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急救护理在早期只是将危重患者集中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护理;先将外科手术后的患者送到复苏室,待清醒后再转入病房。这是我国急救专科护理建设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彰显急救护理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急救护理学始于19世纪南丁格尔(F.Nightingale)时代。1854—1856年,在克里米亚交战中,英国士兵死伤惨重,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奔赴战地医院,以忘我的工作精神、精湛的护理技术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使伤亡率从42%降至2%。其出色的表现奠定了现代护理学的地位,亦说明有效的抢救及急救护理技术对伤病员的救护是非常重要的。

1952年,北欧暴发流行性脊髓灰质炎,许多患者因延髓麻痹导致呼吸衰竭,为抢救患者,麻醉科医师携带呼吸器(铁肺)介入病房的抢救,通过气管切开、畅通气道和肺部人工通气进行救治,配合相应的特殊护理技术,使病死率明显下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护病房”。20世纪60年代,随着电子仪器设备的发展,急救护理技术进入了有抢救设备配合的新阶段,心电示波、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的应用,使护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得到相应发展和创新。至20世纪60年代末,现代监护仪器设备的集中使用,促进了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建立。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德国召开的国际医学会议上,提出了急救事业国际化、互助化和标准化的方针,要求急救车装备必要的仪器,国际间统一紧急呼救电话号码等。1979年,国际公认急救医学为一独立学科,1980年7月美国举行的首次注册急救护士考试,正式确定了急救护士的地位。1983年《急救护理实践标准》一书问世,标志着急救护理开始进入专业发展阶段。

我国急救护理在早期只是将危重患者集中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护理;先将外科手术后的患者送到复苏室,待清醒后再转入病房。以后相继成立了各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20世纪80年代初,卫生部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强急救工作的意见”“城市医院建立急诊(室)的方案”等文件,提出了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加强急救工作,逐步实现急救现代化的一系列意见。此后,急救医学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学科,急救护理体系也应运而生。1986年中华医学会“急救医学专科学会”成立,1988年教育部将《急救护理学》确定为护理学科的必修课程,急救护理学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如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患者护理等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以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这是我国急救专科护理建设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彰显急救护理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