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出血一天走几小时

脑出血一天走几小时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脑损伤,其病因与围生期缺氧缺血及产伤有密切关系。出血轻者可无症状,至数月后发生硬脑膜下积液,有惊厥发作,发育迟缓等。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病情严重,很快死亡。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多见于胎龄<32周、体重低于1500g的早产儿。

【概述】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脑损伤,其病因与围生期缺氧缺血及产伤有密切关系。近年来产科技术有很大提高,硬脑膜下出血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病率仍较高,病情严重者在新生儿期死亡,存活者中部分留有不可逆性脑损伤如癫、智力低下、脑性瘫痪、视力及听力障碍等。

【临床表现】

1.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

(1)颅内压力增高症:前囟隆起、血压增高、抽搐、角弓反张、脑性尖叫。

(2)呼吸不规则:呼吸时快时慢或出现呼吸暂停。

(3)神志改变:激惹、嗜睡、昏迷或激惹与抑制交替出现。

(4)眼征: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5)拥抱、握持、吸吮、觅食反射减弱或消失。

2.颅内出血的临床类型

(1)硬膜下出血:多有产伤史,轻型出血量小可无症状;重症在24h后出现惊厥、偏瘫和斜视等神经系统症状。出血轻者可无症状,至数月后发生硬脑膜下积液,有惊厥发作,发育迟缓等。

(2)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大多有产伤史。出血在蛛网膜下腔内,比较局限,预后良好。出血量少者可无症状,如有惊厥发作常在生后第2天。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病情严重,很快死亡。

(3)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多见于胎龄<32周、体重低于1500g的早产儿。根据B超或CT检查可分为4级。Ⅰ级:室管膜下出血;Ⅱ级:脑室内出血但无脑室扩大;Ⅲ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Ⅳ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大多在出生后72h内发病,常表现为呼吸暂停、嗜睡、肌张力低下和拥抱反射消失。

(4)小脑出血:多见于32周以下的早产儿。常由缺氧引起,表现频繁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

3.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急性期常为均匀血性。

(2)B超检查:B超检查对早产儿脑室及脑室周围出血诊断较敏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d常规做头部B超检查,以及时发现颅内出血。

(3)CT及MRI:头部CT及MRI对各种颅内出血均有较高的诊断率。一般在生后72h内可作出诊断。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支持疗法:①加强护理。保暖,保持安静,减少干扰,避免剧烈哭闹。②维持适当通气。正确给氧及纠正高碳酸血症,避免持续低氧及高氧血症。③维持良好灌注。维持血压,如有低血压可给多巴胺。④维持体内代谢平衡。

(2)适当补液:液量为50~60ml/(kg·d);使尿量维持在65ml/(kg·d)。

(3)纠正低血糖:一般输糖速度为6~8mg/(kg·min)。使血糖维持在3.3mmol/L(60mg/dl)以上。

(4)纠正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可用简易CPAP改善通气,代谢性酸中毒在良好通气情况下给予碳酸氢钠纠正。

2.药物治疗原则

(1)止血:可给输新鲜血、新鲜血浆及止血药。

(2)控制惊厥:镇静并有降低脑细胞代谢和减少出血的作用。

(3)降低颅内压:如有前囟明显隆起、抽搐、昏迷等颅内压力增高表现时给予降颅压药物,并且要联合用药。

(4)在急性期后要用恢复脑细胞功能药物。

(5)脑积水治疗:①可用减少脑脊液产生的药物;②待出血稳定后,可腰椎穿刺放出脑脊液,每日或隔日1次,以减少脑积水发生率,已有严重脑积水者可行脑室-腹腔分流。

处  方

1.止血药物

(1)新鲜血浆:每次10~20ml/kg。

(2)维生素K1:每次5mg静脉注射,1/d,连用3~5d。

(3)巴曲酶:每次0.5kU,2/d,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均可。

(4)酚磺乙胺(止血敏):剂量为12.5mg/kg,6h1次,静脉滴注。

2.抗惊厥药物

(1)苯巴比妥钠:负荷量为15~20m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若不能控制惊厥,1h后再加用10mg/kg,12~24h后给维持量,3~5mg/(kg·d)。

(2)地西泮:抗惊厥用量为每次0.1~0.3mg/kg,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3min,需要时30min后可重复,但<3次,最大量2mg/(kg·24h)。

3.降低颅内压药物

(1)呋塞米:每次0.5~1mg/kg,2~3/d,静脉注射。

(2)白蛋白:每次0.5g/kg,1~2/d,静脉滴注。

(3)地塞米松:每次0.5~1mg/kg,2/d,静脉注射,第2天改为每次0.2~0.5mg/kg。

(4)甘露醇:在用呋塞米、白蛋白、地塞米松三联疗效不佳时可用甘露醇。甘露醇为20%注射液每次0.25~0.5g/kg,每6~8小时1次,静脉注射,一般3~5次。

4.恢复脑细胞功能药物

(1)胞磷胆碱:100~12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7~14d为1个疗程。

(2)脑活素:脑活素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维持2h,1/d,10~14d为1个疗程,重症患儿可连用2个疗程。

5.减少脑脊液生成药物 乙酰唑胺50~100mg/(kg·d),分3~4次口服。

【注意事项】

1.脑活素要静脉滴注,不要静脉注射,以免注射过快而引起不良反应。

2.使用酚磺乙胺时注意高分子量的血浆扩容剂应在使用本品之后而不要在其使用之前应用;勿与氨基己酸混合注射,以免引起中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