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包腔层和壁层急性炎症,可单独存在或为全身疾病的一部分表现。小儿急性心包炎以感染引起者最多。按病理可分为纤维蛋白性及渗出性两种,前者可转化为后者。
【临床表现】 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与心包渗液表现不一。
1.症状 心前区疼痛是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首要症状,其中以急性感染性心包炎尤为突出。疼痛部位通常局限于心前区,胸骨或剑突下,并可向左肩、背部或上腹部放射。在小儿急性心包炎时,心前区疼痛一般较成人为轻,可有轻度不适,深呼吸、咳嗽及左侧卧位时加剧;而在前俯坐位时,疼痛可有减轻。婴儿无法诉说疼痛,可表现为烦躁不安。少数病例在病程中始终无心前区不适感。可同时伴有发热、气急及干咳等。心包渗液的症状主要是心脏及邻近脏器受渗液的挤压的结果。常有乏力、不安、上腹胀痛、恶心、咳嗽及呼吸困难,偶或有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等。
2.体征 心包摩擦音是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重要体征。听诊时常盖过心音并较其更近耳。摩擦音在心前区均可听到,特别在胸骨左缘下部及剑突附近明显。摩擦音多见于病毒性、结核性及风湿性心包炎,在化脓性心包炎时较少闻及。心界向两侧扩大,相对浊音界消失,心尖搏动位于扩大的心浊音界左缘以内。胸骨下部出现实音(Dressler征),听诊心音遥远且减弱,均表示有较多积液存在,又在背部左肩胛角下部呈现浊音,语音振颤加强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时,为肺基部受压所致称为Ewart征,也是有多量积液的征象。当心包积液迅速或大量积聚时,可发生心脏压塞现象,致使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常表现为休克。如渗液逐渐积聚可出现肝大伴触痛、腹水、皮下气肿、颈静脉怒张等,同时收缩压降低,脉压差减小,奇脉。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心影扩大,左、右心缘各弓消失,呈水滴状或烧瓶状。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心影增大而肺野清晰。
(2)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明确心包积液最安全而可靠的方法,能协助估计液体量,甚至可发现50ml以下的积液,提示积液部位及动态观察积液增减变化。
(3)心电图:QRS低电压,ST-T改变。
(4)心脏血池扫描检查:应用99Tc或113In进行心脏血池扫描,以了解心脏大小及形态。
(5)心包穿刺:经检查提示有心包积液时,可进行心包穿刺,以了解渗液的性质、致病菌、解除心脏压塞及治疗化脓性感染。该项检查有一定危险性,应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
【应鉴别的疾病】
1.急性心肌炎 无心包摩擦音及奇脉,超声心动图有助于鉴别。
2.纵隔肿瘤 可压迫上腔静脉、气管或支气管等,出现颈静脉怒张及呼吸困难等,X线检查可见结节状肿瘤,心脏搏动正常。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患儿应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采取半卧位并予氧气吸入,胸痛应予对证治疗。
(2)加强护理,尽量使患儿安适,供应足够的蛋白质及维生素。
2.药物治疗原则
(1)抗感染:①化脓性心包炎多数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链球菌引起,故选用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及头孢菌素,过敏者选用万古霉素、红霉素。若有血培养或心包穿刺液培养,应依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一般选择2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疗程4~6周。②结核性心包炎:抗结核治疗与活动性肺结核一致。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使用或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三联联合使用。用药时注意复查肝功能。
(2)激素:可以减少炎性渗出,促进心包内渗液的吸收,减少粘连,防止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
处 方
1.化脓性心包炎 ①苯唑西林:50~100mg/(kd·d),分2~4次。②万古霉素:20~40mg/(kg·d),分2~4次。③红霉素:20~30mg/(kg·d),分2次。④氯唑西林:30~50mg/(kg·d),6h或8h1次。
2.结核性心包炎 异烟肼:10mg/(kg·d),疗程12~18个月。利福平:10mg/(kg·d),疗程3~6个月。吡嗪酰胺:20~30mg/(kg·d),疗程3~6个月。
3.解除心脏压塞 在超声心动图定位和心电监护下进行心包穿刺或闭式引流。若仍不能充分引流,应及早进行心包切开,彻底引流。
4.泼尼松 1mg/(kg·d),疗程1~2周。
【注意事项】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姜丽红)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李 堂,单若冰,董 蒨.儿科临床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 陈树宝.小儿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4] 左启华.儿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5] 方亦兵.实用儿科医师处方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6] 余孝良,张宝林.儿科诊疗精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7] 杨思源.小儿心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8] 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