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是红细胞糖代谢磷酸己糖旁路中的一个关键酶,红细胞G-6-PD缺乏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为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故主要患者为男性,女性纯合子可发病。我国长江以南多见,北方少见。
【临床表现】
1.症状 ①新生儿黄疸:一般生后3d发病,表现为苍白、黄疸、贫血多轻至中度;②感染、药物、蚕豆诱发的溶血:可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的表现,可发热、疲乏、头晕,排尿深色,血红蛋白急速下降可出现黄疸;③慢性溶血:可在无诱因下出现慢性溶血表现,常于婴幼儿发病,具有黄疸、贫血等慢性溶血的过程。
2.体征 面色苍白、皮肤、巩膜黄染、可有脾大。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血红蛋白下降,呈正细胞正色素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血涂片可见破坏的红细胞,变性珠蛋白小体阳性。
(2)G-6-PD缺乏筛选试验:①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简单易行,但特异性差,可出现假阳性;②荧光斑点试验: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试剂要求高;③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此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较好,试剂易得,但是靠肉眼辨色判断结果,影响因素较多。
(3)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是本病的直接确诊方法。但在急性溶血时因代偿造血增加可能结果正常,故应在急性溶血停止3个月后再复查。
【应鉴别的疾病】
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病HbH症: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可做血红蛋白电泳确诊。
2.其他少见的红细胞酶缺乏所致的溶血病 如红细胞丙酮酸酶缺乏、嘧啶5′核苷酸酶缺乏等,需要靠酶测定最终确诊。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去除诱发因素,避免使用伯氨喹啉类氧化性药物、避免明确引起溶血的药物,避免食用蚕豆等。
(2)急性溶血时大量饮水,严重者可输新鲜红细胞。
(3)感染引起者积极控制感染。
(4)控制高胆红素血症: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光疗及其他辅助治疗。
2.药物治疗原则
(1)抗感染药物:由感染引起者,查找感染病原学,根据感染的病原应用抗感染药物。
(2)碳酸氢钠:严重溶血者为使尿液碱化,防止血红蛋白在肾小管沉积应口服碳酸氢钠。
(3)维生素E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可试用此类药物,起到抗氧化,延长红细胞寿命。
(4)白蛋白:严重贫血或水肿婴儿忌用。
(5)肾上腺皮质激素:活跃肝细胞酶系统,增加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结合,并减轻溶血。
(6)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
处 方
1.抗感染药物 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
2.碳酸氢钠 碱化血液,口服或静脉给予5%碳酸氢钠5ml/(kg·d),稀释后静脉滴注,连用2d。口服每次0.1~1g,3/d。
3.白蛋白 0.5~1g/kg,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10~20ml缓慢静脉滴注。
4.肾上腺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1~2mg,或泼尼松1~2mg/(kg·d),分3次口服,连用4~6d。
5.苯巴比妥 每次5mg,3/d,4~7d。
【注意事项】 新生儿G-6-PD缺乏的治疗详细参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他年龄的小儿主要是去除病因、防止感染、对症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