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及软骨板的不全或完全断(破)裂,致使被包围其内的髓核组织向裂隙方向移动,对周围的关节、脊髓、神经根产生压迫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通常为下腰痛伴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好发于25~50岁的人群,腰4、5和腰5-骶1两个椎间盘承受压力最大,也是弯曲活动最多的部位,是本病的好发部位。
(二)主要功能障碍的评定
1.主要功能障碍
(1)疼痛。
(2)功能活动障碍。
(3)ADL能力下降。
(4)心理障碍。
2.一般评定项目
(1)脊柱曲度和活动度检查。
(2)下肢肌力评定。
(3)步行功能评定。
(4)疼痛评定。
(5)肢体感觉评定。
(6)坐骨神经受压的检查。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
1.非手术治疗的康复护理
(1)卧床休息及限制活动:患者取平卧位,特别是垫高小腿使髋和膝屈曲、髂腰肌放松的平卧位,可使椎间盘内压降至最低水平,有利于消肿,使症状缓解。选用硬板床,卧床时间以2~3周为宜。过久的卧床会引起肌萎缩、骨质疏松,还可能造成心理障碍,不利于功能恢复。早期起床后宜站立与卧位交替,取坐位时宜使椅背后倾20°左右,并在腰后置靠垫以维持腰椎的生理性前凸。
(2)腰椎牵引:通过牵引可增加腰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促进膨出的椎间盘回缩;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痉挛。主要适用于存在神经根刺激症状时,多用自动牵引床平卧牵引,每次牵引20~30min,每日1~2次。
(3)按摩治疗:按摩治疗是我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疗法之一,手法丰富,有擦、揉、推、、按、搓、抖、拍打、扳等,作用不尽相同。每次治疗15~20min,手法宜由轻而缓到重而快,然后再回到轻而缓。
(4)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可增强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腹肌力量,提高腰椎稳定性,有利于稳定病情和巩固疗效。症状初步缓解后宜尽早开始腰腹肌运动,但要避免腰椎明显屈曲或过伸的动作,至少持续3个月,以后适当进行巩固性锻炼。神经根症状消失后应开始恢复脊柱活动度的练习。
(5)其他:可酌情采用理疗、药物口服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注射等方法,以加速症状的缓解。
2.手术后的康复护理
(1)加强心理护理:要让患者从思想上认识到术后必须密切配合康复护理,才能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术后症状缓解明显者不能盲目乐观而随意活动,一定要与医护人员配合;术后症状无较大改善者,不能过于焦虑,因病情轻重不同,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应经常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流沟通,给予安慰和必要的解释。介绍同种疾病患者治疗成功的例子,以减少顾虑与担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认真坚持治疗。
(2)注意卧床休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卧床时间可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及手术方法而定,一般为3~4周。术后4~6h平卧,不宜过早翻身,以免引起伤口活动性出血。4~6h以后可由护士协助翻身。翻身方法为:护士一手置于患者的肩胛部,另一手置于患者的髋部,两手同时用力,保持脊柱在一条轴线上。3~7d以后可根据患者的体质,结合病情考虑是否可主动翻身或需要协助翻身。
(3)防止神经根粘连:术后早期直腿抬高练习是防止神经根粘连的有效措施。术后麻醉消失后,即应在应用镇痛药物的(如镇痛泵)前提下,协助患者做直腿抬高活动,初次由30°开始,逐渐加大抬腿幅度。第3天后应鼓励患者做主动直腿抬高动作。
(4)术后活动:向患者讲明术后活动的目的及重要性,鼓励患者主动进行锻炼。术后卧床期间应坚持四肢活动锻炼,如扩胸、足踝及膝关节的活动。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肌肉萎缩,而且对增强机体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促进愈合、预防并发症等均有益。术后1周可在床上开始腰背部锻炼,提高腰背肌力,增强脊柱稳定性。
(四)健康教育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维持正确的站姿、坐姿、劳动姿势,保持正常的腰椎生理前凸。
2.适当的运动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增强腰腹肌力量,以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巩固疗效,避免复发。
3.避免引起腰椎间盘损伤的动作。如在腰椎侧弯或扭转时突然用力;直腿弯腰搬物等。
4.腰痛患者避免穿高跟鞋,以软底平跟鞋为宜。
(杨广毅)
讨论与思考
1.试述颈椎病的临床分型。
2.说出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护理措施。
3.如何对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肩关节周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