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肾病综合征及其药物治疗

肾病综合征及其药物治疗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原发性NS。长期使用需防止高钾血症对肾功能不全病人应慎用。若无激素禁忌,一般不作为首选或单独治疗用药。因其价格较高,目前仍作为二线用药。至今无大规模病例治疗NS的循证医学结果,但初步的治疗结果已显示良好的降尿蛋白疗效。本药不良反应较大,甚至可引起急性肾衰竭,用时要小心监护。原发性NS容易合并静脉血栓或栓塞等并发症,要注意防治,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8.1.1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诊断标准是:①大量蛋白尿(每24小时超过3.5 g);②血浆白蛋白< 30 g/L;③水肿;④高脂血症。前两条为诊断的必备条件。N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本文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原发性NS。

8.1.2 药物治疗

8.1.2.1 对症治疗

(1)低盐饮食:水肿时应低盐(每日<3 g)。

(2)利尿消肿:①噻嗪类利尿药:适用于轻度水肿病人,常用氢氯噻嗪一次25 mg,一日3次,长期服用应防止低钾低钠血症。②潴钾利尿药:适用于低钾血症,常用螺内酯一次20 mg,一日1~次;或氨苯蝶啶一次50 mg,一日1~次。单独使用利尿作用不显著,可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长期使用需防止高钾血症对肾功能不全病人应慎用。③襻利尿药适用于中、重度水肿病人,常用呋塞米一日20~120 mg,或布美他尼一日1~5 mg,分次口服或静脉注射。应用襻利尿药时需谨防低钠血症及低钾、低氯血症性碱中毒。④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常用不含钠的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分子量2.5万~4.5万)一次250~500 ml静脉滴注,隔日1次随后加襻利尿药可增强利尿效果。但对少尿(一日尿量< 400 ml)病人应慎用或避免使用。NS病人利尿要避免过度和过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黏倾向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

(3)减少尿蛋白:ACEI或ARB有不依赖于降低全身血压的减少尿蛋白作用,应用其降尿蛋白时,剂量一般应比常规降压剂量大(应监测血压),才能获得良好疗效。血容量严重不足或应用强利尿药后应慎用,以免诱发急性肾功能不全。

8.1.2.2 抗炎及免疫抑制治疗

(1)糖皮质激素:激素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免疫反应、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影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综合作用而发挥其利尿、消除尿蛋白的疗效。使用原则和方案一般是:①起始足量。常用药物为泼尼松一日1 mg/kg口服8周,必要时可延长至12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人应延长至3~4个月。②缓慢减量。足量治疗后每2~4周减原用量的10%,当减至一日20 mg左右时症状易反复,应更加缓慢减量。③长期维持。最后以最小有效剂量(一日10 mg左右)再维持半年左右。可采取全日量顿服或在维持用药期间两日量隔日次顿服,以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水肿严重、有肝功能损害或泼尼松疗效不佳时可更换为泼尼松龙(等剂量)或甲泼尼龙(4 mg甲泼尼龙相当于5 mg泼尼松)口服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大,现已少用。

根据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可将其分为“激素敏感型”(用药8~12周NS缓解)、“激素依赖型”(激素减量到一定程度即复发)和“激素抵抗型”(激素治疗无效)3类,其各自的进一步治疗有所区别。

长期应用激素的患者可出现感染、药物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少数病例还可能发生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需加强监测,及时处理。

(2)免疫抑制药:这类药物可用于“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的患者,协同激素治疗。若无激素禁忌,一般不作为首选或单独治疗用药。

①环磷酰胺:是国内外最常用的细胞毒药物,在体内被肝细胞微粒体羟化,产生有烷化作用的代谢产物而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应用剂量为一日2 mg/kg,分1~2次口服;或一次200 mg,隔日静脉注射1次。累积量达8~10 g后停药。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中毒性肝损害,并可出现性腺抑制(尤其男性)、脱发、胃肠道反应及出血性膀胱炎。

②环孢素:选择抑制辅助性T细胞及细胞毒效应T细胞,已作为二线药物用于治疗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无效的难治性NS。常用量为一日3~5 mg/kg,分2次空腹口服,服药期间需监测并维持其血药浓度谷值为100~200 ng/ml。服药2~3个月后缓慢减量,疗程半年至1年。不良反应有肝肾毒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多毛及牙龈增生等。停药后易复发是该药的不足之处。

③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在体内代谢为霉酚酸,后者为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药,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故而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及抗体形成达到治疗目的。常用量为一日1.5~2 g,分2次口服,共用3~6个月,减量维持半年。近年一些报道表明,该药对部分难治性NS有效,相对不良反应较少。尽管尚缺乏大宗病例的前瞻性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但已受到重视。因其价格较高,目前仍作为二线用药。已有偶见严重贫血和个别(多见于肾功能损伤者)应用后导致严重感染的报道,应引起足够重视。

④他克莫司(Tacrolimus)又称FK506,为具有大环内酯结构的免疫抑制药物。该药物和体内FK506结合蛋白(FKBPs)相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钙调素,从而抑制T细胞钙离子依赖型信息传导,抑制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生成。该药物作为强抗排异药物,用于肝、肾等器官移植患者。国内已试用于难治性NS,常用诱导剂量为一日4~6 mg,分2次空腹服用,持续半年;常用维持剂量为一日2~4 mg,分2次空腹服用,维持时间为半年。血液浓度应维持在5~10 ng/ml。至今无大规模病例治疗NS的循证医学结果,但初步的治疗结果已显示良好的降尿蛋白疗效。尽管其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可引起感染、消化道症状(如腹泻、恶心、呕吐)、肝功损害、高血糖和神经毒性(如头痛、失眠、震颤)等不良反应,予以重视。

⑤雷公藤多苷,一次10~20 mg,一日3次口服,有降尿蛋白作用,可配合激素应用。国内研究显示该药具有抑制免疫、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作用,并能改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主要不良反应为性腺抑制、肝功能损害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等,及时停药后可恢复。本药不良反应较大,甚至可引起急性肾衰竭,用时要小心监护。

⑥其他:也有关于应用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来氟米特等免疫抑制药。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减少不良反应和用尽量小的剂量达到尽可能大的疗效。糖皮质激素应用方式、剂量及时间和免疫抑制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NS的病因、肾活检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如肾功能、尿蛋白等)、年龄等主要因素掌握。

8.1.2.3 并发症的防治

原发性NS容易合并静脉血栓或栓塞等并发症,要注意防治,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对于血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增高的患者,可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双嘧达莫一次50~100 mg,一日3次;或氯吡格雷,一次75 mg,一日1次;高凝状态明显者,可考虑用低分子肝素一次4 000~5 000 U,一日1次,皮下注射(注意避免肌内注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