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肤感染的药物治疗

皮肤感染的药物治疗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皮肤及软组织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皮肤感染较为浅表,常见的有脓疱疮、深脓疱疮即臁疮、毛囊炎、疖肿、皮肤外伤后感染等。隔离患者,防止传染。细菌通过皮肤小创伤而侵入,或者由淋巴和血行感染所致。治疗原则为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解除全身症状,控制炎症蔓延,防止复发。青霉素类可作为对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避免与肾毒性及耳毒性药物合用。

16.2.1 皮肤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皮肤及软组织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皮肤感染较为浅表,常见的有脓疱疮、深脓疱疮即臁疮、毛囊炎、疖肿、皮肤外伤后感染等。软组织感染较为深在,常见的有蜂窝织炎、丹毒等。

16.2.1.1 脓疱疮的治疗

脓疱疮(impetigo)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主要由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或)溶血性链球菌所致。临床表现包括3种主要类型寻常型脓疱疮;大疱型脓疱疮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

脓疱疮的治疗原则为杀菌、消炎。①注意皮肤卫生,夏季勤洗澡。隔离患者,防止传染。增强营养,改善全身抵抗力。②局部治疗原则为清洁、消炎、杀菌、干燥、收敛。首选抗菌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或鱼石脂软膏等。还可用甲紫溶液,一日用药2次。③局部用药前,可用0.05%小檗碱液或0.02%高锰酸钾液清洗患部。④皮损泛发,全身症状明显者,特别是SSSS,应及时内用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可选用头孢唑啉、氯唑西林等,也可选用其他二代或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16.2.1.2 毛囊炎的治疗

毛囊炎(folliculitis)、疖(furuncle)和痈(carbuncle)是一组由细菌感染毛囊及其周围组织所致的炎症疾病。毛囊炎系单纯毛囊的感染;疖为毛囊和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如多个损害反复发生则为疖病(furunculosis);痈系多个相邻毛囊的深部感染或由数个疖肿相互融合形成的皮肤深层脓皮病。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治疗原则:多发毛囊炎应及早使用抗生素;对慢性反复发作病例,应寻找有无糖尿病、贫血等全身疾病;局部治疗以杀菌、清洁为原则,可配合紫外线、超短波等治疗。①局部治疗:外用药物常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2.5%碘酊或鱼石脂软膏等;物理治疗,早期可同时做超短波、远红外线、紫外线等理疗手术治疗,晚期疖肿和痈应做切开引流②全身治疗:适用于多发毛囊炎及疖肿痈等,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

16.2.1.3 丹毒的治疗

丹毒系溶血性链球菌(haemolyti streptococci)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皮肤炎症。病原菌主要为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过皮肤黏膜的微细损伤侵入,抠鼻、掏耳、足癣等常成为丹毒的诱因。蜂窝织炎(cellulitis)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疏松结缔组织炎症。细菌通过皮肤小创伤而侵入,或者由淋巴和血行感染所致。

治疗原则为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解除全身症状,控制炎症蔓延,防止复发。青霉素类可作为对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其他病原菌可选用耐β内酰胺酶的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

莫匹罗星[保(乙)]

Mupirocin

【适应证】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例如脓疱病、疖肿、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溃疡合并感染、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

【注意事项】基质内含有聚乙二醇,建议肾功能受损者慎用。本药不适用于假单胞菌属感染。妊娠期妇女慎用。仅供皮肤给药,勿用于眼、鼻、口等黏膜部位,误入眼内用水冲洗即可。

【禁忌证】对莫匹罗星或其他含聚乙二醇软膏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局部刺激反应,包括瘙痒、烧灼感等。

【用法与用量】外用:一日2~3次,一日最多使用3次,连续外用不应超过10日。

【制剂与规格】莫匹罗星软膏:2%,5 g∶100 mg。

夫西地酸[保(乙)]

Fusidic Acid

【适应证】由葡萄球菌、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及其他对夫西地酸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包括脓疱疮、疖、甲沟炎、创伤感染、须疮、汗腺炎、红癣、毛囊炎、寻常性痤疮的炎性损害。

【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部。不宜长时间、大面积使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时,禁用于乳房部位的皮肤感染。

【禁忌证】对乳膏中的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不能使用本品。

【不良反应】主要是用药局部皮肤反应,包括接触性皮炎、红斑、丘疹、瘙痒、皮肤过敏反应等。罕见有黄疸、紫癜、表皮坏死、血管水肿等。

【用法与用量】外用:一日2~3次,涂于患处,疗程为7日。

【制剂与规格】夫西地酸软膏:2% 5 g:100 mg。

(其他见9.3.15)

红霉素[基(基),保(甲)]

Erythromycin

【适应证】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小面积烧伤、溃疡面的感染和寻常性痤疮的炎性损害。

【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睛及其他部位黏膜,如口、鼻等。妊娠期妇女与哺乳期妇女慎用。与氯霉素及林可霉素有拮抗作用,应避免合用。

【禁忌证】对大环内酯类过敏者。

【不良反应】偶见局部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

【用法与用量】涂于患处:一日2次。

【制剂与规格】红霉素软膏:5 g∶50 mg。

(其他见9.3.6)

新霉素[保(乙)]

Neomycin

【适应证】敏感细菌所致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及烧伤、溃疡面的细菌性感染。

【注意事项】若大面积使用时需注意耳毒性及肾毒性,特别是在儿童、老人以及肾功能受损者。

【禁忌证】对新霉素或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搽药局部潮红肿胀,皮疹,瘙痒。大面积外用吸收后可出现耳毒性及肾毒性。

【用法与用量】外用:一日2~4次,连续外用不应超过7日。

【制剂与规格】新霉素乳膏、软膏:含0.25%或0.5%。

复方新霉素软膏:每克含新霉素2 000 U、杆菌肽250 U。

(其他见9.3.4)

杆菌肽

Bacitracin

【适应证】用于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敏感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仅局部应用。

【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睛及其他黏膜,如口、鼻。避免在创面长期和大面积使用,以免吸收产生肾毒性及耳毒性。连续使用不宜超过1周。儿童在成人监护下使用。避免与肾毒性及耳毒性药物合用。

【禁忌证】对本品有过敏反应史者禁用。

【不良反应】偶见皮肤瘙痒、皮疹、红肿或其他刺激现象,罕见局部过敏反应。

【用法与用量】涂于患处:一日2~3次,疗程7日。

【制剂与规格】杆菌肽软膏8g:含杆菌肽4 000 U。

多黏菌素[保(乙)]

Polymyxin

【适应证】细菌性皮肤感染。

【注意事项】若大面积使用时需注意肾毒性,特别是在儿童、老人以及肾功能受损者。

【禁忌证】对本药及基质过敏者,新生儿。

【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

【用法与用量】外用:一日2次,若有需要可增加次数。

【制剂与规格】多黏菌素软膏:含多黏菌素B 1 000 U,也用于复方制剂中。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保(乙)]

Compound Polymyxin B Ointment

【适应证】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小面积外伤。擦伤与烫伤细菌感染的防治。

【注意事项】应避免在大面积烧伤面、肉芽组织或表皮脱落的巨大创面使用本品;使用时需注意肾毒性和耳毒性;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不适于眼内使用。

【禁忌证】对本品任一组分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瘙痒、烧灼感、红肿等。

【用法与用量】局部用药:一日2~4次,疗程5日。

【制剂与规格】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每10 g中含硫酸多黏菌素B 50 000 U硫酸新霉素35 000 U、杆菌肽5 000 U及盐酸利多卡因400 mg。

环丙沙星[保(甲)]

Ciprofl oxacin

【适应证】用于治疗脓疱疮、疖疮毛囊炎、湿疹合并感染、外伤感染、癣病合并感染以及其他化脓性皮肤感染等。

【注意事项】使用中若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不能大面积使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老年人慎用。

【禁忌证】对本品及喹诺酮类药过敏的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偶有局部轻微刺痛感。

【用法与用量】涂患处:一日2~3次

【制剂与规格】盐酸环丙沙星软膏10 g∶30 mg。

盐酸环丙沙星乳膏:10 g∶30 mg。

盐酸环丙沙星凝胶:10 g∶30 mg。

(其他见9.3.14)

磺胺嘧啶银[保(乙)]

Sulfadiazine Silver

【适应证】用于预防和治疗小面积轻度烧烫伤所继发的创面感染。

【注意事项】对其他磺胺药或相似结构药物如磺酰脲类、砜类药物可有交叉过敏;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者慎用;老年患者、休克、失水、血卟啉症AIDS患者慎用;用药前应做肝、肾功能检查;长疗程用药者应定期检查血、尿常规。

【禁忌证】对磺胺类药及银盐过敏者妊娠、哺乳期妇女;<2个月的婴儿;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均禁用。

【不良反应】外用后有轻度刺激性偶可有短暂性疼痛。药物经局部吸收后偶可发生磺胺嘧啶全身用药所致的各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出现皮疹、自觉瘙痒长期使用时可有银中毒。

【用法与用量】外用。以乳膏或软膏直接涂于创面,涂药厚度约为1.5 mm,或将软膏制成油纱布敷用,每1~2日换药1次,一日最多外涂30 g。

【制剂与规格】磺胺嘧啶银乳膏:含磺胺嘧啶银1%。

磺胺嘧啶银软膏:含磺胺嘧啶银1%。

磺胺嘧啶锌[保(乙)]

Sulfadiazine Zinc

【适应证】本品适用于预防及治疗2、3度烧伤继发创面感染,包括对该药呈现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及念珠菌等真菌所致感染。

【注意事项】本品可自局部部分吸收,其注意事项同磺胺药全身应用。(1)下列情况应慎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血卟啉症、失水、休克和老年患者。(2)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磺胺药呈现过敏的患者对其他磺胺药亦可能过敏。(3)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抑制药呈现过敏的患者,对磺胺药亦可过敏。(4)应用本品期间多饮水,保持高尿流量,以防结晶尿的发生,必要时亦可服药碱化尿液。(5)治疗中须注意检查:①全血血常规,对接受较长疗程的患者尤为重要;②定期尿液检查以发现长疗程或高剂量治疗时可能发生的结晶尿;③肝、肾功能。

【禁忌证】(1)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2)妊娠、哺乳期妇女。(3)2个月以下婴儿。(4)肝、肾功能不良者。

【不良反应】应用本品后部分病人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本品自局部吸收后偶可发生与磺胺药全身应用时相同的各种不良反应,包括:①过敏反应;②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③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④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核黄疸;⑤肝、肾功能损害;⑥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泻、头痛、乏力等。

【用法与用量】用消毒溶液清洁创面后,将软膏或调成糊状的药粉直接涂于创面,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或将软膏或调成糊状的药粉涂于无菌纱布上,贴于创面,再覆盖无菌纱布包扎;也可直接将药粉撒布于创面上;或将涂有软膏的无菌纱布直接放入脓腔引流脓液,软膏用量随创面的大小及感染情况而定,一日用量不超过500 g(软膏)。

【制剂与规格】磺胺嘧啶锌软膏:10 g∶0.5 g。

磺胺嘧啶锌散:20 g。

复方磺胺嘧啶锌软膏:①150 g∶磺胺嘧啶银1.5 g,磺胺嘧啶锌3 g。②250 g∶磺胺嘧啶银2.5 g,磺胺嘧啶锌5.0 g;局部用于烧、烫伤所致的1、2度、深2度清洁创面及供皮区创面,有效预防及治疗创面继发感染。用法:(1)直接、均匀、涂布与清洁创面,一日1次,一日用量不超过3 000 g。(2)将本品均匀涂于皮肤创面,厚度0.15~0.3 mm,表皮完整的区域约10 分钟后成膜,无表皮创面30~120分钟后成膜。因运动致破损处仍可用本品补充完整。(3)可用蒸馏水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冲洗创面涂膜层。

甲硝唑[基(基),保(乙)]

Metronidazole

【适应证】用于炎症性丘疹、脓疱疮、酒渣鼻红斑的局部治疗。

【注意事项】用药后避免暴露于强烈的日光或紫外线下。

【禁忌证】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本品或甲基咪唑类药物过敏者;有活动性中枢性疾病和血液病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如灼热、瘙痒感。

【用法与用量】外用:一日1~2次,薄薄涂一层于患处。

【制剂与规格】甲硝唑凝胶:①含甲硝唑0.75%;②含甲硝唑1.0%。

(其他见9.3.12)

鱼石脂[基(基),保(甲)]

Ichthammol

【适应证】用于疖肿。

【注意事项】不得用于皮肤溃烂处。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部位黏膜,如口、鼻等。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7日。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禁忌证】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偶见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用法与用量】外用:一日2次,涂患处。

【制剂与规格】鱼石脂软膏:10%~30%。

16.2.2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两大类。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局限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丙烯胺类药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药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关于剂型的选择,参见表16-1)。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如伊曲康唑一日100 mg,连续15日,或一次200 mg,一日2次,连续7日;也可用特比萘芬一日250 mg,连续1~2周。

16.2.2.1 头癣的治疗

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1)口服药物:①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 mg/kg,口服,成人一日0.6~0.8 g,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②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③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 mg,儿童体重<20 kg者一日62.5 mg,体重20~40 kg,一日125 mg,疗程4~6周。④脓癣治疗除内服抗真菌药物外,急性期可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有细菌感染需加用抗菌药,注意切忌切开引流。服药结束后进行真菌镜检,如病发的真菌镜检仍阳性,需延长疗程。以后每10~14日复查1次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认为治愈。

(2)外用:5%~10%硫黄软膏或其他抗真菌外用制剂,搽遍整个头皮,一日2次,连续2个月。

16.2.2.2 甲真菌病的治疗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其他真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病变。其中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病变又称为甲癣(tinea unguium)。不同类型的甲真菌病治疗选择不同,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以及拔甲治疗等。

(1)口服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真菌病,无口服禁忌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一线药物推荐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①特比萘芬一日250 mg,口服,指甲用药8~10周,趾甲用药12~16周②伊曲康唑有两种用药方式。冲击疗法为每月第1周服药,一日400 mg分2次口服后3周停药,为1个周期。指甲真菌病需口服2~3个周期。趾甲真菌病需3~个周期。还可以一日服药200 mg,连续2~4个月。③其他还可选用的药物包括氟康唑、酮康唑和灰黄霉素。但是,酮康唑和灰黄霉素肝毒性大,不推荐用于甲真菌病的治疗。

(2)外用药物适用于远端甲下型甲真菌病甲根部未受累的患者,或者口服禁忌患者,包括5%阿莫罗芬甲涂剂或8%环吡酮甲涂剂等。外用抗真菌软膏由于药物不易透入甲板,不推荐使用。

(3)对于病甲较厚,外用药物不易透入者,可以联合应用40%尿素霜封包或者外科拔甲等方法。

(4)对于顽固性和复发性甲真菌病,推荐同时应用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联合治疗。

16.2.2.3 花斑糠疹的治疗

花斑糠疹(pityriasis versicolor),俗称“汗斑”,是由马拉色菌(Malassezia spp)累及皮肤角质层所致的慢性浅部真菌病,皮损表现为色素沉着或减退斑、表面覆盖有细小糠秕状鳞屑。治疗可用酮康唑洗剂、联苯苄唑洗剂、二硫化硒洗剂等。方法是洗浴时使药液在患处放置20~30分钟,隔日1次,连续2周。外用咪唑类药物如联苯苄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及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等也是可选择的药物。若外用疗法失败或感染广泛,则需要系统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伊曲康唑,一日200~400 mg,连续7~14日,治疗到真菌培养阴性为止,以后可改为1个月一次服200~400 mg伊曲康唑,也可氟康唑400 mg顿服。

16.2.2.4 皮肤念珠菌病的治疗

皮肤念珠菌病(cutaneous 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属引起的,好发于身体潮湿的部位,如趾间、皮肤间擦部位、口角、外阴部等。可外用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治疗,也可外用特比萘芬。外用制霉菌素对念珠菌病同样有效。反复感染的念珠菌病需要系统治疗,通常使用三唑类抗真菌药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克霉唑[保(甲)]

Clotrimazole

【适应证】体癣、股癣、手癣、足癣、花斑癣、头癣,以及念珠菌性甲沟炎和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注意事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避免接触眼睛黏膜。过敏体质者慎用。

【禁忌证】对唑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偶见局部刺激、瘙痒、烧灼感、接触性皮炎,皮肤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偶见过敏反应。

【用法与用量】外用:一日2~3次。体股癣疗程一般需2~4周,手足癣需要4~6周。阴道念珠菌病用克霉唑阴道片,每晚1次,一次1片,10日为1个疗程。月经期停用。

【制剂与规格】克霉唑软膏:含克霉唑1%~3%。

克霉唑溶液:1.5%。

(其他见12.5.4)

益康唑[保(乙)]

Econazole

【适应证】浅部真菌病、花斑糠疹、念珠菌性口角炎。复方制剂适用于伴有真菌感染的皮炎、湿疹。

【注意事项】(1)妊娠期妇女慎用,尤其是妊娠初始3个月。不推荐用于儿童。(2)治疗念珠菌病时避免局部紧密覆盖敷料。(3)本品仅作外用,避免接触眼睛黏膜。(4)为避免复发,用于皮肤念珠菌病及各种癣症的疗程至少2周,足癣至少4周。

【不良反应】偶见局部刺激、瘙痒、烧灼感、接触性皮炎,皮肤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偶见过敏反应。

【禁忌证】与其他含有可的松类制剂一样,复方制剂禁用于皮肤结核、梅毒、水痘或各种疱疹病毒感染。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用法与用量】外用:一日2次。

【制剂与规格】益康唑乳膏:1%。

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含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

曲安奈德益康唑霜:15g∶硝酸益康唑0.15 g,曲安奈德15 mg。用于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和湿疹。局部外用。取适量涂于患处,一日早、晚各1次。治疗皮炎、湿疹时,疗程为2~4周。治疗炎症性真菌性疾病应持续至炎症反应消退,疗程不超过4周。

咪康唑[基(基),保(甲)]

Miconazole

【适应证】浅表真菌感染,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注意事项】有心律失常者慎用。其他同克霉唑。

【禁忌证】对本药过敏者,妊娠期妇女,1岁以下儿童。

【不良反应】局部刺激症状如烧灼感、瘙痒等。

【用法与用量】外用:一日2次。花斑糠疹可一日1次。念珠菌性阴道炎用栓剂一次1片,一日1~2次,一个疗程7日。

【制剂与规格】咪康唑软膏:2%。

咪康唑阴道栓:100 mg。

酮康唑[保(乙)]

Ketoconazole

【适应证】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以及皮肤念珠菌病。

【注意事项】(1)为减少复发,对体癣、股癣、花斑癣者,疗程至少2~4周。使用2~4周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停药并咨询医师或药师。(2)不得用于皮肤破溃处。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部位黏膜,如口、鼻等。(3)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4)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禁忌证】对酮康唑、咪唑类药物或亚硫酸盐过敏者禁用,对本品任何组分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局部使用本品治疗一般耐受性良好,罕见的不良反应有用药局部皮肤烧灼感、瘙痒、刺激、油腻或干燥。有报道对头发受到化学损伤或灰发的患者,使用本品后可能出现褪色。此外,偶见过敏反应。用药部位可能出现由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用法与用量】(1)乳膏:涂于患处,一日2~3次。(2)洗剂:①花斑糠疹,一日1次,连续5日;②头皮脂溢性皮炎,一周2次,每两次之间至少相隔3日,连续4周,然后间歇性给药以控制症状的发作。

【制剂与规格】酮康唑片:200 mg。

酮康唑乳膏:2%。

酮康唑洗剂:①2%;②1%。

噻康唑

Tioconazole

【适应证】同克霉唑。

【注意事项】同克霉唑,妊娠初始个月妇女避免使用。

【禁忌证】对本药或咪唑类抗真菌药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局部刺激感、瘙痒等,极少数患者有过敏反应。

【用法与用量】(1)噻康唑软膏:一日2~3次,涂于患处。(2)28%噻康唑溶液:治疗甲真菌病,一日2次,疗程6~12个月。

【制剂与规格】噻康唑软膏:2%。

噻康唑乳膏:1%。

噻康唑溶液:28%。

联苯苄唑[保(乙)]

Bifonazole

【适应证】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及念珠性外阴阴道炎。

【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部位黏膜;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过敏体质者慎用。儿童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禁忌证】对本品或咪唑类药物过敏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皮肤局部过敏、红斑瘙痒感,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用法与用量】涂于患处:一日1次并轻轻揉搓几分钟,2~4周为一疗程。

【制剂与规格】联苯苄唑乳膏:1%。

联苯苄唑溶液:1%。

联苯苄唑凝胶:1%。

舍他康唑

Sertaconazole

【适应证】由真菌、酵母菌、念珠菌曲霉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如体股癣、手足癣等。

【注意事项】同克霉唑。

【禁忌证】对硝酸舍他康唑或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局部刺激症状,如烧灼感、瘙痒、红肿等。

【用法与用量】涂于患处:一日2次。

【制剂与规格】硝酸舍他康唑乳膏:2%。

萘替芬

Naftifi ne

【适应证】真菌性皮肤病,如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皮肤念珠菌病等。

【注意事项】(1)本药不能外用于眼、口腔或阴道等黏膜部位。本药仅供外用,切忌口服。(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过敏体质者慎用。(3)不宜用于急性炎症部位及开放性损伤部位。

【禁忌证】对萘替芬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有局部刺激,如红斑、烧灼、干燥、瘙痒等,个别患者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用法与用量】涂抹患处,皮损表面及四周约2.5 cm范围内的正常皮肤均应涂抹,一日1次。疗程一般2~4周,严重者可用至8周。

【制剂与规格】萘替芬软膏:1%。

萘替芬乳膏:1%。

萘替芬凝胶:1%。

萘替芬溶液:1%。

萘替芬散剂:1%。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10 g):盐酸萘替芬0.1 g、酮康唑25 mg。

特比萘芬[保(乙)] 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糠疹及皮肤念珠菌病等。外用:涂于患处,一日1次,1个疗程体股癣2~4周,手足癣、花斑糠疹4~6周。(其他见9.7.3.10)

布替萘芬[保(乙)]

Butenafi ne

【适应证】主要用于敏感真菌所致的手癣、足癣、体癣、股癣及花斑糠疹等。

【注意事项】本药不能局部用于口腔、眼或阴道内。对其他丙烯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其他同克霉唑。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常见局部刺激、红斑、瘙痒、灼热感、刺痛、接触性皮炎等。

【用法与用量】涂抹患处:一日1次。

【制剂与规格】布替萘芬乳膏:1%。

布替萘芬溶液:1%。

利拉萘酯

Liranaftate

【适应证】手癣、足癣、体癣、股癣。

【注意事项】不能局部用于口腔或阴道内。禁用于角膜、结膜或糜烂部位。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老年人慎用。

【禁忌证】对利拉萘酯及制剂所含其他成分有过敏史者禁用。对其他外用抗真菌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临床上与皮肤念珠菌病、汗疱疹、掌跖脓疱病等炎症性皮肤病难以鉴别的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偶见接触性皮炎,局部瘙痒、发红、灼热感、刺痛等。

【用法与用量】涂于患处:一日1次并轻轻揉搓几分钟,2~4周为1个疗程。

【制剂与规格】利拉萘酯乳膏:2%。

阿莫罗芬[保(乙)]

Amorolfi ne

【适应证】皮肤真菌病,如手癣、足癣、股癣、体癣及甲癣;皮肤念珠菌病。

【注意事项】哺乳期妇女慎用。哺乳期妇女不应将本品用于胸部。在治疗期间应避免使用指甲油和人工指甲。避免接触眼睛黏膜。

【禁忌证】禁用于已知对本品过敏的患者。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应避免使用本品。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本品不应大面积用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炎症明显的皮肤,且不应用封包疗法。因为大量使用本品或在严重受损的皮肤处使用本品,无法排除机体对小量活性成分的吸收。

【不良反应】偶见局部刺激症状。

【用法与用量】(1)阿莫罗芬乳膏:一日1次,晚上擦洗局部后使用,至少使用2~3周。若足部感染,需延长到6周,皮损恢复后需继续使用3~5日。(2)甲搽剂:先热水浸泡,浸软甲板,然后锉甲,使其变薄,涂上一薄层药,一周1~2次,指甲需治疗6个月,趾甲需9~12个月。

【制剂与规格】阿莫罗芬乳膏:0.25%。

阿莫罗芬甲搽剂:5%。

环吡酮胺[保(乙)]

Ciclopirox Olamine

【适应证】浅部皮肤真菌感染,如体、股癣,手、足癣(尤其是角化增厚型),花斑癣,皮肤念珠菌病及甲癣。

【注意事项】应避免同时使用其他外用皮肤制剂,尤其禁止合用其他外用抗真菌药物。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不可用于眼睛黏膜。其他同克霉唑。

【禁忌证】儿童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偶见局部发红、刺痛、瘙痒、烧灼感等刺激症状,偶见接触性皮炎。

【用法与用量】(1)皮肤感染:涂于患处,一日2次,疗程2~4周。(2)甲真菌病:初次使用8%环吡酮溶液之前,尽可能将被感染的指、趾甲剪去,并用指、趾甲锉将病甲磨粗糙。在治疗的第1个月内,隔日于病甲上涂药,第2个月可减少至一周至少用药2次,第3个月起一周用药1次。

【制剂与规格】环吡酮胺软膏:1%。

环吡酮溶液:8%。

制霉菌素(制霉素)[保(甲)]

Nystatin

【适应证】白色念珠菌、隐球菌和球孢子菌、滴虫的皮肤、口腔、阴道、消化道的感染。

【注意事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5岁以下儿童慎用。为防止复发,患者用药至症状消失48小时后。本药口服后胃肠道不吸收。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的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外用偶见接触性皮炎。偶见局部发红、刺痛等刺激症状。阴道片或阴道栓可引起白带增多。

【用法与用量】(1)外用:一日2~3次。(2)口腔感染:20万~40万U,口含,慢慢在口中溶解,一日4~5次。(3)阴道感染:一日1个栓剂,连续使用2周。(4)耳真菌病:用滴耳剂滴耳,一日2~3次。

【制剂与规格】制霉菌素软膏:1 g∶10万U。

制霉菌素栓剂:10万U。

制霉菌素片:50万U。

制霉菌素滴耳液:10 mg∶5万U。

水杨酸[基(基),保(甲)]

Salicylic Acid

【适应证】银屑病、皮肤浅部真菌病脂溢性皮炎、痤疮、鸡眼、疣和胼胝等。

【注意事项】(1)不能用于破溃的皮肤。避免接触口腔、眼睛以及黏膜。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尤其是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慎用于皮肤皱褶部位。(2)不同浓度药物的作用各不相同:1%~2%制剂有角质形成作用;5%~10%有角质溶解作用抗真菌制剂一般在此浓度;20%~30%具有角质剥脱作用,可用于胼胝的治疗及明显角化过度性皮肤病;50%软膏具有腐蚀作用,可用于疣的治疗。(3)本品忌与金属器皿接触。(4)有糖尿病,四肢周围血管疾患者慎用高浓度软膏。(5)勿与其他外用痤疮制剂或含有剥脱性作用的药物合用。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反应者禁用。

【不良反应】有轻度刺激症状,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大面积使用吸收后可出现水杨酸全身中毒症状。

【用法与用量】外用:一日2次。【制剂与规格】水杨酸软膏:①2%②5%;③10%。

复方水杨酸溶液:每10 ml含水杨酸0.8 g、水杨酸甲酯0.2 ml、间苯二酚0.2 g

苯甲酸[保(乙)]

Benzoic Acid

【适应证】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等浅部真菌感染。

【注意事项】外用本品局部可有轻微刺激,勿用于眼周及黏膜部位。本品的软膏剂和油膏不宜贮存于温度过高处。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外涂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用法与用量】外用:一日2次。

【制剂与规格】苯甲酸软膏:6%。

复方苯甲酸软膏:含苯甲酸12%、水杨酸6%。

十一烯酸[保(乙)]

Unlecylenic Acid

【适应证】手癣、足癣、体癣及股癣。

【注意事项】有刺激性,勿使其进入体腔、眼部,严防内服。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局部轻度烧灼感、瘙痒感等刺激症状。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禁忌证】(1)局部严重溃烂者禁用。(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用法与用量】外用于患处,一日2次,需连续应用数周。

【制剂与规格】复方十一烯酸锌软膏:①含十一烯酸5%、十一烯酸锌20%;②含十一烯酸3%、十一烯酸锌20%;

复方十一烯酸锌撒布剂:含十一烯酸2%、十一烯酸锌20%、硼酸1%。

复方土槿皮酊[保(乙)]

Compound Pseudolarice Tincture

【适应证】用于皮肤真菌感染、手足癣、体癣等。

【注意事项】有强烈刺激性,勿用于面部,勿使其进入体腔、眼部。严防内服。

【禁忌证】儿童、孕妇禁用。水疱型、糜烂型手、足癣禁用。

【不良反应】有轻度刺激症状,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用法与用量】外用:涂患处,一日1~2次,用药持续1~2周。

【制剂与规格】复方土槿皮酊:每100 ml含土槿皮4.2 g、水杨酸6.25 g、苯甲酸12.5 g。

16.2.3 皮肤病毒感染的治疗

需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的病毒性皮肤病主要是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各种疣,包括寻常疣、扁平疣及尖锐湿疣。人类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外用药物可作辅助治疗。

16.2.3.1 单纯疱疹的治疗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皮疹以群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周、鼻腔、生殖器等处,自觉有灼热及痒感。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的疱疹称为生殖器疱疹。本病有自限性,但可复发。治疗原则为缩短病程,防止感染和并发症,防止复发。局部治疗可用3%阿昔洛韦软膏,1%喷昔洛韦乳膏等。系统用抗病毒药物以核苷类为主。可用阿昔洛韦一次0.2~0.4 g,一日5次或伐昔洛韦,一次0.3~0.5 g,一日2次,或泛昔洛韦,一次0.125~0.25 g,一日3次,疗程均为7~10日;频繁复发者,可用阿昔洛韦一次0.4 g或伐昔洛韦,一次0.5 g,一日1次,或泛昔洛韦一次0.25 g,一日2次,连续服用数月;重者可用阿昔洛韦一次5 mg/kg,每8小时静脉注射1次。疱疹性口炎、眼炎,除选用上述方法外,尚应注意局部清洁杀菌,如用0.1%苯扎溴铵溶液漱口、0.1%阿昔洛韦滴眼液等。

16.2.3.2 带状疱疹的治疗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单侧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及伴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治疗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局部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可外搽炉甘石洗剂,或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乳膏。全身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或口服,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口服,疗程7~10日。疼痛明显者可内服罗通定、布洛芬等。神经营养剂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皮损泛发严重者应加强支持疗法,防止并发细菌感染。

16.2.3.3 疣的治疗

疣(warts)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表皮赘生物。临床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及尖锐湿疣等。治疗应根据患者皮损的部位、数目、大小等选用相应的方法。局部治疗为,数目少的可选用电灼、冷冻、激光、刮除等;数目多的可选用外用药物。对数目多或久治不愈者还可选用全身用药,如聚肌胞注射液、干扰素等肌内或皮下注射,口服左旋咪唑等。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的治疗请参阅性传播疾病部分。

阿昔洛韦[基(基),保(甲)] 用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5%乳膏剂涂敷,白天每3小时1次,共7日。越早期治疗,效果越好。妊娠期妇女慎用。局部应用可见暂时性的刺痛或烧灼感;偶尔有红斑,瘙痒,皮肤发干。(其他见9.6.3)。

喷昔洛韦[保(乙)]

Penciclovir

【适应证】口唇及面部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

【注意事项】慎用于儿童、老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勿用于眼内及眼周。严重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应慎用。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暂时性的局部疼痛、灼热感、瘙痒。

【用法与用量】外用。白天每隔3小时给药1次,共7日。

【制剂与规格】喷昔洛韦乳膏:1%。

(其他见9.6.3)

重组人干扰素α-2b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2b

【适应证】宫颈糜烂,尖锐湿疣,带状疱疹,口唇疱疹及生殖器疱疹。

【注意事项】疱疹病毒感染治疗开始越早效果越好。适于尖锐湿疣初期、数目少、疣体小的损害。对干扰素有过敏史者慎用。治疗宫颈糜烂,月经期间停止用药,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及坐浴。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

【不良反应】(1)治疗病毒性皮肤病:暂时性的刺痛或烧灼感。(2)治疗宫颈糜烂:轻度瘙痒,下腹部坠胀,分泌物增多。

【用法与用量】外用:涂于患处。①尖锐湿疣,一日4次,连续6~8周。②口唇疱疹或生殖器疱疹,一日4次,连续7日。③宫颈糜烂,隔日1次,6~10次为1个疗程。

【制剂与规格】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或凝胶:①5g∶25万U;②5g∶100万U。

酞丁安 用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尖锐湿疣、浅表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等)。(其他见9.6.3)

氟尿嘧啶[保(乙)]

Fluorouracil

【适应证】光线性角化症、Queyra红斑增殖病、鲍温样丘疹病、尖锐湿疣寻常疣、扁平疣等。

【注意事项】面部损害涂药后可产生色素沉着。肝肾功能不良、感染、心脏病等患者慎用。不可用于黏膜。不可大面积使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用药期间若出现毒性反应,应立即停药。皮肤破溃处不宜应用。

【禁忌证】孕妇及用药期间可能妊娠的妇女;对本品过敏的病人。

【不良反应】接触性皮炎、皮肤红肿糜烂、炎症后色素沉着、疼痛、光敏、瘙痒等。

【用法与用量】外用:一日1~2次涂患处。

【制剂与规格】氟尿嘧啶凝胶:①2.5%②5%。

氟尿嘧啶乳膏或软膏:①2.5%;②5%

16.2.4 皮肤抗寄生虫感染的药物治疗

16.2.4.1 疥疮的治疗

疥疮(scabies)是由疥螨引起,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患者用过的衣物、床单等间接传染。在集体宿舍中可多人发病,在家庭中亦常数人患病。所以若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均需同时接受治疗对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等也均要消毒患者衣服与被褥洗净后再用沸水或热水浸烫,或充分曝晒。

治疗主要用外用药,有5%~10%硫黄软膏、γ-六氯化苯乳膏、10%~25%苯甲酸苄酯乳膏、10%克罗米通乳膏等药物需涂抹在全身,特别是皮肤皱褶部位如手指间和足趾间,腋、腹股沟、阴肛部女性乳下、男性阴囊及阴茎,还有远端甲下均需涂药。

有的患者在治疗后,虽然已无疥疮的特征性皮疹,亦不能再查到疥螨,但仍感瘙痒。此时可用10%克罗米通软膏或丁香罗勒软膏外用,睡前可服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物。

16.2.4.2 虱病的治疗

虱病(pediculosis)包括头虱、体虱、阴虱。患者大多为卫生条件差、群居生活的人。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其衣物、被褥等而传染。

升华硫[保(乙)]

Sublimed Sulfur

【适应证】用于疥疮、头癣、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单纯糠疹等。

【注意事项】家庭成员、集体宿舍成员中密切接触者均应同时接受治疗。长时间使用可引起皮肤瘙痒、刺激等不适。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过敏体质者慎用。儿童慎用。不得与铜制品接触。

【禁忌证】对本药过敏者。

【不良反应】轻度刺激症状如灼热感、瘙痒等。

【用法与用量】外用:治疗疥疮时药物应涂抹在全身。①儿童,用5%硫黄软膏,早、晚各涂1次,连续3日,此期间不洗澡、不更衣,3日后洗澡、更衣。换下的衣服及床单等均应煮沸消毒。②成人,用10%硫黄软膏。早、晚各涂1次,连续3日,此期间不洗澡、不更衣,3天后洗澡、更衣。换下的衣服及床单等均应煮沸消毒。必要时,在停用3日后,可重复第2个疗程。

【制剂与规格】升华硫软膏:①5%;②10%。

林旦[保(乙)]

Lindane

【适应证】用于疥疮和阴虱病。

【注意事项】家庭成员、集体宿舍成员中密切接触者均应同时接受治疗。过量使用可产生神经毒性、皮肤损害和营养不良,也会导致其不良反应增强。使用中若出现过敏症状或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精神病患者尽量不用。药品不应与碱性物质或铁器接触。涂药前勿用热水和肥皂洗澡,以免增加吸收。避免眼和黏膜与药物接触。洗去药物时水温不要过热,以免促进药物吸收。4岁以上儿童应减量使用,老年患者慎用。本品吸收后是否经乳汁分泌缺乏临床资料,因此哺乳期妇女若使用本品,需停药4日后方可哺乳。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有癫病史者和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患者,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不良反应】轻度刺激症状如灼热感、瘙痒等,偶见荨麻疹。涂药后偶有头晕,1~2日后消失。长期大量使用后,可能由于药物经皮肤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如癫发作等。

【用法与用量】(1)治疗疥疮:药物应涂抹在自颈部以下全身各部位,用药12小时后洗浴。换下的衣服及床单等均应煮沸消毒。儿童,应在6小时后洗浴,将药液彻底洗去;成人,一次用药量不超过30 g,儿童应减量使用。必要时1周后可重复治疗1次。(2)治疗虱病:药物涂于干燥头发和头皮上,保留3~5分钟后清洗,24小时重复治疗。(3)治疗阴虱病:应剃去阴毛后涂搽本药,一日3~5次

【制剂与规格】林旦乳膏:1%。

苯甲酸苄酯

Benzyl Benzoate

【适应证】疥疮,也用于体虱、头虱和阴虱。

【注意事项】同升华硫。不得用于破溃处;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

【禁忌证】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2岁以下;癫患者。

【不良反应】轻度刺激症状,如灼热感、瘙痒,皮疹等。

【用法与用量】用法同升华硫。一日1~2次,应在用药24小时后洗去,共用2~3日。再用肥皂洗澡一次,并换用已消毒的衣被。

【制剂与规格】苯甲酸苄酯洗剂或搽剂:20%~25%。

苯甲酸苄酯乳膏:50%。

克罗米通[保(乙)]

Crotamiton

【适应证】疥疮、皮肤瘙痒。

【注意事项】不能大面积用于婴儿及低龄儿童的皮肤;避免接触眼睛及其他黏膜如口、鼻部位黏膜。

【禁忌证】对本药过敏者禁用;急性渗出性皮肤病禁用。

【不良反应】接触性皮炎,偶见过敏反应。

【用法与用量】(1)用于疥疮时:治疗前洗澡、擦干,将本品自颈以下涂搽全身皮肤,特别是皱褶处、手足、指趾间、腋下和腹股沟;24小时后涂第2次,再隔48小时后洗澡将药物洗去,换上干净衣服,更换被褥等。1周后可重复1次。(2)用于止痒时:局部涂于患处,一日3次。

【制剂与规格】10%克罗米通乳膏、洗剂:10g∶1g。

丁香罗勒油

Ocimum Oil

【适应证】疥疮。

【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部位。如发生过敏症状,应停药。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其他同升化硫。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及皮肤糜烂处禁用。

【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用法与用量】用药前修剪指甲、温水洗澡,然后用乳膏自颈部以下涂遍全身,早、晚各1次,连续2日。停用2日,自第5日起,再重复上述治疗2日,并消毒衣服及被褥。未愈者可再重复上述治疗。

【制剂与规格】丁香罗勒油乳膏:①35 g∶0.875 g;②10 g∶0.25 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