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可分为原虫病(主要包括疟疾、黑热病、弓形虫病、阿米巴病和滴虫病等)、吸虫病(主要包括血吸虫病等)、线虫病(主要包括钩虫病、蛔虫病、蛲虫病、鞭虫病、丝虫病等)和绦虫病(带绦虫病、包虫病等)。
9.8.1 疟疾及其药物治疗和预防
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感染的疾病。我国卫生部于2009-07-06公布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修订稿)》所规定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如下(注:方案中剂量均为成人剂量,儿童剂量按体重或年龄递减)。
9.8.1.1 间日疟的药物治疗
首选氯喹加伯氨喹。治疗无效时,可选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的口服剂型进行治疗。
氯喹加伯氨喹:氯喹口服总剂量1 200 mg。第1日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日各服1次,一次300 mg。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从服用氯喹的第1日起,同时服用伯氨喹,一日1次,每次22.5 mg,连服8日。
9.8.1.2 卵形疟和三日疟的药物治疗
同间日疟。
9.8.1.3 恶性疟的药物治疗
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包括青蒿琥酯加阿莫地喹、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萘酚喹、复方青蒿素等。
(1)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口服总剂量青蒿琥酯和阿莫地喹各12片(青蒿琥酯每片50 mg,阿莫地喹每片150 mg),每日顿服青蒿琥酯片和阿莫地喹片各4片,连服3日。
(2)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口服总剂量8片(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 mg,磷酸哌喹320 mg),首剂2片,首剂后6~8小时、24小时、32小时各服2片。
(3)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口服总剂量8片(每片含萘酚喹50 mg,青蒿素125 mg),一次服用。
(4)复方青蒿素片:口服总剂量4片(每片含青蒿素62.5 mg,哌喹375 mg),首剂2片,24小时后再服2片。
9.8.1.4 重症疟疾的药物治疗
可应用注射剂,如青蒿素类药物的注射剂(包括蒿甲醚和青蒿琥酯)或磷酸咯萘啶注射剂。选用以下方案:
(1)蒿甲醚注射剂:肌内注射每日1次,每次80 mg,连续7日,首剂加倍。若病情严重时,首剂给药后4~6小时可再肌注80 mg。
(2)青蒿琥酯注射剂:静脉注射每日1次,每次60 mg,连续7日,首剂加倍。若病情严重时,首剂给药后4~6小时,可再静脉注射60 mg。
采用上述两种注射疗法治疗,患者病情缓解并且能够进食后,改用ACT口服剂型,再进行一个疗程治疗。
(3)咯萘啶注射剂: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总剂量均为480 mg。每日1次,每次160 mg,连续3日。需加大剂量时,总剂量不得超过640 mg。
9.8.1.5 妊娠期疟疾的药物治疗
孕妇患间日疟可采用氯喹治疗。孕期3个月以内的恶性疟患者可选用磷酸哌喹,孕期3个月以上的恶性疟患者采用ACT治疗。孕妇患重症疟疾应选用蒿甲醚或青蒿琥酯注射剂治疗。
9.8.1.6 间日疟的休止期根治
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每日次,每次22.5 mg,连服8日。
9.8.1.7 预防性用药
选用以下方案:
(1)哌喹:1个月1次,每次服600 mg,睡前服。
(2)氯喹:7~10日服1次,每次服300 mg。
9.8.1.8 抗疟原虫药
氯喹[基(基),保(甲)]
Chloroquine
【适应证】(1)用于治疗对氯喹敏感的恶性疟、间日疟及三日疟。(2)可用于疟疾症状的抑制性预防。(3)也可用于治疗肠外阿米巴病、结缔组织病、光敏感性疾病(如日晒红斑)等。
【注意事项】(1)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病、重型多型红斑、血卟啉病、银屑病及精神病患者慎用。(2)氯喹可引起胎儿脑积水、四肢畸形及耳聋。(3)耐氯喹者效果不佳。(4)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慎用
【禁忌证】孕妇禁用。
【不良反应】(1)氯喹用于治疗疟疾时,不良反应较少,口服一般可能出现的反应有:头晕、头痛、眼花、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瘙痒、皮疹、甚至剥脱性皮炎、耳鸣、烦躁等。反应大多较轻,停药后可自行消失。(2)在治疗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及结缔组织疾病时,用药量大,疗程长,可能会有较重的反应,常见者为对眼的毒性,因氯喹可由泪腺分泌,并由角膜吸收,在角膜上出现弥漫性白色颗粒,停药后可消失(3)氯喹相当部分在组织内蓄积,久服可致视网膜轻度水肿和色素聚集,出现暗点影响视力,常为不可逆。(4)氯喹还可损害听力,妊娠妇女大量服用可造成小儿先天性耳聋,智力迟钝、脑积水、四肢缺陷等。(5)氯喹偶可引起窦房结的抑制,导致心律失常、休克,严重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而导致死亡。(6)氯喹尚可导致药物性精神病、白细胞减少、紫癜、皮疹皮炎,光敏性皮炎乃至剥脱性皮炎、银屑病、毛发变白、脱毛、神经肌肉痛、轻度短暂头痛等。(7)溶血、再障、可逆性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等较为罕见。
【用法与用量】(1)口服:①成人常用量:间日疟,口服首剂1 g,第2、3日各0.75 g。抑制性预防疟疾,口服一周1次,一次0.5 g。肠外阿米巴病,口服一日1 g,连服2日后改为一日0.5 g,总疗程为3周。类风湿关节炎,一日0.25~0.5 g,待症状控制后,改为0.125 g,一日2~3次,需服用6周至6个月才能达到最大的疗效,可作为水杨酸制剂及递减肾上腺皮质激素时的辅助药物。②儿童常用量:间日疟,口服首次剂量按体重10 mg/kg(以氯喹计算,以下同),最大量不超过600 mg,6小时后按体重5 mg/kg再服1次,第2、3日一日按体重5 mg/kg。肠外阿米巴病,一日按体重口服10 mg/kg(最大量不超过600 mg),分2~3次服,连服2周,休息1周后,可重复1个疗程。(2)静脉滴注:氯喹注射液禁止做静脉注射,不宜做肌内注射。①成人:脑型疟患者第1日静脉滴注18~24 mg/kg(体重超过60 kg者按60 kg计算),第2日12 mg/kg,第3日10 mg/kg。浓度为每0.5 g磷酸氯喹加入10%葡萄糖溶液或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分钟12~20滴。②儿童:剂量同成人,但宜慎用静脉内给药。
【制剂与规格】磷酸氯喹片:①0.075 g;②0.25 g。
磷酸氯喹注射液:2 ml∶80 mg(相当于磷酸氯喹0.129 g)。
羟氯喹[保(乙)]
Hydroxychloroquine
【适应证】用于预防疟疾发作和治疗疟疾急性发作及治疗盘状红斑狼疮及系统性红斑狼疮。
【注意事项】(1)银屑病患者及卟啉症患者使用后均可使原病症加重。故不应使用于这些患者,除非根据医师判断,患者的得益将超过其可能的风险。(2)接受长期或高剂量治疗的某些患者,已观察到有不可逆视网膜损伤,据报道视网膜病变具有剂量相关性。(3)服用羟氯喹应进行初次(基线)以及定期(每3个月1次)的眼科检查(包括视敏度、输出裂隙灯、眼底及视野检查)。(4)如果视敏度、视野或视网膜黄斑区出现任何异常迹象(如色素变化,失去中心凹反射)或出现任何视觉症状(如闪光和划线),且不能用调节困难或角膜混浊完全解释时,应当立即停药,并密切观察其可能的进展。即使在停止治疗之后,视网膜改变(及视觉障碍)仍可能进展。(5)长期治疗的所有患者应定期随访和检查,包括检查膝和踝反射,以及发现肌肉软弱的任何迹象。如发现肌软弱,应当停药。(6)肝病或醇中毒患者,或者与已知有肝毒性的药物合用时,应慎用。(7)对长期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应定期做血细胞计数。如出现不能归因于所治疾病的任何严重血液障碍,应当考虑停药。缺乏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患者应慎用本品。(8)服用羟氯喹可出现皮肤反应,因此对接受有产生皮炎的明显倾向的药物的任何患者给予羟氯喹时,应适当注意。(9)早期诊断“硫酸羟氯喹视网膜病变”的推荐方法,包括:①用检眼镜检查黄斑是否出现细微的色素紊乱或失去中心凹反射;②用小的红色视标检查中心,视野是否有中心周围或中心房的盲点,或者确定对于红色的视网膜阈。任何不能解释的视觉症状如闪光或划线,也应当怀疑是视网膜病变的可能表现。(10)因过量或过敏而出现严重中毒症状时,建议给予氯化铵口服(成人一日8 g,分次服用),一周3或4日,在停止治疗后使用数月,因为尿液酸化可使4-氨基喹啉化合物的肾排泄增加20%~90%,然而对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及或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应当谨慎。
【禁忌证】对任何4-氨基喹啉化合物治疗可引起的视网膜或视野改变者、已知对4-氨基喹啉化合物过敏的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不良反应】4-氨基喹啉类化合物在长期治疗时可能发生下列反应,但不同化合物的不良反应其及类型和发生率可能有所不同。(1)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神经过敏、情绪改变、梦魇、精神病、头痛、头晕、眩晕、耳鸣、眼球震颤、神经性聋、惊厥、共济失调。(2)神经肌肉系统:眼外肌麻痹、骨骼肌软弱、深肌腱反射消失或减退。(3)眼反应:①睫状体:调节障碍,伴视觉模糊的症状。该反应具剂量相关性,停药后可逆转。②角膜:一过性水肿、点状至线状混浊、角膜敏感度减小。常见可逆性伴或不伴症状(视觉模糊,在光线周围出现光晕、畏光)的角膜改变。角膜沉着可能早在开始治疗后3周即已出现。羟氯喹角膜改变及视觉副作用的发生率似比氯喹低得多。③视网膜:黄斑水肿、萎缩,异常色素沉着[轻度色素小点出现“牛眼(bull′s-eye)”外观,中心凹反射消失,在暴露于明亮光线(光应激试验)之后黄斑恢复时间增加,在黄斑、黄斑旁及周围视网膜区对红光的视网膜阈提高。④其他眼底改变:包括视盘苍白和萎缩,视网膜小动脉变细,视网膜周围细颗粒状色素紊乱以及晚期出现凸出型脉络膜。⑤视野缺损:中心周围或中心旁盲点、中心盲点伴视敏度下降、罕见视野狭窄。归因于视网膜病变的最常见的视觉症状是:阅读及视物困难(遗漏词、字母或部分物体),畏光,远距视觉模糊,中心或周围视野有区域消失或变黑,闪光及划线。视网膜病变似具有剂量相关性,在一日1次治疗数月(罕见)至数年时出现;少数病例在抗疟药治疗停止后数年报道。用4-氨基喹啉化合物治疗疟疾一周给药1次,长期应用未见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改变患者可能有视觉症状或者没有症状(伴或不伴视野改变),罕见不伴视网膜明显改变的视觉盲点或视野缺损。视网膜病变即使停药后仍会进展。有许多患者早期的视网膜病变(黄斑色素沉着,有时伴中心、视野缺损)在治疗终止后完全消失或缓解。对红色视标出现中心、旁盲点(有时称前黄斑病变)是早期视网膜功能障碍的征兆,停药后通常是可逆的。少数视网膜改变的病例,包括在定期眼科检查中发现的视网膜色素沉着改变,某些病例也存在视野缺损,发生在停用羟氯喹后。(4)皮肤:头发变白、脱发、瘙痒、皮肤及黏膜色素沉着、皮疹(荨麻疹、麻疹样、苔藓样、斑丘疹、紫癜、离心形环形红斑和剥脱性皮炎)。(5)血液系统: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个体发生溶血(6)胃肠道: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及腹部痛性痉挛。(7)其他:体重减轻倦怠,卟啉症恶化或加速以及非光敏性银屑病。(8)局部:罕见心肌病变,其与羟氯喹的关系尚不明确。
【用法与用量】口服:①用于预防疟疾发作,一周1次,于一周相同日服用成人400 mg,儿童6.45 mg/kg(相当于5 mg/kg),但不得超过成人用量,一般在进入疫区2周前开始服用或当时服用成人当日用800 mg,儿童5 mg/kg,分为2次给药,相隔6小时服用,预防用量须一直续至离开疫区后8周。②用于治疗疟疾急性发作,成人和儿童首次10 mg/ kg,第2次5 mg/kg(间隔6小时),第3次5 mg/kg(距离上次18小时),第次5 mg/kg(距离上次24小时)。③用于治疗盘状红斑狼疮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一日0.4 g,分1~2次服用,根据患者的反应,该剂量可持续数周或数月长期维持治疗,可用较小的剂量,一日0.2~0.4 g即可。
【制剂与规格】硫酸羟氯喹片①0.1 g;②0.2 g。
哌喹[保(乙)]
Piperaquine
【适应证】(1)疟疾的治疗,也可作症状抑制性预防用。尤其是用于耐氯喹虫株所致的恶性疟的治疗与预防。(2)治疗硅沉着病。
【注意事项】(1)肝功能不全者慎用(2)哌喹多积聚于肝脏,若给药量多间隔时间短则易引起肝脏不可逆病变(3)孕妇慎用。
【禁忌证】严重急性肝、肾及心脏疾病者。
【不良反应】可引起头晕,嗜睡,乏力胃部不适,面部和唇周麻木,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明显小于氯喹。
【用法与用量】口服:剂量按哌喹计(1)抑制性预防疟疾。成人每月服0.6 g 1个月1次,临睡前服,可连服4~6个月但不宜超过6个月。(2)治疗疟疾。本品对耐氯喹虫株所致的恶性疟有根治作用,但作用缓慢,宜在奎宁、青蒿素、咯萘啶控制症状后继用本品。成人首次0.6 g,第2、3日分别服0.6 g及0.3 g,总量1.2~2.5 g。(3)硅沉着病的防治。预防,成人一次服0.5 g,10~15日1次,1个月量1~1.5 g;治疗,成人一次0.3~0.75 g,一周1次,1个月量2 g,半年为1个疗程。间歇1个月后,进行第2个疗程,总疗程3~5年。
【制剂与规格】磷酸哌喹片:①0.2 g;②0.25 g;③0.5 g。
甲氟喹
Mefl oquine
【适应证】(1)恶性疟及预防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2)单独使用时只应用于抗氯喹和多药耐药性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预防和治疗,特别适用于在疟疾感染流行区只作短暂停留的无免疫力的旅游者作预防用药。而流行区本地居民不应将其作预防用,以免导致抗甲氟喹疟原虫的出现。
【注意事项】(1)大剂量甲氟喹能使啮齿类动物发生畸形或发育异常,故不应预防性应用于妊娠妇女。哺乳期间避免使用。(2)服药期间避免进行需要较高运动共济性能的工作,如驾车。
【禁忌证】对奎宁、奎尼丁或氯喹有不良反应者、有精神病史和惊厥史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心脏传导障碍者、孕妇及婴幼儿。
【不良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泻、眩晕、平衡失调,也可出现神经精神紊乱。少见皮疹、瘙痒、荨麻疹、头痛、乏力、肌痛、视觉障碍、肝功能失调。罕见血小板、白细胞减少,多形性红斑狼疮及斯-约综合征。
【用法与用量】口服:用于耐氯喹恶性疟的预防:一次250 mg,一周1次,进入疫区前1周开始给药至离开后4周。用于恶性疟的治疗:单次250 mg(避免空腹服用)。为避免复发,应继续用伯氨喹治疗。
【制剂与规格】甲氟喹片:①0.25 g;②0.5 g。
奎宁[保(甲/乙)]
Quinine
【适应证】(1)盐酸奎宁用于治疗脑型疟疾和其他严重的恶性疟。(2)硫酸奎宁用于治疗耐氯喹和耐多种药物虫株所致的恶性疟。也可用于治疗间日疟。(3)复方奎宁注射液主要用于疟疾的解热。
【注意事项】(1)对于哮喘、心房纤颤及其他严重心脏疾患、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患者和妇女月经期均应慎用。(2)对诊断的干扰:奎宁可干扰17-羟类固醇的测定。(3)盐酸奎宁注射液静脉注射易致休克,所以严禁静脉注射。(4)复方奎宁注射液应深部肌内注射,严禁静脉注射。(5)孕妇禁用,奎宁有催产作用,并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听力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四肢的先天损伤。哺乳期妇女慎用。
【禁忌证】孕妇禁用。
【不良反应】(1)一日用量超过1 g或连用较久,常致金鸡纳反应,此与水杨酸反应大致相似,有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听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产生暂时性耳聋,停药后常可恢复。(2)24小时内剂量大于4 g时,可直接损害神经组织并收缩视网膜血管,出现视野缩小、复视、弱视等。(3)大剂量中毒时,除上述反应加重外,还可抑制心肌、扩张外周血管而致血压骤降、呼吸变慢变浅、发热、烦躁、谵妄等,多死于呼吸麻痹。(4)奎宁致死量约8 g。(5)少数患者对奎宁高度敏感,小量即可引起严重金鸡纳反应。(6)少数恶性疟患者使用小量奎宁可发生急性溶血(黑尿热)致死。(7)奎宁还可以引起皮疹、瘙痒、哮喘等。(8)静脉滴注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用法与用量】(1)口服:①成人用于治疗耐氯喹虫株引起的恶性疟时,一日1.8 g,分次服用,疗程14日。②小儿用于治疗耐氯喹虫株所致的恶性疟时,小于1岁者一日0.1~0.2 g,分2~3次服,1~3岁为0.2~0.3 g,4~6岁为0.3~0.5 g,7~11岁为0.5~1 g,疗程10日。(2)静脉滴注:二盐酸奎宁注射液严禁静脉推注。①成人用量,按体重5~10 mg/kg(最高量5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4小时滴完,12小时后重复1次,病情好转后改口服。②小儿用量,剂量同成人,按体重5~10 mg/kg(最高量500 mg)。(3)肌内注射:复方奎宁注射液严禁静脉注射。成人深部肌内注射,一次2 ml。
【制剂与规格】硫酸奎宁片:0.3 g。
二盐酸奎宁注射液:①1ml∶0.25 g;②1 ml∶0.5 g;③10 ml∶0.25 g。
复方奎宁注射液:2 ml∶盐酸奎宁0.136 g、咖啡因36 mg。
咯萘啶[保(乙)]
Malaridine
【适应证】用于治疗脑型、凶险型及耐氯喹虫株所致的恶性疟,也用于治疗间日疟。
【注意事项】(1)严重心、肝、肾脏病患者慎用。(2)肌内注射后局部有硬块,一次注射应改变部位。(3)用药后尿液可呈红色。(4)注射液严禁静脉注射。(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6)儿童严格按儿童用法用量使用。
【禁忌证】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1)少数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稀便,偶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反应均轻微,停药后即消失。(2)少数病例有窦性心动过缓,个别可出现心律失常。(3)肌内注射部位稍有疼痛感,个别出现红肿、硬结,均可逐渐消失。
【用法与用量】(1)口服:①成人第1日服2次,一次3片,间隔4~6小时;第2、3日一日1次,一次3片。②儿童一日总剂量按体重24 mg/kg,分3次服。(2)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①成人,静脉滴注一次按体重3~6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500 ml中,于2~3小时滴完。间隔6~8小时重复1次,12小时内总剂量为按体重12 mg/kg;肌内注射,一次按体重2~3 mg/kg,共给2次,间隔4~6小时。②儿童:注射剂量参照成人(按千克体重计算)。
【制剂与规格】磷酸咯萘啶片(以咯萘啶计):0.1 g。
磷酸咯萘啶注射液(以咯萘啶计):2 ml∶80 mg。
青蒿素[基(基),保(乙)]
Artemisinin
【适应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于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
【注意事项】(1)注射部位较浅时,易引起局部疼痛和硬块。(2)妊娠妇女慎用(3)如肛塞后2小时内排便,应补用一次(4)青蒿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盘状红斑狼疮均可获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初期病情可能有所加重,全身出现蚁走感,半个月逐渐减轻,月余后一般情况改善。
【禁忌证】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1)个别患者可出现一过性ALT及AST升高及轻度皮疹。(2)少数病例有恶心、呕吐、腹泻,不加治疗可很快恢复正常。
【用法与用量】(1)口服:①成人先服1 g,6~8小时后再服0.5 g,第2、日各服0.5 g,疗程3日,总量为2.5 g②儿童按体重15 mg/kg,按上述方法日内服完。(2)深部肌内注射:①成人第1次200 mg,6~8小时后再给100 mg第2、3日各肌内注射100 mg,总剂量500 mg(个别重症第4日再给100 mg)或连用3日,一日肌内注射300 mg,总量900 mg。②儿童按体重15 mg/kg,按上述方法3日内注完。(3)直肠给药:成人首次0.6 g,4小时后0.6 g,第2、日各0.4 g。
【制剂与规格】青蒿素片:①50 mg②100 mg。
青蒿素栓:①400 mg;②600 mg。
青蒿素注射液:①1 ml∶50 mg②2 ml∶100 mg;③2 ml∶200 mg。
双氢青蒿素[基(基),保(甲)]
Dihydroartemisinin
【适应证】用于各种类型疟疾的症状控制,尤其是对抗氯喹恶性及凶险型疟疾有较好疗效。
【注意事项】妊娠妇女慎用。
【禁忌证】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推荐剂量未见不良反应少数病例有轻度网织红细胞一过性减少。
【用法与用量】口服:①成人一日3片,一日1次,首剂加倍。②儿童量按年龄递减,连续5~7日。
【制剂与规格】双氢青蒿素片:20 mg。
蒿甲醚[基(基),保(甲)]
Artemether
【适应证】用于各型疟疾,但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急救。
【注意事项】(1)蒿甲醚遇冷如有凝固现象,可微温溶解后使用。(2)妊娠妇女慎用。
【禁忌证】本品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轻微,个别患者有ALT及AST轻度升高,网织红细胞可能有一过性减少。
【用法与用量】(1)口服:①成人第1日首剂及首剂后8小时各服2粒,自第2日起,一日1次,一次2粒,连续7日。②儿童5~10周岁者为成人剂量的1/3~1/2,10~15周岁者为成人剂量的2/3~3/4。给药时间及疗程同成人,或遵医嘱。(2)肌内注射:①成人首剂160 mg,第2日起一日1次、一次80 mg,连用5日。②儿童首剂按体重3.2 mg/kg;第2~5日,一次按体重1.6 mg/kg,一日1次。
【制剂与规格】蒿甲醚片:①25 mg;②40 mg。
蒿甲醚胶丸:40 mg。
蒿甲醚胶囊:①40 mg;②100 mg。
复方蒿甲醚片:每片含本芴醇120 mg、蒿甲醚20 mg。
蒿甲醚注射液:①0.5 ml∶40 mg;②1 ml∶80 mg;③1 ml∶100 mg;④2 ml∶200 mg。
青蒿琥酯[基(基),保(甲)]
Artesunate
【适应证】用于脑型疟及各种危重疟疾的抢救。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禁忌证】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使用过量(>2.75 mg/ kg)可能出现外周网织红细胞一过性降低。
【用法与用量】(1)静脉注射:临用前加入所附的5%碳酸氢钠注射液0.6 ml,振摇2分钟,待完全溶解后,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5.4 ml稀释,使每1 ml溶液含青蒿琥酯10 mg,缓慢静脉注射。①成人首次60 mg(或按体重1.2 mg/kg),24、48小时各重复注射1次。②7岁以下按体重1.5 mg/kg,首次剂量后4、24、48小时各重复注射1次。③危重者首次剂量可加至120 mg,3日为1个疗程,总剂量为240~300 mg。(2)口服:首剂100 mg,第2日起一次50 mg,一日2次,连服5日。
【制剂与规格】青蒿琥酯片:①50 mg;②100 mg。
注射用青蒿琥酯:60 mg。
本芴醇
Benfl umetol
【适应证】用于治疗恶性疟疾,尤其适用于抗氯喹虫株所致的恶性疟疾的治疗。
【注意事项】(1)心脏病和肾脏病患者慎用。(2)恶性疟患者,在症状控制后,即可用磷酸伯氨喹杀灭配子体。(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禁忌证】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心电图QT间期一过性轻度延长。
【用法与用量】口服:①成人首日0.8 g顿服,第2、3、4日各0.4 g。②儿童一日按体重8 mg/kg顿服,连服4日,首剂加倍,但首剂不宜超过0.6 g。
【制剂与规格】本芴醇胶丸:0.1 g。
伯氨喹[基(基),保(甲)]
Primaquine
【适应证】用于根治间日疟和控制疟疾传播。
【注意事项】(1)仔细询问有无蚕豆病及其他溶血性贫血的病史及家族史、有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酶(NADH)缺乏等病史。(2)肝、肾、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细菌和病毒感染及糖尿病患者慎用。(3)应定期检查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量。(4)哺乳期妇女慎用。
【禁忌证】(1)孕妇禁用。(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禁用。(3)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1)伯氨喹的毒性反应较其他抗疟药为高。当一日用量超过30 mg(基质)时,易发生疲倦、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少数人可出现药物热,粒细胞缺乏等,停药后即可恢复。(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本品可发生急性溶血型贫血,这种溶血反映仅限于衰老的红细胞,并能自行停止发展,一般不严重。一旦发生应停药,做适当的对症治疗。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时,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过多症,出现发绀、胸闷等症状,应用亚甲蓝1~2 mg/kg做静脉注射,能迅速改善症状。
【用法与用量】口服:①成人按伯氨喹计。根治间日疟一日3片,连服7日。用于杀灭恶性疟配子体时,一日2片,连服3日。②儿童按伯氨喹计,根治间日疟一日按体重0.39 mg/kg,连服14日。用于杀灭恶性疟配子体时,剂量相同,连服3日。
【制剂与规格】磷酸伯氨喹片:13.2 mg。
乙胺嘧啶[保(甲/乙)]
Pyrimethamine
【适应证】用于疟疾的预防,也用于治疗弓形虫病。
【注意事项】(1)下列情况应慎用:①意识障碍,大剂量治疗弓形虫病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并可干扰叶酸代谢;②G-6-PD缺乏者,服用本品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③巨细胞性贫血患者,服用本品可影响叶酸代谢。(2)大剂量治疗时一周应检测白细胞及血小板2次。(3)儿童用药过量易引起急性中毒。
【禁忌证】(1)妊娠妇女禁用,动物实验证明本品可引起胎仔畸形。(2)哺乳期妇女亦禁用,因乙胺嘧啶可由乳汁排出,干扰婴儿的叶酸代谢,若婴儿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则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不良反应】口服:一般抗疟治疗量时,毒性很低,较为安全。大剂量应用时如一日用25 mg,连服1个月以上,就会出现叶酸缺乏现象。主要影响生长繁殖特别迅速的组织,如骨髓、消化道黏膜,引起造血功能及消化道症状,如味觉的改变或丧失,舌头疼痛、红肿、烧灼感及针刺感,口腔溃疡、白斑等,食管炎所致的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较严重的是巨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等如及早停药,能自行恢复。甲酰四氢叶酸可改善骨髓功能。此外,由过敏所致的皮肤红斑则较少见。
【用法与用量】口服:①成人:预防用药,应于进入疫区前1~2周开始服用一般宜服至离开疫区后6~8周,一周服4片;耐氯喹虫株所致的恶性疟,一日片,分2次服,疗程3日;治疗弓形虫病一日50~100 mg顿服,共1~3日(视耐受力而定),然后一日服25 mg,疗程4~6周。②儿童:预防用药,一次按体重0.9 mg/kg,一周服1次,最高剂量以成人量为限;耐氯喹虫株所致的恶性疟一次按体重0.3 mg/kg,一日3次,疗程3日;弓形虫病,一日按体重1 mg/kg分2次服,服用1~3日后改为一日0.5 mg/kg,分2次服,疗程4~6周。
【制剂与规格】乙胺嘧啶片:6.25 mg
乙胺嘧啶膜:6.25 mg。
磺胺多辛[保(乙)]
Sulfadoxine
【适应证】与乙胺嘧啶联合可用于防治耐氯喹的恶性疟原虫所致的疟疾,也可用于疟疾的预防。
【注意事项】(1)下列情况应慎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血卟啉症、失水、艾滋病休克和老年患者。(2)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磺胺药呈现过敏的患者对其他磺胺药可能过敏。(3)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药呈现过敏的患者,对磺胺药亦可过敏。(4)每次服用本品时应饮用足量水分(约240 ml)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5)治疗中须注意检查:①全血象检查,对接受较长疗程的患者尤为重要。②治疗中定期尿液检查(每2~3日查尿常规一次)以发现长疗程或高剂量治疗时可能发生的结晶尿。③肝、肾功能检查。(6)严重感染者应测定血药浓度,对大多数感染性疾患游离磺胺浓度达50~150μg/ml(严重感染120~150μg/ml)可有效。总磺胺血浓度不应超过200μg/ml,如超过此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7)新生儿患者和2个月以内婴儿除治疗先天性弓形虫病时可作为乙胺嘧啶联合用药外,全身应用属禁忌。(8)不可任意加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以防蓄积中毒。(9)由于本品能抑制大肠埃希菌的生长,妨碍B族维生素在肠内的合成,故使用本品超过1周以上者,应同时给予维生素B以预防其缺乏。(10)老年患者应用磺胺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加。老年患者宜避免应用,确有指征时需权衡利弊后决定。
【禁忌证】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小于2个月婴儿、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重度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
【不良反应】(1)常见过敏反应:药疹,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2)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3)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患者应用磺胺药后易发生,在新生儿和小儿中较成人为多见。(4)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核黄疸。(5)肝、肾功能损害。(6)恶心、呕吐、胃纳减退、腹泻、头痛、乏力等。(7)偶有甲状腺肿大及功能减退。(8)偶可发生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幻觉、欣快感或抑郁感。
【用法与用量】口服:首次1~1.5 g,以后0.5~1g,每4~7日服一次。
【制剂与规格】磺胺多辛片:0.5 g。
9.8.2 黑热病及其药物治疗
9.8.2.1 黑热病的药物治疗
黑热病(kala-azar)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贫血、肝脾进行性肿大及全血细胞减少。
◆ 抗病原治疗:首选,葡萄糖酸锑钠,成人总量为90~130 mg/kg(按锑计算),儿童总量为150~170 mg/kg(按锑计算),平分6次用药,肌内注射或静脉缓慢注射,一日1次,共6日。重症及体质较差者可采用3周疗法,成人总量150 mg/kg,儿童200 mg/kg,平分6次,一周静脉注射2次。次选,经葡萄糖酸锑钠3个疗程以上仍未能治愈的黑热患者,可用喷他脒4 mg/kg,注射前配成10%溶液肌内注射,一日1次,连用15日。
◆ 对症治疗:①严重贫血者须用铁剂及输血,待贫血好转后再用锑剂治疗。②多种治疗无效,仍可查到病原体,脾大明显者,应行脾切除术,术后再用锑剂治疗,以期根治。
◆ 说明:感染严重一个疗程未愈或复发者,可增加剂量重复治疗,在6日疗法基础上加大1/3量。
9.8.2.2 抗利什曼原虫药
葡萄糖酸锑钠[基(基),保(甲)]
Sodium Stibogluconate
【适应证】用于治疗利什曼原虫病。
【注意事项】(1)肝功能不全者慎用。(2)治疗过程中有出血倾向,体温突然上升或粒细胞减少、呼吸加速、剧烈咳嗽、水肿、腹水时,应暂停注射。(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禁忌证】肺炎、肺结核者、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
【不良反应】与三价锑相仿,但较少而轻,一般患者多能耐受。(1)一般反应:恶心、呕吐、咳嗽、腹痛、腹泻现象,偶见白细胞减少。(2)特殊反应:包括肌内注射局部痛、肌痛和关节僵直。后期出现心电图改变(如T波低平或倒置、QT间期时间延长等),为可逆性,但可能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前奏。肝、肾功能异常者应加强监测。(3)罕见休克和突然死亡。
【用法与用量】肌内或静脉注射:①成人:一次6 ml(含五价锑0.6 g),一日1次,连用6~10日;或总剂量按体重90~130 mg/kg(以50 kg为限),等分6~10次,一日1次。②儿童:总剂量按体重150~200 mg/kg,分为6次,一日1次。对敏感性较差的虫株感染,可重复1~2个疗程,间隔10~14日。对全身情况较差者,可一周注射2次,疗程3周或更长。对新近曾接受锑剂治疗者,可减少剂量。
【制剂与规格】葡萄糖酸锑钠注射液:6 ml(内含五价锑0.6 g,约相当于葡萄糖酸锑钠1.9 g)。
喷他脒[保(甲/乙)]
Pentamidine
【适应证】(1)仅用于对锑剂有耐药性或不能用锑剂的黑热病(利什曼原虫病)。(2)卡氏肺孢子菌病(首选药为复方磺胺甲唑)。(3)也可用于治疗早期非洲锥虫病,但对晚期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锥虫病患者的疗效差。
【注意事项】(1)肌内注射后局部可发生硬结和疼痛,偶见形成脓肿。(2)静脉注射易引起低血压及其他严重的即刻反应。(3)偶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均为可逆性)、低血糖或高血糖、焦虑、头晕、头痛、嗜睡等。(4)在用药期间宜做血糖、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血压等监测。(5)该药可使原有肺结核病灶恶化。(6)静脉注射易引起低血压以及其他严重即刻反应,某些系统由于组胺释放所致。
【禁忌证】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血液病、心脏病、糖尿病或低血糖、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压患者、肺结核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1)肌内注射后局部可发生硬结和疼痛,偶见形成脓肿。(2)静脉注射易引起低血压及其他严重的即刻反应。(3)治疗早期可有发热及脾大。(4)可使肺结核病灶恶化。(5)偶引起可逆性肝肾功能损害、低血糖或高血糖、头晕、头痛、嗜睡等。
【用法与用量】(1)肌内注射:临用时新鲜配制成10%溶液,做深部肌内注射。一次3~5 mg/kg,一日1次,10~15次为1个疗程。(2)静脉滴注:上述剂量与5%葡萄糖混合后静滴,一日1次,15~20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隔1~2周后复治。
【制剂与规格】注射用喷他脒①0.2 g;②0.3 g。
9.8.3 阿米巴病及其药物治疗
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引起的感染。阿米巴病有两种,即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痢疾,amebic dysentery)和肠外阿米巴病(包括肝阿米巴病、阿米巴肺脓肿病和阿米巴脑脓肿等)。
9.8.3.1 阿米巴痢疾及其药物治疗
(1)轻、中度感染
◆ 首选药物:甲硝唑,口服,一次400~600 mg,一日3次,连服10日以后改为巴龙霉素,口服,一次500 mg一日3次,连服7日;或双碘喹啉,口服一次600 mg,一日3次,连服20日。
◆ 次选药物:替硝唑,每12小时口服1 g,连服3日;或奥硝唑每12小时口服500 mg,连服5日。以后改为巴龙霉素口服,一次500 mg,一日3次,连服7日
(2)重度感染
◆ 首选药物:甲硝唑,静脉滴注750 mg,继以口服一次600~800 mg,一日3次,连服15~20日。以后改为巴龙霉素,口服,一次500 mg,一日3次,连服7日。
◆ 次选药物:替硝唑,口服,一日2 g,连服7~10日;以后改为巴龙霉素口服,一次500 mg,一日3次,连服7日
9.8.3.2 肠外阿米巴病及其药物治疗
◆ 首选药物:甲硝唑,口服,一次600~800 mg,一日3次,连服10日替硝唑,口服,一日2 g,连服5日。
◆ 次选药物:氯喹,口服,第1、2日一日2次,每次300 mg;第3日改为一日2次,每次150 mg,连服20日,必要时可延长。
9.8.3.3 抗阿米巴原虫药
双碘喹啉[保(乙)]
Diiodohydroxyquinoline
【适应证】(1)治疗轻型或无明显症状的阿米巴痢疾。(2)与依米丁、甲硝唑合用,治疗急性阿米巴痢疾及较顽固病例。
【注意事项】(1)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治疗期间可使蛋白结合碘的水平增高,故能干扰某些甲状腺功能试验。(4)对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脓肿)无效。
【禁忌证】对碘过敏者、甲状腺肿大者、严重肝肾疾病者、神经紊乱者禁用。
【不良反应】(1)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但不常见,一般在治疗第2、3日开始,不需停药,数日后即可自行消失。(2)还可出现恶心、呕吐。(3)大剂量可致肝功能减退。(4)可见瘙痒、皮疹、甲状腺肿大(与药物中含碘有关)。(5)也可见发热、寒战、头痛和眩晕。
【用法与用量】口服:①成人一次400~600 mg,一日3次,连服14~21日。②儿童一次10 mg/kg,一日3次,连服14~21日。重复治疗需间隔15~20日。
【制剂与规格】双碘喹啉片:200 mg。
依米丁(依美斯汀)[保(乙)]
Emetine
【适应证】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和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脓肿等,主要用于甲硝唑或氯喹无效的患者。
【注意事项】(1)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尽量卧床休息,在注射本品前后2小时必须卧床休息,注射前测血压和脉搏,血压过低或心率超过每分钟110次时暂停注射。(2)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以上心电图改变或传导阻滞、异位节律时要立刻停药,否则可引发心肌炎而危及生命。(3)重症及过度衰弱患者剂量宜减半。(4)应用本品治疗后仍需服用杀灭肠腔内虫体的药物如双碘喹啉等,以求根治。(5)老年患者的剂量应减少50%。
【禁忌证】心脏病及肾脏病者、婴幼儿、妊娠期妇女禁用。
【不良反应】(1)局部反应:注射的部位可有疼痛,有时出现坏死及蜂窝织炎,甚至脓肿。(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3)神经肌肉反应:常见的有肌肉疼痛和无力,特别是四肢和颈部;有时可因全身无力而出现呼吸困难。(4)心脏反应:低血压、心前区疼痛、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常是心脏受损的征象。心电图改变尤其是T波低平或倒置、QT间期延长,这些变化提示心肌早期中毒的征象。
【用法与用量】深部皮下或肌内注射:①成人一日1 mg/kg,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0 mg,一日1次,疗程为4~6日,如需第2疗程时必须间隔6周。②儿童剂量为一日1 mg/kg,可分2次注射,儿童的疗程不要超过5日。
【制剂与规格】盐酸依米丁注射液:①1 ml∶30 mg;②1 ml∶60 mg。
二氯尼特
Diloxanide
【适应证】(1)直接杀死阿米巴原虫,对肠内外阿米巴均有效,可与依米丁或氯喹合用。(2)为治疗无症状带阿米巴包囊者的首选药。
【注意事项】(1)对中度或重度肠阿米巴病或肠外阿米巴病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如阿米巴肝脓肿时本品与甲硝唑合用。(2)单独使用治疗肠外阿米巴病则无疗效。
【禁忌证】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
【不良反应】常见腹胀;偶见恶心、呕吐、腹痛、食管炎、持续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蛋白尿和含糊的麻刺激感觉,治疗完成后而消失。
【用法与用量】口服:①成人一次500 mg,一日3次,10日为1个疗程。②儿童按体重30 mg/kg,分3次给药,连续10日为1个疗程。
【制剂与规格】二氯尼特片:①0.25 g;②0.5 g。
卡巴胂
Carbarsone
【适应证】用于治疗慢性阿米巴痢疾,也可用于丝虫病等的治疗。
【注意事项】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禁忌证】对胂剂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常见胃肠反应,可见粒细胞减少、肝炎、剥脱性皮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①成人:治疗阿米巴痢疾,一次0.1~0.2 g,一日3次,连用10日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重复;或用其1%溶液(内加2%碳酸氢钠)200 ml,隔天保留灌肠1次,每疗程5次。治丝虫病,一日0.25~0.5 g,分2次,连用10日,常与枸橼酸乙胺嗪合用。②儿童:治疗阿米巴痢疾,一日8 mg/kg,分次服用。其他同成人。
【制剂与规格】卡巴胂 片:①0.1 g;②0.2g。
9.8.4 血吸虫病及其药物治疗
血吸虫病(shistosomiasis)是由日本血吸虫所致的感染。
9.8.4.1 急性血吸虫病的药物治疗
吡喹酮,疗程为4~6日。成人疗程总剂量为120 mg/kg(最大量按60 kg计);儿童疗程总剂量为140 mg/kg。分为2~3次口服。一般病例也可采用一次10 mg/kg,一日3次,连服4日。
9.8.4.2 慢性血吸虫病的药物治疗
吡喹酮,成人疗程总剂量为60 mg/ kg或10 mg/kg(最大量按60 kg计),一日3次,连服2日。儿童体重<30 kg者,疗程总剂量为70 mg/kg,用法同成人。严重感染者可按总剂量90 mg/kg,将每日剂量分为2日服完,每日剂量分为3次口服。
9.8.4.3 晚期血吸虫病的药物治疗
吡喹酮,成人总剂量为40~60 mg/ kg分为2日服完,每日剂量分为3次口服。
9.8.4.4 抗血吸虫药
吡喹酮[基(基),保(甲)]
Praziquantel
【适应证】用于各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虫病、绦虫病及囊虫病。
【注意事项】(1)治疗寄生于组织内的寄生虫如血吸虫、肺吸虫、囊虫等,由于虫体被杀死后释放出大量的抗原物质,可引起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疹等,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必须注意观察(2)脑囊虫病患者需住院治疗,并辅以防治脑水肿和降低高颅压(应用地塞米松和脱水剂)或防治癫持续状态的治疗措施,以防发生意外。(3)合并眼囊虫病时须先手术摘除虫体,而后进行药物治疗(4)严重心、肝、肾患者及有精神病史者慎用。(5)有明显头晕、嗜睡等神经系统反应者,治疗期间与停药后24小时内勿进行驾驶、机械操作等工作。(6)在囊虫病驱除带绦虫时,需应将隐性脑囊虫病除外,以免发生意外。(7)哺乳期妇女于服药期间,直至停药后72小时内不宜喂乳
【禁忌证】眼囊虫病患者。
【不良反应】(1)常见头晕、头痛、恶心、腹痛、腹泻、乏力、四肢酸痛等,一般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不影响治疗不需处理。(2)少数见心悸、胸闷等症状心电图显示T波改变和期前收缩,偶见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3)少数病例可出现一过性ALT及AST升高。(4)偶可诱发精神失常或出现消化道出血。
【用法与用量】口服:(1)治疗吸虫病。①血吸虫病:各种慢性血吸虫病采用总剂量60 mg/kg的1~2日疗法,一日量分2~3次餐间服。急性血吸虫病总剂量为120 mg/kg,一日量分2~次服,连服4日。体重超过60 kg者按60 kg计算。②华支睾吸虫病:总剂量为210 mg/kg,一日3次,连服3日。③肺吸虫病:25 mg/kg,一日3次,连服3日。④姜片虫病:15 mg/kg,顿服(2)治疗绦虫病:①牛肉和猪肉绦虫病10 mg/kg,清晨顿服,1小时后服用硫酸镁。②短小膜壳绦虫和阔节裂头绦虫病25 mg/kg,顿服。(3)囊虫病总剂量120~180 mg/kg,分3~5日服,一日量分2~3次服。
【制剂与规格】吡喹酮片:0.2 g。
9.8.5 丝虫病及其药物治疗
丝虫病(filariasis)是由丝虫(如马来丝虫和斑氏丝虫)感染所致的疾病。
◆ 首选药物:乙胺嗪。①短程疗法晚上一次顿服1.5 g;或一日一次口服0.75 g,连服2日。适用于体质较强的马来丝虫感染者。②中程疗法。每日0.6 g,分2~3次口服,连服7日。适用于斑氏丝虫感染者。③间歇疗法。治疗斑氏丝虫感染者,一周口服1次,一次0.5 g,连服7周。治疗马来丝虫感染者,一周口服1次,一次0.3 g,连服6周。
◆ 次选药物:伊维菌素,一次口服400μg/kg。
乙胺嗪[保(甲)]
Diethylcarbamazine
【适应证】(1)用于治疗斑氏丝虫、马来丝虫和罗阿丝虫感染,经一次或多次治疗后可根治。(2)用于盘尾丝虫病,因本品不能杀死成虫,故不能根治。(3)亦可用于热带嗜酸细胞增多症患者。(4)对蛔虫感染也有效,但已被其他更安全、有效、新的抗蠕虫药所取代。
【注意事项】(1)用以治疗盘尾丝虫和罗阿丝虫感染时,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因虫体破坏而引起的副作用。重度感染的盘尾丝虫病患者,在接受单剂乙胺嗪后,可出现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Mazzotti反应),表现为发热、心动过速、低血压、淋巴结炎和眼部炎症反应,多由微丝蚴死亡引起。(2)在重度罗阿丝虫感染者采用乙胺嗪治疗后可发生脑病和视网膜出血等。预先给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少不良反应。(3)对有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肝病、肾病、急性传染病应暂缓治疗。对儿童有蛔虫感染者应先驱除蛔虫。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1)偶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过敏性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暂时性蛋白尿、血尿、肝大和压痛等。(2)治疗期间可有畏寒、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皮疹、瘙痒等反应,多由于大量微丝蚴和成虫杀灭后释放异性蛋白所致。(3)成虫死亡后尚可引起局部反应如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精索炎、附睾炎等,并出现结节。马来丝虫病患者出现的反应常较斑氏丝虫病者为重,血中微丝蚴数多者反应也较重。盘尾丝虫病患者反应亦较严重。
【用法与用量】口服(餐后):(1)治疗斑氏和马来丝虫病,国内目前常用。①治疗斑氏绦虫病及重度感染马来绦虫病总量4.2 g,7日疗法,即一日0.6 g,分2~3次服,7日为1个疗程。间隔1~2个月,可应用2~3个疗程。②治疗马来绦虫病可用大剂量短疗程法,即1~1.5 g,夜间顿服法,也可间歇服用2~3个疗程。(2)治疗罗阿丝虫病:宜用小剂量,一次按体重2 mg/kg,一日3次,连服2~3周,必要时间隔3~4周可复治。(3)治疗盘尾丝虫病:初期剂量宜小,按体重不超过0.5 mg/kg,第1日1次,第2日2次,第3日增至1 mg/kg,日服3次,如无严重反应,增至2 mg/kg,日服3次,总疗程14日。如初治全身反应严重,可暂停用或减少剂量。必要时可给以糖皮质激素。(4)预防:在丝虫病流行区,有将乙胺嗪掺拌入食盐中,制成药盐全民食用以杀死血液中微丝蚴,防治效果迅速可靠,为消灭丝虫病传染源的较好措施。
【制剂与规格】枸橼酸乙胺嗪片:①50 mg;②100 mg。
伊维菌素
Ivermectin
【适应证】用于盘尾丝虫病和类圆线虫病、钩虫、蛔虫、鞭虫及蛲虫感染。
【注意事项】体重低于15 kg的儿童慎用。
【禁忌证】本品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不良反应】(1)少见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等。无需特别治疗,停药后自行消失。(2)用伊维菌素治疗盘尾微丝幼虫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和(或)全身严重的变态反应(Mazzotti反应)及眼科反应。这些反应可能是由于死亡的微丝幼尸体引起的过敏与炎症反应。盘尾丝虫病患者使用本品易产生不良反应。皮疹或瘙痒,以及颈部、腋窝等部位淋巴结肿痛。
【用法与用量】口服:(1)钩虫感染,14岁以上者单次口服12 mg(相当于0.2 mg/kg);14岁以下者单次口服6 mg。(2)蛔虫感染,14岁以上者单次口服6 mg(相当于0.1 mg/kg),14岁以下者单次口服3 mg。(3)鞭虫感染,14岁以上者单次口服12 mg(相当于0.2 mg/kg);14岁以下者单次口服6 mg。(4)蛲虫感染,14岁以上者单次口服12 mg(相当于0.2 mg/kg);14岁以下者单次口服6 mg。(5)类圆线虫病,推荐剂量是单剂量口服200μg/kg,用水送服。通常情况下无需加量,但需随访以保证根治。常用剂量如下:①15~24 kg者,剂量为3 mg;②25~34 kg者,剂量为6 mg;③35~50 kg者,剂量为9 mg;④51~65 kg者,剂量为12 mg;⑤66~79 kg者,剂量为15 mg;⑥大于80 kg者,剂量为200μg/kg。(6)盘尾丝虫病:推荐剂量是单剂量150μg/kg,用水送服。常用剂量如下:①15~24 kg者,剂量为3 mg;②25~44 kg者,剂量为6 mg;③45~64 kg者,剂量为9 mg;④65~79 kg者,剂量为12 mg;⑤大于80 kg者,剂量为150μg/kg。
【制剂与规格】伊维菌素片:①2.5 mg;②5 mg;③6 mg。
伊维菌素片咀嚼片:3 mg。
伊维菌素片胶囊:3 mg。
9.8.6 包虫病及其药物治疗
包虫病(hydatid dusease)又称棘球蚴病(eichinococcosis),是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手术前2周至手术后2周服用阿苯达唑以防止播散与复发。其剂量为一日10~20 mg/kg,分2次口服,30日为1个疗程,间隔半个月,继续下1个疗程,可视病情连续3~10个疗程。
9.8.7 吸虫感染及其药物治疗
9.8.7.1 肝片吸虫病(fascioliasis hepatica)及其药物治疗
◆ 病原体:肝片形吸虫。
◆ 首选药物:吡喹酮,一次14 mg/ kg,一日3次,连服3日。
◆ 次选药物:阿苯达唑,400 mg,顿服,连服7日。
9.8.7.2 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及其药物治疗
◆ 病原体:布氏姜片吸虫。
◆ 首选药物:吡喹酮,15 mg/kg顿服。
9.8.7.3 肺型并殖吸虫病(pulmonry type paragonimiasis)
◆ 病原体:卫氏并殖吸虫。
◆ 首选药物:吡喹酮,一次25 mg/ kg,一日3次,连服3日。
◆ 次选药物:硫氯酚,一日3 g,分3次服,连服15日。
9.8.8 肠道线虫病和绦虫病及其药物治疗
肠道线虫病主要包括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粪类圆线虫病、鞭虫病、旋毛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等。肠道绦虫病主要包括阔节裂头绦虫病、猪带绦虫病、牛带绦虫、囊尾蚴病、短膜壳绦虫病等。
9.8.8.1 蛔虫病(ascariasis)的药物治疗
◆ 病原体:蛔虫。
◆ 首选药物:阿苯达唑,400 mg,顿服。甲苯咪唑,200 mg,顿服。
◆ 次选药物:噻嘧啶,10 mg/kg(或500 mg),睡前顿服,连服2日。左旋咪唑1.5~2.5 mg/kg,空腹或睡前顿服。
9.8.8.2 蛲虫病(enterobiasis)的药物治疗
◆ 病原体:蛲虫。
◆ 首选药物:阿苯达唑,400 mg,顿服。甲苯咪唑,200 mg顿服。
◆ 次选药物:噻嘧啶,10 mg/kg,睡前顿服,连服7日。
9.8.8.3 钩虫病(ancylostomiasis)的药物治疗
◆ 病原体:钩虫(美洲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 首选药物:阿苯达唑,一次400 mg一日2次,连服3日。甲苯咪唑,一次100 mg,一日2次,连服3日。
◆ 次选药物:噻嘧啶,10 mg/kg(或500 mg),睡前顿服,连服3日。左旋咪唑1.5~2.5 mg/kg,每晚1次,连服3日。
9.8.8.4 粪 类圆线虫病(strongyloidiasis)的药物治疗
◆ 病原体:粪类圆线虫。
◆ 首选药物:阿苯达唑,400 mg,顿服,连服6日。
◆ 说明:必要时2周后重复给药1次。
9.8.8.5 鞭 虫病(trichuriasis)的药物治疗
◆ 病原体:鞭虫。
◆ 首选药物:阿苯达唑,一次400 mg,一日2次,连服3日。甲苯咪唑,一次100 mg,一日2次,连服3日。
◆ 次选药物:噻嘧啶,一次6 mg/kg,一日2次,连服2日。
9.8.8.6 旋 毛虫病(trichinosis)的药物治疗
◆ 病原体:旋毛虫。
◆ 首选药物:阿苯达唑,一次400 mg,一日2次,连服7日。
◆ 说明:对严重感染者加服糖皮质激素。
9.8.8.7 广 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iloidiasis)的药物治疗
◆ 病原体:广州管圆线虫。
◆ 首选药物:阿苯达唑,一日20 mg/ kg,分3次服,连服7日。
◆ 说明:可合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杀虫引起的炎症反应。
9.8.8.8 阔 节裂头绦虫病(diphyllobothriasis)的药物治疗
◆ 病原体:阔节裂头绦虫。
◆ 可选药物:吡喹酮,25 mg/kg,顿服。氯硝柳胺,2 g,顿服。
9.8.8.9 猪 带绦虫病(taeniasis solium)的药物治疗
◆ 病原体:猪带绦虫。
◆ 首选药物:吡喹酮,10 mg/kg,顿服。氯硝柳胺,一次1 g,隔1小时后再服1 g,共2次。
◆ 次选药物:阿苯达唑,一日400~800 mg,连服3日。
9.8.8.10 牛 带绦虫病(taeniasis saginata)的药物治疗
◆ 病原体:牛带绦虫。
◆ 首选药物:吡喹酮,10 mg/kg,顿服。氯硝柳胺,一次1 g,隔1小时后再服1 g,共2次。
◆ 次选药物:阿苯达唑,一日400~800 mg,连服3日。
9.8.8.11 囊 尾蚴病(cysticercosis cellulosae,囊虫病)的药物治疗
◆ 病原体:囊尾蚴(猪带绦虫幼虫期)。
◆ 首选药物:阿苯达唑,一日20 mg/ kg,分3次服,10日为1个疗程,常需1~3个疗程。
◆ 次选药物:吡喹酮,一日50~60 mg/kg,分3次服,3~5日为1个疗程。
9.8.8.12 短 膜壳绦虫病(hymenolepiasis)的药物治疗
◆ 病原体:短膜壳绦虫。
◆ 首选药物:吡喹酮,25 mg/kg,顿服。
◆ 次选药物:氯硝柳胺,第1日一次1 g,隔1小时1次,共2次。第2日起一次1 g,连服6~8日。
◆ 说明:使用氯硝柳胺治疗时必须连续服用6日以上以确保完全消灭虫体。
阿苯达唑[基(基),保(甲)]
Albendazole
【适应证】广谱驱虫药。可用于治疗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旋毛虫等线虫病,还可用于治疗囊虫和包虫病。
【注意事项】(1)蛲虫病易自身重复感染,故在治疗2周后应重复治疗一次。(2)脑囊虫患者必须住院治疗,以免发生意外。(3)合并眼囊虫病时,须先行手术摘除虫体,而后进行药物治疗。(4)2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
【禁忌证】(1)有蛋白尿、化脓性皮炎以及各种急性疾病患者。(2)严重肝、肾、心脏功能不全及活动性溃疡病患者。(3)眼囊虫病手术摘除虫体前。(4)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不良反应】(1)少数病例有口干、乏力、嗜睡、头晕、头痛以及恶心,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但均较轻微,不需处理可自行缓解。(2)治疗囊虫病特别是脑囊虫病时,主要因囊虫死亡释出异性蛋白有关,多于服药后2~7日发生,出现头痛、发热、皮疹、肌肉酸痛、视力障碍、癫发作等,须采取相应措施(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降颅压、抗癫
等治疗)。(3)治疗囊虫病和包虫病,因用药剂量较大,疗程较长,可出现ALT升高,多于停药后逐渐恢复正常。
【用法与用量】口服:(1)成人:①蛔虫及蛲虫病,一次400 mg顿服;②钩虫及鞭虫病,一次400 mg,一日2次,连服3日;③旋毛虫病,一次400 mg,一日2次,连服7日;④囊虫病,按体重一日20 mg/kg,分3次口服,10日为1个疗程,一般需1~3个疗程,疗程间隔视病情而定,多为3个月;⑤包虫病,按体重一日20 mg/kg,分2次口服,疗程1个月,一般需5个疗程以上,疗程间隔为7~10日。(2)儿童:12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
【制剂与规格】阿苯达唑片:①0.1 g;②0.2 g;③0.4 g。
阿苯达唑咀嚼片:0.1g。
阿苯达唑胶囊:①0.1 g;②0.2 g。
阿苯达唑颗粒剂:①1 g∶0.1 g;②1 g∶0.2 g。
甲苯咪唑[保(甲)]
Mebendazole
【适应证】用于蛲虫病、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粪类圆线虫病、绦虫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1)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2)甲苯咪唑可使AST及ALT、血尿素氮增高。(3)少数病例特别是蛔虫感染较重的患者服药后可引起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吐蛔虫,甚至引起窒息。此时应加用左旋咪唑等驱虫药以避免发生上述情况。(4)腹泻者因虫体与药物接触少,故治愈率低,应在腹泻停止后服药。(5)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畸作用,因此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应用时应暂停哺乳。(6)4岁以上儿童用量同成人剂量,4岁以下儿童减半。(7)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因此应慎用。
【禁忌证】对甲苯咪唑过敏者、2岁以下婴幼儿。
【不良反应】因本品吸收少,排泄快故不良反应较少。(1)极少数患者有胃部刺激症状,如恶心、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尚可出现乏力、皮疹。(2)偶见剥脱性皮炎,全身性脱毛症等,均可自行恢复正常。
【用法与用量】口服:①治疗蛔虫病、蛲虫病,成人,可采用200 mg顿服。②治疗鞭虫病、钩虫病,成人,一次200 mg,一日2次,连服3日。第个疗程未完全治愈者,3~4周后可服用第2个疗程。③治疗绦虫病,成人,一次300 mg,一日2次,连服3日。④粪类圆线虫病,成人,一次100 mg,一日2次连服3日。
【制剂与规格】甲苯咪唑片:①50 mg②100 mg。
甲苯咪唑胶囊:①50 mg;②100 mg。
甲苯咪唑混悬液:2%。
硫氯酚[保(甲)]
Bithionol
【适应证】(1)主要用于治疗肺吸虫病,还可用于治疗姜片虫病、绦虫病(牛带绦虫病、猪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病)(2)对肺吸虫囊蚴有明显杀灭作用,临床用于肺吸虫病、牛肉绦虫病、姜片虫病(3)对华支睾吸虫病疗效较差。
【注意事项】(1)消化性溃疡患者哮喘或变应性疾病患者慎用。(2)服用本品前宜先驱除肠道寄生虫,以避免用药后引起的吐虫现象。(3)驱绦虫时,呕吐可使猪带绦虫节片逆流入胃而引起囊虫病因而应加服小剂量氯丙嗪以防呕吐。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严重心肝、肾脏疾病患者,孕妇禁用。
【不良反应】(1)可见头晕、恶心、腹痛腹泻,偶见皮肤出血点及光敏反应等(2)肺型肺吸虫病患者服用本品,可加重其咳嗽、咳痰、咯血。治疗脑型肺吸虫病必要时可使用皮质激素治疗。(3)少数可引起中毒性肝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50~60 mg/kg(成人与小儿同)。①肺吸虫病及华支睾吸虫病,可将全日量分3次服,隔日服药,疗程总量30~45 g。②姜片虫病,可于睡前半空腹将2~3 g药物一次服完。③牛肉绦虫病,可将总量(50 mg/ kg)分2次服,间隔半小时,服完第2次药后3~4小时服泻药。
【制剂有规格】硫氯酚片:250 mg。
硫氯酚胶囊:500 mg。
氯硝柳胺[保(乙)]
Niclosamide
【适应证】用于人体和动物绦虫感染,是治疗牛带绦虫、短小膜壳绦虫、阔节裂头绦虫等感染的良好药物。对猪带绦虫亦有效,但服药后有增加感染囊虫病的可能性。
【注意事项】(1)用以治疗猪肉绦虫时,在服药前加服镇吐药,服药后2小时,服硫酸镁导泻,以防节片破裂后散出的虫卵倒流入胃及十二指肠内造成自体感染囊虫病的危险。(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3)儿童用药可研碎用少量温开水送下。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
【不良反应】偶见疲乏、头晕、胸闷、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热、瘙痒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①成人,驱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一次1 g,空腹嚼碎后服下,隔1小时再服1 g,2小时后导泻,并可进食;驱短小膜壳绦虫,初剂2 g,继以一日1 g,连服6日,必要时间隔1个月后复治。②儿童,驱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体重10~35 kg,1次服1 g,体重<10 kg,一次0.5 g,空腹嚼碎后服下,隔1小时再服一次,2小时后导泻,并可进食;驱短小膜壳绦虫,2~6岁,一日服1 g,< 2岁一日服0.5 g,连服6日,必要时间隔1个月后复治。
【制剂与规格】氯硝柳胺片:0.5 g。
氯硝柳胺胶囊:0.5 g。
哌嗪[保(乙)]
Piperazine
【适应证】用于蛔虫和蛲虫感染。
【注意事项】(1)营养不良或贫血者应先予纠正,然后再服用。(2)本品可使血清尿酸数值降低而影响检测结果,对骨髓白细胞有分裂活性。(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4)本品对儿童具有潜在的神经肌肉毒性,应避免长期或过量服用。
【禁忌证】对本品有过敏史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有神经系统疾病者。
【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呕吐、腹泻、头痛、感觉异常、荨麻疹等,停药后很快消失。过敏者可发生流泪、流涕、咳嗽、眩晕、嗜睡、哮喘等。罕见白内障形成、溶血性贫血(见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等较罕见。
【用法与用量】口服:无需禁食,除便秘者外无需加导泻药。(1)成人:①驱蛔虫,一次3~3.5 g,睡前顿服,连服2日。②驱蛲虫,一日2~2.5 g,2次分服,连服7~10日。(2)儿童:①驱蛔虫,按体重一次0.15 g/kg,一日量不超过3 g,睡前顿服,连服2日。②驱蛲虫,按体重一日60 mg/kg,2次分服,一日量不超过2 g,连服7~10日。
【制剂与规格】枸橼酸哌嗪片:①0.25 g;②0.5 g。
磷酸哌嗪片:①0.2 g;②0.5 g。
枸橼酸哌嗪糖浆:16%。
磷酸哌嗪宝塔糖:0.2 g。
三苯双脒
Tribendimidine
【适应证】用于治疗钩虫、蛔虫、鞭虫、蛲虫等感染。
【注意事项】(1)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2)本品不能掰开或咬碎服用。(3)尚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老年患者用药的资料。
【禁忌证】对本品成分过敏者、心脏病患者或心电图异常者。
【不良反应】可见恶心、腹痛、腹泻、头晕、头痛、困倦,程度较轻,无需特殊处理。
【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钩虫感染,0.4 g,一次顿服;蛔虫感染,0.3 g,一次顿服。
【制剂与规格】三苯双脒肠溶片:①0.1 g;②0.2 g;③0.3 g。
噻嘧啶
Pyrantel
【适应证】用于治疗蛔虫病、蛲虫病、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注意事项】(1)冠心病、严重溃疡病、肾脏病患者慎用。(2)营养不良、贫血的患者应先给予支持疗法,然后应用本品。(3)服用本品无需空腹,也不需导泻。
【禁忌证】1岁以下小儿、妊娠期妇女、肝功能不全者。
【不良反应】常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少见头痛、眩晕、嗜睡、胸闷、皮疹等,一般为时短暂,可以忍受,不需处理。偶见ALT及AST升高。
【用法与用量】(1)口服:①成人常用量,蛔虫病,一次按体重10 mg/kg(一般为500 mg)顿服,一日1次,疗程1~2日;钩虫感染,剂量同上,连服3日;蛲虫感染,一日按体重5~10 mg/kg,连服7日。②小儿常用量,蛔虫病,一日按体重10 mg/kg,睡前顿服,连服2日;钩虫病,剂量同上,连服3日;蛲虫病,一日按体重10 mg/kg,睡前顿服,连服1周。(2)直肠给药:①栓剂,一次1枚,一日1次,睡前使用,连续3~5日。使用时将塑料包装从下端缺口处撕开,取出栓剂,将栓剂下端轻轻塞入肛门,并按住肛门片刻以防栓剂滑出。②软膏剂,每晚睡前以温水洗净肛门周围,先挤出软膏少许涂于肛门周围,再轻轻插入肛内挤出软膏1~1.5 g 即可。
【制剂与规格】双羟萘酸噻嘧啶片:①0.3 g(含噻嘧啶104 mg);②360 mg(含噻嘧啶125 mg)。
双羟萘酸噻嘧啶颗粒:1 g∶0.15 g(每1 g含双羟萘酸噻嘧啶0.15 g)。
双羟萘酸噻嘧啶宝塔糖:0.2 g。
双羟萘酸噻嘧啶肛用软膏:3%。
双羟萘酸噻嘧啶栓:0.2 g。
左旋咪唑
Levamisole
【适应证】(1)对蛔虫、钩虫、蛲虫和粪类圆线虫病有较好疗效。由于本品单剂量有效率较高,故适于集体治疗。(2)对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和盘尾丝虫成虫及微丝蚴的活性较乙胺嗪为高,但远期疗效较差。
【注意事项】(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用后易诱发粒细胞缺乏症。(2)舍格伦综合征患者慎用。(3)类风湿关节炎和舍格伦综合征患者接受左旋咪唑治疗,第周一日50 mg、第2周一日100 mg、第3周一日150 mg后,多数发生不良反应如红斑、丘疹、关节痛加重伴肿胀、肌痛流感症候群、失眠、神志混乱等,再予以攻击量后,上述症状又可重现。(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禁忌证】肝肾功能不全者、肝炎活动期患者、妊娠妇女早期、原有血吸虫病者。
【不良反应】(1)常见恶心、呕吐腹痛等。(2)少见味觉障碍、疲惫、头晕头痛、关节酸痛、神志混乱、失眠、发热流感样症候群、血压降低、脉管炎、皮疹光敏性皮炎等。(3)偶见蛋白尿,个别可见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少数甚至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常为可逆性),常发生于风湿病或肿瘤患者。(4)可引起即发型和Arthus过敏反应,可能系通过刺激T细胞而引起的特应性反应。(5)个别病例可出现共济失调,感觉异常或视物模糊。
【用法与用量】(1)口服:①用于驱蛔虫,成人1.5~2.5 mg/kg,空腹或睡前顿服,小儿剂量为2~3 mg/kg;②用于驱钩虫,1.5~2.5 mg/kg,每晚1次连服3日;③治疗丝虫病,4~6 mg/kg分2~3次服,连服3日。(2)直肠给药①治疗蛲虫、蛔虫病,1岁内用50 mg 3岁内用75 mg,5岁内用100 mg,1岁内用150 mg,一日1次,连用3日为1个疗程。②治疗钩虫病,1~4岁用25 mg,5~12岁用50 mg,13~15岁用100 mg,一次1粒,一日1次,连用日为1个疗程。
【制剂与规格】盐酸左旋咪唑片:①5 mg;②25 mg;③50 mg。
盐酸左旋咪唑肠溶片:①25 mg;②50 mg。
盐酸左旋咪唑颗粒:10 g∶50 mg。
盐酸左旋咪唑糖浆:①100 ml∶0.8 g;②500 ml∶4.0 g;③2 000 ml∶16.0 g。
盐酸左旋咪唑栓:①50 mg;②100 mg;③150 mg。
阿托伐醌
Atovaquone
【适应证】用于轻中度不能耐受复方磺胺甲唑片的肺孢子菌肺炎。
【注意事项】(1)腹泻和进食困难可降低药物吸收率。(2)其他原因引起的肺部疾病需查找病因并进行治疗。(3)老人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禁忌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不良反应】可见恶心、呕吐、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皮疹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一次750 mg,一日2次,21日为1个疗程;儿童剂量(14个月以上)为一日40 mg/kg。体重超过40 kg的儿童剂量按成人剂量。
【制剂与规格】阿托伐醌混悬液:5 ml∶750 m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