。对于并有前列腺肥大者,可以选用α受体阻滞药。α受体阻滞药还可以用于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
(4)联合增效:应用单一降压药标准剂量一般只能降低收缩压10毫米汞柱,对于较严重的高血压患者达不到治疗效果。增加剂量后降压作用可以加强,但是不良反应也会增加。所以在遇到血压不能降至正常血压目标值时,无限制地增加药物剂量并不是合适的办法,而是增加用药的种类,就是联合应用两类甚至多类降压药。联合用药的好处除了可以增加疗效外,还可以把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抵消掉。当然,如何联合应用药物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患者不易掌握,就是医生也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才可能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
(5)药物不良反应较小:实践表明,多数降压药物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鼻塞、多毛、体位性低血压、精神抑郁、水钠潴留(引起水肿)、干咳、性功能减退等。由于高血压的治疗并非一劳永逸,需要长期坚持用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选用降压药物时,应尽量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定期到医院做有关方面的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根据具体情况对药物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防止服用不良反应较多和较大的药物也是选药的重要原则。
(6)服药方式简便:某些降压药虽然效果显著,但一日之中需多次服药,这对于工作繁忙、经常出差或行动不便的中老年患者是非常不利的。另外这类药往往吸收快,维持正常血压时间短,易引起血压波动。因此近些年来,长效降压药(每日只需服1次药物即可控制高血压)便不断问世,为高血压患者带来方便和安全,不足之处是这类药物的价格均较高。
(7)药物价格不可过高: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甚至终身服药。从经济角度而论,这对国家和个人都是不小的负担。为此,“价廉物美”也应作为选药的条件之一。
(8)药物来源要方便:同样道理,需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应选择药源丰富、不会出现供应不上的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