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年一度的全身检查抽血化验

一年一度的全身检查抽血化验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婴儿肝炎综合征,为儿科常见病。是指一组于婴儿期起病、伴有黄疸、病理性肝体征和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症候群。以肝内病变为主,病因复杂,常见病因有感染,先天性遗传代谢病,肝内胆管发育障碍等,预后悬殊。病因不明的情况下以对症治疗为主。2.白蛋白于低蛋白血症时使用,在严重贫血、心力衰竭时禁用;而有丙种球蛋白低下及反复感染时可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概述】 婴儿肝炎综合征,为儿科常见病。是指一组于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起病、伴有黄疸、病理性肝体征和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症候群。以肝内病变为主,病因复杂,常见病因有感染,先天性遗传代谢病,肝内胆管发育障碍等,预后悬殊。

【临床表现】

1.症状 主要表现为黄疸。其他可有恶心、呕吐、腹胀,大便色泽正常或较黄,也可能发白,尿色较深。以及与本病相关的原发疾病的表现。

2.体征 肝轻度到中度增大,质地一般偏硬或中等硬度。

3.辅助检查

(1)肝功能检查:①血清胆红素血中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值均升高,常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②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程度不一,与肝细胞损害程度有关,当病情恢复时逐渐降至正常;③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5-核苷酸酶(5-NT)、碱性磷酸酶(AKP)和血清胆汁酸等检查,在伴有胆汁淤积时明显升高;④凝血酶原时间能早期反映肝功能,当肝细胞损害时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

(2)病原学检测:病毒感染标记物及相应的病毒学、血清学检查,肝炎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EB病毒、弓形虫、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等。

(3)代谢病筛查:测尿液中的还原物质和空腹血糖、半乳糖值以发现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症或糖原累积病。测血清α1-AT值以发现α1-AT缺乏症等。

(4)影像学检查:做肝胆超声、CT或MRI检查可发现肝内胆管发育障碍及实质病变或占位病变。

【应鉴别的疾病】 先天性肝外胆道闭锁:主要症状与体征为进行性黄疸加深,出生后一贯排灰白色大便;肝进行性增大,早期肝功能多属正常,以后逐渐异常;常于3~4个月发现胆汁性肝硬化。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某些遗传性代谢缺陷病如半乳糖血症应停用一切奶类和奶类制品,改用豆浆及蔗糖喂养;酪氨酸血症给予低苯丙氨酸、低酪氨酸饮食。病因不明的情况下以对症治疗为主。

2.药物治疗原则 退黄、护肝、改善肝细胞功能及防治出血等对症支持疗法。若为巨细胞病毒感染,选用抗病毒制药。

处  方

1.利胆退黄 ①苯巴比妥:4~8mg/(kg·d),分3次服用;②中药:茵陈、山栀、大黄等。

2.护肝改善肝细胞功能 ①维生素C:每次0.05~0.1g,2~3/d,口服;②复合维生素B:每次1片,1~3/d,口服;③三磷腺苷:每次20mg,用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④葡醛内酯:<5岁,每次50mg,3/d;5岁以上,每次100mg,3/d。

3.其他 ①白蛋白:1g/kg,1/d(低蛋白血症时使用);②丙种球蛋白:400mg/(kg·d),丙种球蛋白低下及反复感染时使用;③维生素K1:每次5~1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④更昔洛韦:每次5mg/kg,静脉滴注(1h以上),2/d,间隔12h。

【注意事项】

1.本病的预后与其病因密切相关,CMV感染引起者多数预后良好,病情可以完全恢复;遗传代谢病和肝内胆管及间质发育障碍引起者,则病因不除,难能恢复。

2.白蛋白于低蛋白血症时使用,在严重贫血、心力衰竭时禁用;而有丙种球蛋白低下及反复感染时可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3.使用更昔洛韦时应注意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阚 璇)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 李文汉.新编儿科药物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 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 沈 刚.新编实用儿科药物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