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毛细支气管炎是毛细支气管的炎症,是2岁以下婴幼儿特有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的高发年龄在2~6个月。临床表现以呼吸急促、三凹征和喘鸣音为主。50%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其他可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引起。北方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南方以春夏和夏秋季多发。病死率为1%~3%。
【临床表现】
1.症状 一般在上呼道感染后2~3d出现持续性干咳和阵发性喘憋,本病的特点是咳嗽和喘憋同时发生。可以无热、低热或中等度热。体温于病情无平行关系。重症者呼吸困难进展很快。
2.体征 以呼吸快而浅为特征,可达60~80/min,心率可达160~200/min。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口周发绀,重症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和发绀。肺部检查可见肺部叩鼓音、呼气相延长及呼气相喘鸣音。当毛细支气管接近完全闭塞时,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喘憋缓解时,可闻及弥漫性细小湿鸣和中湿鸣。
由于不显性失水和进食不足,部分患儿可出现脱水表现重症患儿可发生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多在正常范围内。血气分析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2)X线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气肿,1/3有小实变影(肺不张或肺泡炎)。无大片实变影。
【应鉴别的疾病】
1.婴幼儿哮喘 一般有特应性体质如湿疹和过敏性鼻炎等。父母有哮喘或过敏史,且患儿反复喘息超过3次。
2.支气管异物 有误吸异物或进食时呛咳史,剧烈的阵咳史,多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可能有一侧的呼吸音减低,胸部X线可辅助诊断。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吸氧浓度,使氧饱和度维持在0.94~0.96。密切观察低氧血症、呼吸暂停及呼吸衰竭的发生。
(2)补液治疗:以口服补液为主,不足时静脉补液。注意限制液体入量,以防增加心脏负担。
(3)湿化:雾化吸入,3~4/d,雾化后拍背吸痰。
(4)其他:适量应用镇静药减少耗氧量。酌情应用抗生素。
2.药物治疗原则
(1)利巴韦林:只用于高危患儿。
(2)支气管扩张药:特布他林、沙丁胺醇。
(3)皮质类固醇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布地奈德。
(4)RSV特异性治疗:静脉用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
处 方
1.雾化吸入用药 ①利巴韦林:0.1~0.2g雾化吸入,3~4/d。②特布他林:体重<20kg,每次2.5mg;>25kg,每次5mg。雾化吸入,24h不超过4次。③布地奈德:每次1mg雾化吸入,3~4/d。
2.口服及静脉用药 ①泼尼松:2mg/(kg·d),口服连用3d。或地塞米松0.2~0.5mg/kg,静脉滴注3d。②甲泼尼龙:1~2mg/(kg·d),静脉滴注3~5d。③重症患儿,可酌情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或二、三代头孢菌素。
【注意事项】
1.使用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少数人可见恶心、头痛、头晕、心悸、手指震颤等不良反应;剂量过大时,可见心动过速和血压波动;但减量即恢复,如不良反应严重时应立即停药。
2.长期使用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亦可形成耐受性,不仅疗效降低,且可能加重哮喘。
3.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患者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必要应用时,必须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