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腹泻会导致血小板偏高吗

腹泻会导致血小板偏高吗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溶血尿毒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衰竭为特征的综合征。少尿期血尿素、肌酐增高,血钾升高,代谢性酸中毒。血涂片无微血管溶血表现,贫血亦非主要表现。可根据部分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FDP阳性等鉴别。急性肾衰竭严重程度和蛋白尿持续存在是最有价值的预测因素。非典型病例复发率和终末肾衰竭发生率高。

【概述】 溶血尿毒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衰竭为特征的综合征。好发于儿童,典型(腹泻后)病例有前驱胃肠道感染史,非典型(无腹泻)病例多有家族史。病死率高。

【临床表现】

1.症状 典型病例前驱均有腹泻、食欲缺乏、呕吐、腹泻,开始为水样便,很快出现血水样便。常伴有中度发热。前驱期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水肿、血尿、少尿,甚至头痛、嗜睡、昏迷、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2.体征 贫血貌、黄疸、皮下瘀斑,水肿、血压增高;肌张力改变、共济失调、偏瘫;可见肝脾大。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血红蛋白明显下降(严重者30~50g/L),网织红细胞升高,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异常,呈破碎、三角形、芒刺状。白细胞常增高达20×109/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小板减少低至10× 109/L。转氨酶可升高,20%可有淀粉酶升高。

(2)尿常规:可见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碎片、白细胞和管型,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目增加,形态正常。

(4)凝血与纤溶:早期凝血酶原稍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5)生化改变: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血浆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丙酮酸脱氢酶)升高,是诊断溶血的敏感指标。少尿期血尿素、肌酐增高,血钾升高,代谢性酸中毒。

【应鉴别的疾病】

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小儿少见,无前驱感染史,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较重,肾损害较轻。

2.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败血症所致DIC 常有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血涂片无微血管溶血表现,贫血亦非主要表现。可根据部分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FDP阳性等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主张采取综合治疗和支持疗法,强调支持疗法和早期透析。除志贺痢疾杆菌外,不主张常规使用抗生素。出现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时,积极采取营养支持,持续腹泻时静脉营养。

2.药物治疗原则 高血压时可采用硝苯吡啶降压、惊厥发作可采用地西泮镇惊。急性肾衰竭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水肿和低钠血症时避免过多补液、补钾,提倡尽早腹膜透析。特殊治疗:输注新鲜冷冻血浆或血浆置换补充抑制血小板凝聚因子,血细胞比容<0.15(或Hb<60g/L)时可输新鲜红细胞悬液。一般避免输血小板,可加重微血栓。糖皮质激素:疗效不肯定,且易促进高凝状态,故目前不主张应用。

处  方

1.新鲜冷冻血浆 首日输注30~40ml/kg,以后15~20ml/(kg·d),一般疗程2周。

2.血浆置换 每日1~2单位新鲜冷冻血浆置换,逐渐延长间隔时间,直至病情缓解、血小板正常、神经系统症状改善,但价格昂贵。

3.新鲜红细胞悬液 每次5~10ml/kg。

4.硝苯吡啶 每次0.25~0.5mg/kg(每次<10mg),口服或舌下含服。

5.地西泮 每次0.1~0.3mg/kg,缓慢静脉注射。

【注意事项】 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和及早进行腹膜透析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影响预后因素主要取决于肾损害程度。急性肾衰竭严重程度和蛋白尿持续存在是最有价值的预测因素。非典型病例复发率和终末肾衰竭发生率高。反复发作和有家族倾向者、伴有严重肾外症状如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持续高血压、血样便,直肠脱垂者预后差。部分病人可出现轻微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注意力分散、精细动作不协调等。部分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需长期透析维持生命。

(张秋枫)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杨霁云,白克敏.小儿肾脏病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 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 佟琳如.儿科药物的临床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6] 张建平,魏金铠,黄东生.儿科药物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