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两汉时期就对足与健康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

先秦两汉时期就对足与健康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足部推拿和针灸术是中国传统医学中起源较早的医疗技术,在古代中医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中医学的宝贵遗产。在最古老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和腧穴,其中包括许多在脚上的穴位。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脚部的许多敏感反应点(腧穴)与人体内脏器官的关系。指出刺激这些反应点可起到治病的作用。从而为足穴治疗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足部推拿和针灸术是中国传统医学中起源较早的医疗技术,在古代中医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中医学的宝贵遗产。在最古老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和腧穴,其中包括许多在脚上的穴位。如肝经的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脾经的隐白、大都、太白、商丘,肾经的涌泉、然谷、太溪、复溜,膀胱经的至阴、通谷、束骨、京骨、昆仑,胆经的窍阴、侠溪、临泣、丘墟,胃经的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等。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脚部的许多敏感反应点(腧穴)与人体内脏器官的关系。指出刺激这些反应点可起到治病的作用。在《内经》中还多处提到用推拿方法治疗疾病,如《素问·举痛篇》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素问·血气形志篇》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推拿醪药。”《素问·厥论篇》也说:“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从而为足穴治疗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又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病多瘦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 蹻。长沙马王堆古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也有用被蜂子蛰死的幼鸡和枣泥制成的药巾推拿足部,使人增强体力的方法,同时出土的《脉法》《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都对足疗法有所阐述。《黄帝内经》还提出了“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运用脚心涌泉穴治疗全身疾病的“上病下治”法,如“邪在肩,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取之涌泉、昆仑”“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

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一书曾提到:“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针石桥引,案机毒熨,一拨见病之应。”这里的桥引、案(与按相通)机,都是推拿之法。俞与愈相通,跗即足背,俞跗是医生的名字,也可能是指摩脚治病的医生,他不用汤药,只用推拿,“一拨见病之应”,可见其疗效是很显著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西汉名医仓公淳于意,针刺涌泉穴并药敷足心,治疗济北王阿母的热厥足热证得愈的事迹。东汉名医华佗,也经常用足心敷贴法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其中的一些方法流传至今,影响后世。足心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该处受摩擦少,皮肤娇嫩,对药物的吸收较快。科学家根据黄金分割法(0.618法)计算后认为,足心涌泉穴正好位于足底部0.618的位置上,也就是说,足心正好是人体脚部的“黄金点”,是调整人体整体功能和状态的最佳作用点,所以,涌泉穴对人体全身具有最佳的调整作用。由此可见,古代医学家采用足心敷药疗法是非常科学的。

在国外,中国的足疗法被广泛运用和流传,日本称之为“足心道”疗法;欧美国家,称之为“反射疗法”或“区域疗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