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分类方法很多,尚未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按病因分类
1.血容量性休克 ①失血(创伤、内脏出血);②体液丧失(剧烈呕吐、腹泻、烧伤)。2.感染性休克 多见于革兰阴性菌感染。
3.过敏性休克 多见于药物、血清制剂、疫苗所致。
4.心源性休克 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弥漫性心肌炎、心包压塞所致。
5.神经源性休克 多见于高位脊髓麻痹、损伤、剧烈疼痛所致。
(二)按病理生理学分类
根据血流动力学机制、血容量分布的改变分类如下。
1.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 指由于血液或体液的丢失所致的有效循环血量降低而引起的休克。外源性丢失如大出血所致的失血性休克,内源性丢失如呕吐、腹泻引起的重度脱水所致的低血容性休克。
2.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指由于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而引起的休克。常见有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心瓣膜病变及各种心肌病变等。
3.阻塞性休克(obstructive shock) 指主要通路受阻而引起的休克。常见的有急性肺动脉栓塞、张力性气胸、心脏压塞等。
4.分布性休克(distributive shock) 指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休克。包括容量血管扩张(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药物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和动静脉分流增加(如感染性休克)。
(三)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1.低动力型休克(亦称低排高阻型休克) 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心脏排血量低,外周血管阻力高。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皮肤温度降低,故又称为“冷休克”,此型休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低血容量性、心源性、创伤性休克均属此类。
2.高动力型休克(亦称高排低阻型休克) 其动力学特点是总外周血管阻力低,心脏排血量高。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使皮肤温度升高,故又称为“暖休克”,部分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性休克属于此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