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颈椎病是因颈椎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肌肉、韧带、筋膜等发生退行性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受累,如压迫、刺激等,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40~60岁为高发年龄,长期伏案工作者多见,发病率在不同人群中可达1.7%~17.1%。颈椎病根据其受累的主要部位所产生的表现,通常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其中以神经根型最常见。
知识库
各型颈椎病的特点
1.神经根型:主要表现为肩背或颈枕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剧痛,并可向前臂和手指放射,患侧上肢发沉无力、握力减退或持物落地。
2.脊髓型:好于在50岁以上的男性,起病缓慢,下肢症状先出现如麻木、行走不稳、踩棉花感,继而出现自下而上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躯干有束带感受,大小便功能障碍,手的精细动作障碍,肢体伴有不同程度的瘫痪。
3.椎动脉型:主要表现为头部过伸或转向某一方位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记忆力减退,偶有猝倒。
4.交感神经型:表现较复杂,常伴有头痛、面部麻木、无汗或多汗、眼花、视物模糊、畏光、耳鸣、听力减退、心前区疼痛不适、心律失常等。
5.混合型:出现上述2型或2型以上症状者。
(二)主要功能障碍的评定
1.主要功能障碍 各型颈椎病的功能障碍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肢体活动障碍:神经根型患者出现上肢、手的麻木、无力等;脊髓型患者出现四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易摔倒等。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一般不影响四肢功能。
(2)ADL能力下降:患者因四肢、躯干和头颈部不适等使日常生活和工作等受到明显影响。
(3)颈肩及上肢疼痛。
(4)心理障碍:因病情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出现焦虑、恐惧、悲观心理。
2.一般评定项目
(1)神经根型:包括感觉、肌力评定、疼痛与麻木的评定、ADL能力评定、手功能评定、腱反射、椎孔挤压试验等。
(2)脊髓型:包括上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功能的评定等。
(三)颈椎病的康复护理
1.选择合适的枕头 合适的枕头高度对防止颈椎病的发作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枕头不宜过高,约为该患者拳头高,以确保颈椎的生理弯曲与支持性。枕头应有适当的弹性和可塑性,不要过硬,以木棉或谷物皮壳较好。
2.维持正确体位 颈椎病的发生、发作与头部长期所处的位置很有关系。长期低头工作是颈椎病发生、发展、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颈椎长期处于屈曲位,可导致椎间隙内压力增高、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劳损诱发颈椎病。长期伏案工作应注意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每隔1~2h让头部向左、右转动数次;调整桌面和工作台的高度,原则上使头颈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线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站姿和坐姿,避免不良体位导致颈肌疲劳及慢性劳损。尤其注意避免床上屈颈看书、看电视,否则易引起发病或使病情加重。
3.颈椎牵引的护理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疗法,颈椎牵引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适用于各种类型颈椎病,但对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宜慎用或不用。牵引角度主要依据其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情况而定,生理曲度变直,采取前倾或中立位;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弓,前倾位治疗1~2个疗程后,逐渐改变方向至后仰位。牵引重量以无疼痛及明显压迫感为宜。一般从4~5kg开始,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耐受情况,每天或隔天加1kg,最大限重不超过人体1/4重量。牵引时间以每次10~30min为宜,每10次为1个疗程,治疗至症状缓解后,可加做1个疗程,巩固疗效。
4.颈围的使用 颈椎病急性发作时,使用颈围有制动和保护作用,可限制颈椎的异常活动,减轻颈椎的压力,有助于组织修复和症状缓解。使用时应注意颈围高度要适宜,最好是量身定做;急性期过后应去除颈围,防止长期使用导致颈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5.疼痛的护理 颈椎病患者颈肩及上肢均可能出现疼痛、酸胀、麻木,可指导患者做颈椎医疗体操,不仅能减轻疼痛,也能有效防止复发;或采用物理因子疗法,如中频电疗、热疗、超短波等;也可以进行中医推拿、针灸、拔火罐等。
(四)健康教育
1.日常生活工作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纠正不良体位。对长时间低头、仰头或单向转颈者,定时做颈部运动。
2.注意颈部保暖,用围巾保护,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的颈部损伤。
3.加强对颈椎病预防和保健知识的教育,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减少颈椎病的发病率,预防复发。
4.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认真配合康复治疗护理,并鼓励患者积极进行自我康复训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