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脑膜炎及其药物治疗
脑膜炎(meningitis)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脑脊液细菌涂片或培养检出病原菌可明确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应针对病原菌选择敏感、足量以及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1)初始经验治疗
常见的病原菌有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B族链球菌、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类白喉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李斯特菌属、念珠菌属。
◆ 首选药物:急重症患者迅速收住院若疑似细菌性脑膜炎,特别是脑膜炎奈瑟菌性疾病,一般应该在转院前给予青霉素一次400万U,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
◆ 次选药物:青霉素类过敏可以用头孢噻肟,一次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头孢曲松,一次1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有青霉素严重过敏者或头孢类过敏史可以用氯霉素替代,一次0.5~1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 说明:合用地塞米松辅助治疗(特别是成人的疑似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可在治疗开始前或初始剂量抗菌药的同时给予,在败血症休克、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或免疫受损或外科手术后脑膜炎时应避免应用地塞米松。
(2)肺炎链球菌感染
①青霉素敏感株
◆ 首选药物:青霉素,一日80万U/kg,分4~6次静脉滴注。或氨苄西林,一次1~2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
◆ 次选药物:头孢曲松,一次1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头孢噻肟,一次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氯霉素,一次0.5~1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 说明:如有必要可以加用利福霉素,一次0.5 g,静脉滴注,一日2~3次。考虑早期合用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可以减少万古霉素向脑脊液的渗透)。应用去甲万古霉素时要监测血药浓度。
②青霉素中介株
◆ 首选药物:头孢曲松,一次1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头孢噻肟,一次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 次选药物:美罗培南,一次0.5 g,静脉滴注,每8~12小时1次;去甲万古霉素,一次0.8~1.6 g,静脉滴注,一日1次。加(或不加)头孢曲松,一次1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 说明:如有必要可以加用利福霉素,一次0.5 g,静脉滴注,一日2~3次。考虑早期合用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可以减少万古霉素向脑脊液的渗透)。应用去甲万古霉素时要监测血药浓度。
③青霉素耐药株
◆ 首选药物:去甲万古霉素,一次0.8~1.6 g,静脉滴注,一日1次;加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剂量同上。
◆ 次选药物:美罗培南,一次0.5 g,静脉滴注,每8~12小时1次。治疗10~14日。
◆ 说明:同上。
(3)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 首选药物:①非产酶株:氨苄西林,一次1~2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②产酶株:头孢曲松,一次1~2 g,静脉滴注,一日1次。或头孢噻肟,一次1.5~3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 次选药物:①非产酶株:头孢噻肟,一次1.5~3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头孢曲松,一次1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氯霉素,一次0.5~1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②产酶株:氯霉素,一次0.5~1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头孢吡肟,一次1~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氟喹诺酮类。
◆ 说明:如考虑早期合用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在出院前使用4日的利福霉素,一次0.5 g,静脉滴注,一日2~3次。
(4)李斯特菌属感染
◆ 首选药物:阿莫西林,一次1 g,口服,一日3次。或氨苄西林,一次1~2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加奈替米星,一日4~6.5 mg/kg,分2~3次静脉滴注。
◆ 次选药物:复方磺胺甲唑,一次2片,口服,一日2次,疗程10~14日。
(5)脑膜炎奈瑟菌感染
◆ 首选药物:①敏感菌(MIC< 0.1 mg/L):青霉素,一日240万~2 000万U,分2~4次静脉滴注。或氨苄西林,一次1~2 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②相对耐药菌株(MIC 0.1~1 mg/L):用头孢曲松,一次2g,静脉滴注,一日1次或每12小时1次。或头孢噻肟,一次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 次选药物:①敏感菌:头孢曲松,一次1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头孢噻肟,一次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氯霉素,一次0.5~1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磺胺嘧啶,一次1~1.5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②耐药株:喹诺酮类药物。或氯霉素,一次0.5~1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6)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①甲氧西林敏感菌
◆ 首选药物:苯唑西林,一次1~2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或氯唑西林,一次1~2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
◆ 次选药物:去甲万古霉素(青霉素过敏者),一次0.8 g,每12小时1次。
◆ 说明:应用去甲万古霉素时要监测血药浓度。
②甲氧西林耐药菌
◆ 首选药物:去甲万古霉素,一次15 mg/k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加磷霉素,一次2~4 g,静脉滴注,每6小时或每8小时1次。
◆ 次选药物:去甲万古霉素,一次15 mg/k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加利福平,一次0.3 g,口服,一日3次。
◆ 说明:应用去甲万古霉素时要监测血药浓度。
9.2.2 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
9.2.2.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也即急性支气管炎。
◆ 可能病原菌:通常为病毒,少部分为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
◆ 首选药物:一般无抗生素应用指征。止咳药加(或不加)吸入支气管扩张药。
◆ 次选药物:阿奇霉素,口服,首日500 mg,第2~5日250 mg,均为一日1次。或克拉霉素,口服,一次500 mg,一日2次,疗程7~14日。或罗红霉素,口服,一次150mg,一日2次,疗程7~14日。
◆ 说明:咳嗽约持续2周;如仅有脓性痰,则不是抗菌药治疗的指征;如有发热或寒战,需行胸片、血常规检查。衣原体感染用抗菌药时须适当延长疗程。
9.2.2.2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bronchitis,AECB),多数为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 可能病原菌:病毒感染占20%~50%;其他为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与吸烟及空气污染有关。
◆ 首选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一次500 mg/125 mg,一日3次。或头孢呋辛,口服,一次500 mg,每12小时1次,加(或不加)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剂量同急性支气管炎。疗程7~10日。
◆ 次选药物:左氧氟沙星,口服,一次400 mg,一日1次;或一次200 mg每12小时1次。或莫西沙星,口服,一次400 mg,一日1次。疗程7~14日。
◆ 说明:同时吸入抗胆碱类支气管扩张药,加(或不加)吸入β受体激动药必要时加用吸入或口服皮质激素。
9.2.2.3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 y acquired pneumonia)的治疗如下。
(1)青壮年,无基础疾病者
◆ 可能病原菌: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流感杆菌、肺炎衣原体等。
◆ 首选药物:青霉素,静脉滴注,一次240万U,每6小时或4小时1次。或阿莫西林,口服,一次0.5~1 g,一日3次。或头孢唑林,静脉滴注,一次1 g每8小时1次,或头孢呋辛酯口服,0.5 g每8小时1次,加(或不加)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剂量同慢性支气管炎加重。疗程7~10日。
◆ 次选药物:多西环素,口服,一次0.1 g,每12小时1次。或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剂量同慢性支气管炎加重疗程7~10日。
◆ 说明: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中介水平者,仍可选用青霉素,但需提高剂量240万U,每4或6小时1次。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故不宜单独应用大环内酯类,但对非典型病原菌仍有良好疗效。
(2)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
◆ 可能病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等。
◆ 首选药物:头孢呋辛,静脉滴注一次1.5 g,每8小时1次,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或静脉滴注。或氨苄西林舒巴坦,静脉滴注,一次1.5 g,每8小时1次,加(或不加)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剂量同青壮年者);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疗程7~10日。
◆ 次选药物: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一次0.2 g,每12小时1次,或莫西沙星口服,或静脉滴注,0.4 g,一日1次。
(3)需住院、但不需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
◆ 可能病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包括厌氧菌的混合感染、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
◆ 首选药物: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静脉滴注。或氨苄西林舒巴坦,静脉滴注,加大环内酯类,静脉滴注。或莫西沙星,静脉滴注。剂量均同青壮年者。
◆ 次选药物:头孢曲松,静脉滴注,1~2 g,一日1次,或头孢噻肟,静脉滴注,一次2 g,每8小时1次,加大环内酯类,静脉滴注。
◆ 说明:肺炎链球菌等一般细菌感染,疗程为7~10日,或退热后72小时停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或厌氧菌感染,疗程应大于2周。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感染,疗程10~14日。军团菌感染,疗程14~21日。
(4)需住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患者
◆ 可能病原菌:肺炎链球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流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等。
◆ 首选药物: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者,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静脉滴注,加大环内酯类,静脉滴注。或莫西沙星,静脉滴注,加阿米卡星,静脉滴注,一次0.4~0.6 g,一日1次。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氨苄西林舒巴坦,静脉滴注,加大环内酯类,静脉滴注。或厄他培南,静脉滴注,一次1 g,一日1次,加大环内酯类。疗程7~14日。
◆ 次选药物:有铜绿假单胞菌危险因素者:头孢他啶,静脉滴注,2.0 g,每8小时1次;或头孢吡肟,静脉滴注,一次2 g,每12小时1次;或哌拉西林唑巴坦,静脉滴注,一次4.5 g,每8小时1次;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一次2 g,每8小时1次;或亚胺培南,静脉滴注,一次0.5 g,每8小时1次;或美罗培南,静脉滴注,一次1 g,每8小时1次;均加大环内酯类,静脉滴注。或喹诺酮类,静脉滴注,加氨基糖苷类,静脉滴注。疗程14~21日。
◆ 说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患结构性肺疾病如支气管扩张、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近期曾用广谱抗生素,近期曾住院,长期住康复护理院等。
9.2.2.4 医院获得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的治疗如下。
(1)早发性无多重耐药病原菌危险因素者(起病于住院5日以内)
◆ 可能病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抗生素敏感肠道埃希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沙雷杆菌、肠杆菌属等)。
◆ 首选药物: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或氨苄西林舒巴坦,或厄他培南,或莫西沙星。剂量同社区获得性肺炎需住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患者部分。
◆ 次选药物:莫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
◆ 说明:耐多药危险因素有:近3个月曾用广谱抗生素,近3个月曾住院≥5日,所住社区或医院有高发耐药菌,常住康复护理院者,在门诊慢性透析者,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或用免疫抑制药治疗者。
(2)晚发性有多重耐药病原菌危险因素者(起病于住院≥5日后)
◆ 可能病原菌:同早发性者以及耐多药病原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产超广谱酶(ESBL)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首选药物:头孢他啶,或头孢吡肟,或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加阿米卡星(剂量同社区获得性肺炎需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部分)或环丙沙星加万古霉素,静脉滴注,一次1 g,每12小时1次,或加替考拉宁,静脉滴注,首日一次200~400 mg,每12小时1次;以后一次200~400 mg,一日1次;或加利奈唑胺,静脉滴注,600 mg,每12小时1次。疗程14~21日。
◆ 次选药物:阿米卡星。或用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静脉滴注,均一次200 mg,每12小时1次)代替。对军团菌感染可用大环内酯类和(或)氟喹诺酮类。疗程14~21日。
9.2.2.5 肺脓肿
肺脓肿(lung abscess)的治疗如下。
◆ 可能病原菌: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杆菌科细菌。
◆ 首选药物:青霉素(剂量同社区获得性肺炎青壮年,无基础病患者部分)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静脉滴注,1.2 g,每6或8小时1次。或氨苄西林舒巴坦,静脉滴注,一次3 g,每8小时1次;或头孢呋辛,静脉滴注,剂量同上。均加甲硝唑,静脉滴注,一次0.5 g,每8或12小时1次。
◆ 次选药物:头孢曲松,静脉滴注,一次2 g,一日1次。或头孢噻肟,静脉滴注,一次2 g,每8小时1次;或莫西沙星,静脉滴注。均加甲硝唑或克林霉素,静脉滴注,一次0.6 g,每12小时1次或莫西沙星,静脉滴注。
◆ 说明:如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可加阿米卡星;如病原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用万古霉素,静脉滴注,一次1 g,每12小时1次(或相当剂量的去甲万古霉素)。
9.2.3 消化系统感染及其药物治疗
9.2.3.1 胃肠炎及其药物治疗
胃肠炎(gastroenteritis)的治疗如下。
◆ 可能病原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空肠弯曲菌、大肠埃希菌、病毒、寄生虫。
◆ 首选药物:①非感染性腹泻:单纯补液治疗,无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多数为自限性。②感染性腹泻: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口服,成人一次0.1~0.2g,一日2次,或环丙沙星成人一次0.25g,一日2次。严重者给予静脉滴注。
◆ 次选药物:复方磺胺甲唑片,一次2片,口服,一日2次;或小檗碱,一次0.3 g,口服,一日3次。或氨苄西林,一次1~2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重症可用头孢曲松,一次1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头孢噻肟,一次1~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 说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调整治疗方案。
9.2.3.2 弧菌性感染及其药物治疗
(1)霍乱弧菌感染(霍乱):见9.1.19
(2)副溶血弧菌感染
◆ 首选药物:轻症可以自愈。重症用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一次0.2 g,每12小时1次;或多西环素口服,一次0.1 g,一日2次;或头孢曲松静脉滴注,一次1 g,每12小时1次。
◆ 次选药物:多西环素,口服,一次0.1 g,一日2次。或双剂量的复方磺胺甲唑片或喹诺酮类药物(多西环素首剂加倍)。
9.2.3.3 胆道感染及其药物治疗
◆ 可能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等。
◆ 首选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1~2 g或1.5~3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次;加甲硝唑0.5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头孢曲松1~2 g,静脉滴注一日1次;加甲硝唑0.5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莫西沙星400 mg静脉滴注,一日1次。
◆ 次选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滴注,一次4.5 g,每8小时1次。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一次3 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
◆ 说明: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氨曲南,一次1~2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危重患者可选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静脉滴注,一次0.5~1 g,每8小时1次。
9.2.3.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其药物治疗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治疗如下
◆ 可能病原菌:肠杆菌科、肠球菌属偶有厌氧菌。
◆ 首选药物:腹水中性粒细胞>250×106/L,经验性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一次2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或头孢噻肟,一次2 g,静脉滴注,每1小时1次。或头孢曲松,静脉滴注,一次1~2 g,一日1次。
◆ 次选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滴注,一次4.5 g,每8小时1次。氨苄西林舒巴坦,静脉滴注,一次1.5 g,每8小时1次。
◆ 说明:腹水细菌培养出结果后,立即选择敏感的窄谱抗生素。疗程至少2周。
9.2.3.5 继发性腹膜炎及其药物治疗
继发性腹膜炎(secondary peritonitis)的治疗如下。
◆ 可能病原菌: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属、拟杆菌属。
◆ 首选药物:上消化道穿孔所致患者宜选用二、三代头孢菌素或广谱青霉素类。下消化道穿孔所致者宜选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静脉滴注,一次3.2 g,每6小时1次。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一次4.5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
◆ 次选药物:重症选用美罗培南,静脉滴注,一次1.0 g,一日2~3次。或亚胺培南西司他汀,一次0.5 g,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或头孢吡肟,静脉滴注,一次1~2 g,每12小时1次;加甲硝唑静脉滴注,0.5 g,每12小时1次。
◆ 说明:青霉素类过敏者使用莫西沙星,静脉滴注,一次400 g,每日1次,加甲硝唑,静脉滴注,一次0.5 g,每12小时1次。
9.2.3.6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及其药物治疗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peritonitis)的治疗如下。
◆ 可能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阴性杆菌。
◆ 首选药物:选用去甲万古霉素,静脉滴注,一次15 mg/kg,每12小时1次,加哌拉西林,静脉滴注,一次2~4 g,每8小时1次。重度感染可在腹膜透析液中加入抗菌药。
◆ 次选药物:万古霉素,静脉滴注,一次15 mg/kg,每12小时1次,加抗假单胞菌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静脉滴注,一次2 g,每12小时1次。
◆ 说明:去甲万古霉素要监测血药浓度。
9.2.3.7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感染及其药物治疗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感染(complicated infection with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的治疗如下。
◆ 可能病原菌:肠杆菌科、肠球菌属、厌氧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属。
◆ 首选药物:首选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一次3.2 g,每6小时1次。或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静脉滴注,一次4.5 g,每8小时1次。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1~2 g,每12小时1次。
◆ 次选药物:可选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静脉滴注,一次0.5 g,每8~12小时1次。或美罗培南,静脉滴注,一次1 g,每8~12小时1次。或氟喹诺酮类,如莫西沙星,静脉滴注,一次0.4 g,一日1次,
9.2.4 心血管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
本处主要介绍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及其药物治疗。
(1)初始经验治疗:常见为病原菌有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念珠菌属、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等感染。
◆ 首选药物:首选苯唑西林,静脉滴注,一次1~2 g,每4小时1次,加庆大霉素,静脉滴注,一次80 mg,每8小时1次。或首选青霉素静脉滴注,一次400万U,每6小时1次。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静脉滴注,一次1.2 g,每8小时1次。或氨苄西林,一次2~3 g,每6小时1次。加阿米卡星,静脉滴注,一次0.4 g,一日1次。疗程一般4~6周。
◆ 次选药物:若有心脏修补术或者青霉素过敏,或者怀疑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可用万古霉素,静脉滴注,15 mg/kg,每12小时1次,加利福平,一次0.3 g,口服,一日2~3次。
◆ 说明:对于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和真菌性心内膜炎,疗程需要6~8周或更长,以降低复发率。应用庆大霉素和万古霉素时要监测血药浓度和药物对耳、肾的毒性。
(2)葡萄球菌属感染
◆ 首选药物:①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患者首选苯唑西林,一次1~2 g,静脉滴注,每4小时1次,可以联合阿米卡星,静脉滴注,一次0.4 g,一日1次。治疗至少4周。若为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则疗程至少6周。②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患者首选去甲万古霉素(剂量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部分),联合磷霉素钠,静脉滴注,一次2~4 g,每8小时1次。
◆ 次选药物:①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属患者,如果对青霉素过敏,可用万古霉素,静脉滴注,一次15 mg/kg,每12小时1次。②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属患者,也可以用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一日0.6~0.9 g,分1~2次口服。
(3)草绿色链球菌感染
◆ 首选药物:①青霉素敏感株患者,青霉素,静脉滴注,一次400万U,每4小时1次;加(或不加)庆大霉素,静脉滴注,一次1 mg/kg,每8小时1次。或头孢曲松,静脉滴注,一次2 g,一日1次。②青霉素相对耐药株患者,万古霉素,静脉滴注,一次15 mg/kg,每12小时1次;或去甲万古霉素,静脉滴注,一次0.8 g,每12小时1次。对青霉素高度耐药时可用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静脉滴注,一次0.2~0.4 g,一日1次,加庆大霉素(剂量同前)。
◆ 次选药物:①青霉素敏感株患者次选是青霉素,静脉滴注,一次200万~400万U,每6小时1次。加阿米卡星,静脉滴注,一次0.4 g,一日1次。②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万古霉素,静脉滴注,一次15 mg/kg,每12小时1次。
◆ 说明:单独应用青霉素或万古霉素治疗完全敏感的链球菌性心内膜炎应持续4周。治疗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至少用药6周。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和万古霉素均耐药者选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静脉滴注,一次0.5 g,每8小时1次,加氨苄西林,静脉滴注,一次2~3 g,每6小时1次。治疗更耐药的病原菌用4~6周。
(4)肠球菌属感染
◆ 首选药物:青霉素,1 800万~3 000万U,分6次静脉滴注或24小时持续静脉滴注;联合庆大霉素,一次1 mg/ kg,每8小时1次。或氨苄西林,静脉滴注,一次2 g,每4小时1次,联合庆大霉素,一次1 mg/kg,每8小时1次。
◆ 次选药物:万古霉素,静脉滴注一次15 mg/kg,每12小时1次。或去甲万古霉素,静脉滴注,一次0.8 g,每1小时1次;联合庆大霉素,静脉滴注,一次1 mg/kg,每8小时1次(仅用于对β-内酰胺酶类过敏者)。利奈唑胺,静脉滴注,一次0.6 g,每12小时1次,疗程2~4周。
◆ 说明:头孢菌素不推荐作为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药物,因为其对肠球菌的作用较差。利奈唑胺的使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仅限于治疗MRSA和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
(5)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 首选药物:哌拉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静脉滴注,一次1.2 g,每6小时1次。联合氨基糖苷类。
◆ 次选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或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药复方制剂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6)念珠菌属感染
◆ 首选药物: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一次0.6 mg/kg,一日1次。1周后,一次0.8 mg/kg,口服,隔日1次,至手术后6~8周。联合氟胞嘧啶,一日100~150 mg/kg,分4次口服,或分2次静脉滴注。
◆ 说明:肾功能损害者剂量宜减少。
9.2.5 血液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
9.2.5.1 社区获得性败血症及其药物治疗
社区获得性败血症(community aquired septicemia)的治疗如下。
◆ 可能病原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属等。
◆ 首选药物:广谱的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类,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滴注一次4.5 g,每8小时1次;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一次3 g,每小时1次。或广谱的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静脉滴注,一次2 g,每12小时1次。或头孢噻肟,静脉滴注,一次2 g,每12小时1次。如为疑似假单胞菌感染或为严重败血症或患者近期出院,可加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 次选药物:如疑似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可加用万古霉素,静脉滴注,一次15 mg/kg,每12小时1次。或替考拉宁,静脉滴注,第1日0.4 g,次日起减半,一次0.2 g,一日1次。如疑似厌氧菌感染可应用广谱头孢菌素,加甲硝唑,静脉滴注,一次0.5 g,每12小时1次。
◆ 说明:去甲万古霉素要监测血药浓度。
9.2.5.2 医院获得性败血症及其药物治疗
医院获得性败血症(hospital-aquired septicemia)的治疗如下。
◆ 可能病原菌: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厌氧菌、真菌。
◆ 首选药物:广谱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如头孢他啶,一次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或8小时1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一次4.5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一次3.2 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或亚胺培南西司他汀,一次0.5 g,静脉滴注,每8小时或12小时1次。或美罗培南,一次0.5 g,静脉滴注,每8小时或12小时1次。
◆ 次选药物:如疑似假单胞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或严重脓血症等,可加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如疑似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加用万古霉素,一次15 mg/k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替考拉宁,一次0.4 g,静脉滴注,一日1次,次日起减半,一次0.2 g,一日1次。如疑似厌氧菌感染,可应用广谱头孢菌素类,加甲硝唑一次0.5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 说明:真菌性败血症应给予相应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9.2.5.3 血管导管类败血症及其药物治疗
◆ 可能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或白色念珠菌。
◆ 首选药物:万古霉素,一次15 mg/ k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替考拉宁,一次0.4 g,静脉滴注,一日1次,次日起减半,一次0.2 g,一日1次。
◆ 次选药物:如怀疑为革兰阴性菌脓毒病,特别是免疫功能受损者,选用广谱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如怀疑为大肠埃希菌,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 说明:如怀疑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或念珠菌导致的感染,应考虑除去血管内导管。去甲万古霉素要监测血药浓度。
9.2.6 骨关节肌肉感染的药物治疗
9.2.6.1 骨髓炎及其药物治疗
骨髓炎(osteomyelitis)的治疗如下。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 首选药物:青霉素,一次240万~320万U;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静脉滴注,一次1.2~2.4 g,每8小时1次。
◆ 次选药物:万古霉素,静脉滴注,一次0.5 g,每8或每12小时1次。利奈唑胺,静脉滴注,一次600 mg,每12小时1次。
◆ 说明:急性者疗程4~5周,慢性者疗程至少12周。如有死骨应手术去除。
①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AA)感染
◆ 首选药物:青霉素,剂量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 次选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剂量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②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
◆ 首选药物:万古霉素,静脉滴注,一次0.5 g,每8小时1次。或替考拉宁,静脉滴注,一次0.4 g,一日1次。骨髓炎的疗程推荐为3周。
◆ 次选药物:利奈唑胺,静脉滴注,一次0.6 g,每12小时1次。或加用夫西地酸或利福平。
(2)链球菌感染
◆ 首选药物:青霉素,剂量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 次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静脉滴注,一次0.6~0.9 g,每8或12小时1次。
9.2.6.2 化脓性关节炎及其药物治疗
化脓性关节炎(sappurant arthritis)的治疗如下。
(1)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
◆ 首选药物:同MSSA感染骨髓炎。
◆ 次选药物:同MSSA感染骨髓炎。
◆ 说明:关节腔内有异物要手术清除。
(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
◆ 首选药物:同MRSA感染骨髓炎。
◆ 次选药物:同MRSA感染骨髓炎。
◆ 说明:脓液多时要引流并清除异物
9.2.6.3 肌间脓肿及其药物治疗
肌间脓肿(intramuscular abscess)的治疗如下。
(1)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
◆ 首选药物:同MSSA感染骨髓炎。
◆ 次选药物:同MSSA感染骨髓炎。
◆ 说明:首先要引流。
(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
◆ 首选药物:同MRSA感染骨髓炎。
◆ 次选药物:同MRSA感染骨髓炎。
◆ 说明:首先要引流。
9.2.7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
9.2.7.1 急性肾盂肾炎及其药物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acute pyelonephritis)的治疗如下。
◆ 可能病原菌:大肠埃希菌或其他肠杆菌科。
◆ 首选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静脉滴注,一次1.2 g,每8小时或12小时1次。或氨苄西林舒巴坦,静脉滴注,一次1.5 g,每8小时或12小时1次,疗程10~14日,有并发症的适当延长。
◆ 次选药物:头孢唑林,静脉滴注一次2 g,每12小时1次。或头孢呋辛静脉滴注,一次1.5 g,每12小时1次或环丙沙星,静脉滴注,一次0.4 g,每12小时1次。或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一次0.5 g,一日1次。
◆ 说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尽量少用,最好做敏感试验后再用。
9.2.7.2 慢性肾盂肾炎及其药物治疗
慢性肾盂肾炎(chronic pyelonep hritis)的治疗如下。
◆ 可能病原菌:大肠埃希菌或其他肠杆菌科。
◆ 首选药物:同急性肾盂肾炎,可以先用静脉滴注,热退后改为口服。疗程可延长至14~28日;个别反复发作者可用4~6周。
◆ 次选药物:同急性肾盂肾炎。
◆ 说明:多喝水使尿增加,如有积水需找出引起积水的原因,在解除病因(如输尿管狭窄等)的同时用抗感染药物。
9.2.7.3 急或慢性肾盂肾炎及其药物治疗
急或慢性肾盂肾炎(acute or chroni pyelonephritis)的治疗如下。
◆ 可能病原菌:肠球菌。
◆ 首选药物:磷霉素钠,口服,一次4 g,一日2次。或替考拉宁,静脉滴注一次400 mg,一日1次。
◆ 次选药物:利奈唑胺,口服或静脉滴注,一次600 mg,每12小时1次。
9.2.7.4 下尿路感染及其药物治疗
下尿路感染(lower urinary trac infection)的治疗如下。
(1)大肠埃希菌或其他肠杆菌科、肠球菌感染
◆ 首选药物:同急或慢性肾盂肾炎。
◆ 次选药物:用药同上。亦可用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口服,剂量均为一次0.25 g,一日3~4次。
(2)大肠埃希菌或肠球菌感染
◆ 首选药物:复方磺胺甲唑片,口服,一次2片,一日2次。环丙沙星,静脉滴注,一次0.4 g,每12小时1次。或左氧氟沙星,口服,一次0.5 g,一日1次。
9.2.7.5 非淋病性尿道炎和非特异性生殖道感染及其药物治疗
非淋病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和非特异性生殖道感染(nonspecific genital infection)的治疗如下。
◆ 可能病原菌:衣原体或毛滴虫。
◆ 首选药物:多西环素,口服,一次100 mg,一日2次,疗程7日。或阿奇霉素,口服,一次0.5 g,一日1次,连用3日;或阿奇霉素,首日口服0.5 g,次日起一日1次0.25 g,连服4日。对衣原体感染亦可选用阿奇霉素单剂量1 g顿服。
◆ 次选药物:对复发性或迁延性者用甲硝唑,单剂量2 g顿服,加红霉素,口服,一次0.5g,一日4次,疗程7日。
◆ 说明:性伴侣应同时治疗。
9.2.7.6 盆腔炎性疾病及其药物治疗
盆腔炎常为需养菌、厌氧菌和衣原体的混合感染,常见病原菌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其药物治疗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但患者在获得药敏结果之前需给予经验性治疗,依据疾病严重程度选择可能方式和抗菌药。用药的足量、足疗程十分重要。
9.2.7.6.1 经验性治疗
(1)非静脉药物治疗(或门诊治疗):若患者一般情况好,症状轻,能耐受口服抗生素,并有随访条件,可门诊治疗。下列药物可覆盖盆腔炎常见的病原体。
◆ 首选药物:氧氟沙星,口服,一次400 mg,一日2次(或左氧氟沙星,口服,一次500 mg,一日1次),同时加用甲硝唑,口服,一次500 mg,一日2次,连服共14日。或莫西沙星,口服,一次400 mg,一日1次,连服共14日。
◆ 次选药物:头孢曲松,肌内注射,单次给药250 mg(或头孢西丁2 g,肌内注射),加丙磺舒1 g,口服,均单次给药;或其他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唑肟、头孢噻肟等,加用多西环素,口服,一次100 mg,12小时1次;或米诺环素100 mg,口服,12小时1次;或阿奇霉素,口服,一次0.5 g,12小时1次,共14日,或甲硝唑,口服,一次500 mg,一日2次。其中头孢西丁可以更好地覆盖厌氧菌,而头孢曲松可以更好地覆盖淋病奈瑟菌。
◆ 说明:首选药物替代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加用多西环素可以获得短期的临床效果,但胃肠道反应可能会影响该方案的依从性。口服药物治疗持续72小时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应重新确认诊断并调整治疗方案。
(2)静脉药物治疗(或住院治疗):若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严重应住院治疗。
◆ 首选药物:头孢替坦,静脉滴注,一次2 g,12小时1次;或头孢西丁,静脉滴注,一次2 g,6小时1次。加用多西环素,口服,100 mg,12小时1次,或米诺环素,口服,100 mg,12小时1次;或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或口服,一次0.5 g,12小时1次。但需特别注意的是:①其他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肟、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也可能对盆腔炎性疾病有效,并有可能代替头孢替坦和头孢西丁,但后两者的抗厌氧菌效果更强。②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的患者,通常在应用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或阿奇霉素)的基础上,加用克林霉素或甲硝唑,可更有效地对抗厌氧菌。③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的患者,应用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或阿奇霉素)加甲硝唑或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或阿奇霉素)加克林霉素比单纯应用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或阿奇霉素)对治疗厌氧菌感染更有效。④临床症状改善后,继续静脉给药至少24小时,然后转为口服药物治疗,共持续14日。
◆ 次选药物:克林霉素900 mg,静脉滴注,8小时1次。加用硫酸庆大霉素负荷剂量(2 mg/kg),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维持剂量为1.5 mg/kg,8小时1次。也可采用每日1次给药。应注意的是:①临床症状改善后,继续静脉给药至少24小时,继续口服克林霉素450 mg,一日1次,共14日。②注意硫酸庆大霉素的不良反应。
◆ 说明:首选药物的替代药物:①氧氟沙星,静脉滴注,400 mg,12小时1次,加用甲硝唑,静脉滴注,一次500 mg,8小时1次;或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12小时1次,加用甲硝唑500 mg,静脉滴注,8小时1次;或莫西沙星400 mg,静脉滴注,一次500 mg,12小时1次。②氨苄西林舒巴坦钠,静脉滴注,1次3 g,6小时1次,加用多西环素,口服,100 mg,12小时1次,或米诺环素,口服,一次100 mg,12小时1次;或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或口服,一次0.5 g,一日1次。
9.2.7.6.2 针对敏感菌性治疗
(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
◆ 首选药物:①甲氧西林敏感菌株:苯唑西林,静脉滴注,一次1~2 g,每4小时1次。或氯唑西林,静脉滴注,一次1~2 g,每8小时1次。②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去甲万古霉素,静脉滴注,一次15 mg/kg,每12小时1次。
◆ 次选药物:①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头孢唑啉,静脉滴注,一次1 g,每8小时1次。或头孢呋辛,静脉滴注,一次1.5 g,每8小时1次。或克林霉素,静脉滴注,一次0.6 g,每12小时1次。②甲氧西林耐药菌株:替考拉宁,静脉滴注,首日一次0.4 g,次日起减半,一次0.2 g,一日1次。利奈唑胺,静脉滴注,一次0.6 g,每12小时1次。或利福平,口服,一次0.6~0.9 g,分1~2次服用。
(2)肠球菌属感染
◆ 首选药物:氨苄西林,一次2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或青霉素,加氨基糖苷类。
◆ 次选药物:去甲万古霉素,一次15 mg/k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克林霉素,一次0.6~0.9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加多西环素,一次100 mg,口服,一日2次,连用14日。
(3)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 首选药物:青霉素,一次240万U,静脉滴注,每4小时或6小时1次。或氨苄西林,一次2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
◆ 次选药物:头孢唑啉,一次1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或头孢呋辛,一次1.5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或克林霉素,一次0.6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感染
◆ 首选药物:①非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菌株: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吡肟,一次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②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菌株: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一次4.5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或头孢哌酮舒巴坦,一次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 次选药物: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5)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感染
◆ 首选药物:头孢吡肟,一次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氟喹诺酮类
◆ 次选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头孢他啶,一次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6)沙雷菌属感染
◆ 首选药物:头孢他啶,一次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其他第三代头孢菌素。
◆ 次选药物:头孢吡肟,一次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头孢哌舒巴坦一次1.5~3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次。或氨基糖苷类。
(7)不动杆菌属感染
◆ 首选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静脉滴注,一次1.5 g,每8小时1次。或头孢哌酮舒巴坦,一次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 次选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头孢吡肟,静脉滴注,一次2 g,每12小时1次。或碳青霉烯类。
(8)脆弱拟杆菌感染
◆ 首选药物:甲硝唑,静脉滴注,一次0.5 g,每12小时1次。或替硝唑,口服,一日2 g,连服2日。
◆ 次选药物:氯霉素,静脉滴注,一次1 g,每12小时1次。或克林霉素,静脉滴注,一次0.6 g,每12小时1次。
(9)淋病奈瑟菌感染
◆ 首选药物:头孢曲松,静脉滴注一次1 g,每12小时1次。或大观霉素。
◆ 次选药物:多西环素,口服,一次0.1 g,一日2次。
(10)沙眼衣原体感染
◆ 首选药物:多西环素,口服,一次0.1 g,一日2次,口服。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次选药物: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一次0.2 g,每12小时1次。或莫西沙星,静脉滴注,一次0.4 g,一日1次。
9.2.8 感染药物预防
9.2.8.1 新生儿链球菌病的预防
新生儿链球菌病(neonatal streptococcal infection)的治疗如下。
◆ 可能病原菌:B族链球菌。
◆ 首选药物:分娩期预防用药,青霉素,静脉滴注,首剂500万U,然后250万U,每4小时或6小时1次。或氨苄西林,静脉滴注,首剂2 g,然后1 g,每4小时或6小时1次。
◆ 次选药物:青霉素过敏者,克林霉素,静脉滴注,一次600 mg,每8小时1次,或红霉素,静脉滴注,一次500 mg,每8小时1次;非高危过敏反应者可用头孢唑啉,静脉滴注,首剂2 g,然后1 g,每8小时1次。
◆ 说明:以下情况需治疗:①妊娠35~37周阴道拭子培养B族链球菌(GBS)阳性;②既往分娩婴儿有侵入性GBS感染;③羊膜早破≥18小时;④分娩时体温≥38℃。
9.2.8.2 脾切除后菌血症的预防
◆ 可能病原菌:肺炎链球菌(90%),脑膜炎球菌,B型流感杆菌。
◆ 首选药物:5岁以内患镰状细胞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无脾小儿,阿莫西林,口服,20 mg/kg,一日1次。或青霉素V钾,口服,一次125 mg,一日2次,服至5岁。5岁以上脾切除后用青霉素V钾,口服,一次250 mg,一日2次,至少1年。
◆ 次选药物:青霉素过敏者,复方磺胺甲唑片,口服,以其中甲氧苄啶含量8~12 mg计,分2次服。或克拉霉素,口服,7.5 mg/kg,每12小时1次。
◆ 说明:定期进行免疫接种,确保按时使用肺炎球菌疫苗、流感杆菌疫苗及四价脑膜炎球菌疫苗。
9.2.8.3 细菌性心内膜炎
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须行牙科有创操作或呼吸道有创操作或泌尿道有创操作时。
◆ 可能病原菌:草绿链球菌,其他链球菌,肠球菌,葡萄球菌。
◆ 首选药物:麻醉诱导时阿莫西林静脉给药1 g,6小时后口服500 mg;或麻醉诱导时阿莫西林静脉给药1 g +阿米卡星静脉给0.4 g,6小时后阿莫西林口服500 mg。
◆ 次选药物:青霉素过敏者,操作前万古霉素静脉给药1 g(用100分钟滴完);或操作前替考拉宁静脉给药400 mg;或操作前克林霉素静脉给药300 mg,6小时后静脉给药150 mg。
9.2.8.4 风湿热复发
◆ 可能病原菌:A族链球菌。
◆ 首选药物:阿莫西林口服250~500 mg,一日2次,服用数月或更长。
◆ 次选药物:青霉素过敏者,红霉素口服250 mg,一日2次,服用数月或更长。
◆ 说明:不能坚持长疗程者,可定期做咽拭子培养,发现A族链球时按急性链球菌咽炎给予青霉素类或红霉素类治疗1个疗程。
9.2.8.5 接触流行性脑膜炎患者后
◆ 可能病原菌:脑膜炎球菌。
◆ 首先药物:球丙沙星口服400 mg,单剂量;2~5岁儿童125 mg,5~12岁儿童250 mg;或头孢曲松肌内注射250 mg,单剂量,12岁以下儿童125 mg。
9.2.8.6 未 免疫或部分免疫者接触百日咳患者后
◆ 可能病原菌:百日咳鲍特菌。
◆ 首选药物:成人或8岁以上儿童红霉素口服250~500 mg,每6小时1次,用7日;2岁以下儿童125 mg,每6小时1次,用7日;2~8岁儿童250 mg,每6小时1次,用7日。
9.2.8.7 接触白喉患者后
◆ 可能病原菌:白喉棒状杆菌
◆ 首选药物:红霉素口服500 mg,每6小时1次,用7日;2岁以下儿童125 mg,每6小时1次,用7日;2~8岁儿童250 mg,每6小时1次,用7日。
9.2.8.8 性接触或被强暴后的预防
◆ 可能病原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梅毒螺旋体。
◆ 首选药物:头孢曲松,肌内注射,一次500 mg,一日1次,加多西环素,口服,一次100 mg,一日2次,服7日。或头孢克肟,口服,一次400 mg,加阿奇霉素,口服,一次1 g;均服1次。
◆ 次选药物:对3个月内的性暴露可行假定性梅毒治疗,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一次240万U,1次。或头孢曲松,肌内或静脉滴注1 g,一日1次,用8~10日。或多西环素,口服,一次100 mg,一日2次,共14日。
◆ 说明:性暴露后初始检查包括:淋球菌培养,血清梅毒、乙型肝炎、HIV检测;1~2周后复查性传播疾病;若梅毒和HIV血清学阴性,第6、12、24周复查。
9.2.9 手术感染的药物预防
预防性抗菌药物只给予有使用指征的患者,主要是:①Ⅱ类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或污染切口)中-大型手术,例如进入消化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术;②清洁切口手术但创伤大、时间长、涉及重要器官、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者,例如开颅手术,心、大血管手术,门静脉高压症手术;③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例如置入人工血管、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④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例如高龄(>65岁)、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免疫功能低下等。
头孢菌素是比较理想的预防用药。Ⅰ类切口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是最基本的用药。Ⅱ、Ⅲ类切口手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机会加大或病情复杂、风险增高时,可选用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耳、肾毒性,不是理想的预防用药。一般不用喹诺酮类作为预防药物(可用于经直肠前列腺活检术)。
头孢菌素应在手术开始前30~60分钟给予;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应追加个剂量。一般的择期手术,手术结束后无需再用药或用药不应超过24小时。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或安放人工植入物者,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到手术后48小时,至多到72小时。
各类手术的预防用药,见表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