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 给药方式和途径
眼科的给药方式是眼局部给药,如将滴眼液(包括溶液、混悬液等)、眼用凝胶或眼膏等滴入或涂入结膜囊内。如果眼部治疗需要较高药物浓度,可以采用眼局部注射方式,如眼周注射(球结膜下注射、球旁注射、球后注射、眼内注射)。
(1)结膜囊内给药:滴入滴眼液的方法通常是嘱患者将头部稍后仰或平卧,眼向上注视。滴药者用手指轻轻向下牵开下睑,然后将药液缓慢地滴入下穹窿部,一般滴用1滴即可。轻提上睑使药液在结膜囊内充分弥散。嘱患者轻轻闭合眼睑2~3分钟。以干棉球拭去流出结膜囊的药液眼用凝胶和眼膏的给药方法与滴眼液大致相同,将凝胶或眼膏涂入结膜囊的下穹窿部。用药后闭眼和轻轻按摩眼球有助于药物的扩散。
当两种不同的滴眼液同时使用时,如果用完一种后马上就用第二种,就会发生药物被稀释或药物溢出结膜囊的情况。因此当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滴眼液时,应当在用完一种至少5分钟后再用第二种。滴入结膜囊的药物可以通过结膜血管吸收,或者结膜囊中多余的药物从鼻泪管流入鼻腔,由鼻黏膜吸收而进入全身循环,可以引发全身性效应,其程度与眼部给药的剂型有很大关系。经鼻泪道流入鼻腔的药物多与滴眼液有关,而很少与眼用凝胶和眼膏有关。当滴用滴眼液时,用手指轻压内眦部的泪囊区,可以明显减少药物经鼻泪道流入鼻腔的量,从而减少药物引起的全身效应。
(2)结膜囊冲洗:在清除结膜囊内刺激物、异物或分泌物等急救处置时,可以应用眼用冲洗液冲洗结膜囊。通常使用的眼部冲洗液为无菌的0.9%氯化钠溶液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洁净水作为眼部冲洗液。
(3)眼周注射:为了有效地控制病情或者结膜囊内给药后疗效不显著时,抗感染药、散瞳药或糖皮质激素等可以采用眼周注射方式来给药,将药物直接注入球结膜下、球筋膜下或者球后,使药物通过角膜和巩膜扩散到前房、后房和玻璃体内而发挥治疗作用。眼周注射的单剂量体积是有限的,通常每次结膜下注射量不超过1 ml。
(4)眼内注射:为了有效地控制病情和提高疗效,必要时可以采用眼内注射的方式,包括前房内注射和玻璃体腔内注射来给药。由于药物的剂量-容积是有一定限度的,通常单剂量体积不超过0.3 ml。由于眼内注射有可能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应当慎用。
(5)全身给药:一些药物,如抗菌药和糖皮质激素,可以采用全身给药的方式,来治疗某些眼部易感的疾病。有些降眼压药物也需要采用全身给药的方法,如口服乙酰唑胺、甘油盐水,静脉滴注高渗剂甘露醇等,来达到快速降低眼压的目标。
13.1.2 控制污染
临床所用的眼用制剂应当是无菌的。对于装在多剂量容器中并且加有防腐剂的滴眼液,在使用时仍然需要注意避免污染。
患者在家中自用的保存于多剂量容器中的眼用药物(包括滴眼液、眼用凝胶和眼膏),在首次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应当超过4周,除非另有说明。
医院病房里使用的眼用药物一般在开封后1周弃用,应当给每位患者提供个人专用的眼用药物。如果遇到需要特别关注的污染问题,应当为每只眼提供单独使用的眼用药物容器。
对于出院的患者应当提供未开封的眼用药物。在出院时让患者带走当天已经发给他们的药品是可以接受的做法。
在门诊部,以使用单剂量包装的滴眼液为好。如果使用多剂量包装的滴眼液,应当在一日工作结束时弃用。在意外事件时和急诊等感染高风险的地方,应当尽量使用单剂量包装的滴眼液。如果使用多剂量包装的滴眼液,应当在单次使用后弃用。
诊断用染料,如荧光素钠等,应当尽量使用单剂量包装的药品。如果使用多剂量包装的,应当在一日工作结束时弃用。
手术前使用的滴眼液不宜在手术时使用,应提供未开封的滴眼液。如有可能,眼科手术时应当使用单剂量包装的滴眼液。如果使用多剂量包装的滴眼液,应当为每位患者提供个人专用的滴眼液瓶,并在手术结束时弃用。在施行内眼手术和其他进入前房的处置时所使用的制剂必须是等渗的,而且不含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如有必要应当加入缓冲液将pH调至中性。用于内眼手术的液体应当按特别的处方配制,一般静脉输注的制剂并不适用于这种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